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122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79篇
中国医学   67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制备登革病毒NS1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建立可检测登革病毒1~4型NS1抗原的ELISA检测法,为登革热的早期快速诊断奠定基础。方法应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分泌表达登革病毒2型重组非结构蛋白NS1,以此为抗原免疫BABL/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经HAT选择培养、间接ELISA筛选和亚克隆,获得能稳定分泌登革病毒NS1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用所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建立可检测1~4型登革病毒NS1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结果从登革病毒2型NS1重组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NS1)中获得了大量纯化的登革病毒重组NS1蛋白;经免疫小鼠、细胞融合、间接ELISA筛选及3次亚克隆后,最终获得2株能高效分泌抗登革病毒NS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D7B6B4和2D10E2F6,间接ELISA显示抗体效价高达1∶8000~1∶16000;ELISA及免疫荧光检测证实,其所分泌的抗体与1~4型登革病毒及其重组NS1蛋白均有特异性免疫反应,为登革病毒NS1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两株单克隆抗体均为IgG2a亚类;初步建立了检测4个血清型登革病毒NS1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结论成功研制出两株能高效分泌抗登革病毒NS1群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初步建立了可检测1~4型登革病毒NS1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法。  相似文献   
42.
股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周围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对侧股骨远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周围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自2004年6月~2008年1月,选用对侧股骨远端锁定钢板翻转应用于股骨粗隆周围骨折144例.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104例,按AO分型:A1型24例,A2型48例,A3型32例;股骨粗隆下骨折加例,按Seinsheimer分类法:Ⅱ型10例,Ⅲ型14例,Ⅳ型8例,V型8例.结果 随访5~20个月,平均14个月.伤口一期愈合140例,浅表感染4例,经换药于术后2~6周均愈合.平均切口长度6.42 cm,平均手术时间57.34min,平均出血量212.39 ml.骨折平均愈合期:股骨粗隆间骨折为8~12周,粗隆下骨折为12~16周,骨折愈合率100%;无钢板松动、断裂及骨折再移位.功能评定:按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平均96分.结论 锁定钢板的钉-板角度稳定性强,有效减少了传统髓外内固定把持力不足、松动以致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侧股骨远端锁定钢板翻转应用后可用的锁定螺钉可达5~7枚以上,且可穿出股骨距皮质经股骨粗隆部最坚强的股骨距部固定,操作更简单,固定更牢固,手术时间缩短,出血少;对股骨头的血运无明显破坏,同时无需显露更多的软组织,能有效保护骨折端的血运,更符合微创内固定原则,是治疗股骨粗隆周围骨折较理想的髓外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43.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术式的进一步完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有下降趋势,但某些严重并发症仍是围术期处理的重要课题,也是直接影响疗效和术后生存率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4.
阴茎背神经局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正常人群阴茎背神经数量及分布.方法 采用38具成年男性(20-50岁)尸体的阴茎,对阴茎背神经、阴茎背深静脉和阴茎背动脉进行解剖观察,探查阴茎背神经的走形、分布及数量.结果 阴茎背神经大多分布于阴茎背侧,其中各支大多平行分布.其数量为:7支1例,6支1例,5支6例,4支9例,3支14例,2支7例.38具尸体阴茎背神经数目平均值为(3.55±1.2)支.结论 正常人阴茎背神经多为2支以上,呈平行分布.确定正常人群阴茎背神经数目和分布对原发性早泄患者术中保留阴茎背神经数目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黏膜下子宫肌瘤并应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者50例,其中异常子宫出血45例,不孕症3例,习惯性流产2例.观察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所有病例均1次完成手术,无并发症,术后恢复快,远期疗效好.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46.
骨科Ⅰ类切口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评价骨科Ⅰ类切口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四川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2007年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发生感染时间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904例,感染14例,感染率为1.5%。抗菌药物应用率达100%,其中单一用药728例,占80.5%;二联用药176例,占19.5%。结论:该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用法、用量、术前品种选择等方面存在不合理之处,亟待干预。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可调式皮肤牵开器在治疗皮肤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2月~2017年4月共诊治皮肤缺损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18~58岁,平均34.74岁,直接皮肤缺损5例,术后皮肤坏死5例,坏死界限清楚后,常规术前准备,麻醉下,彻底清创,在距皮肤缺损创面0.5~1 cm处置入克氏针,连接可调式皮肤牵开器,逐步调整牵张皮肤力量,缩小创面,术后根据患者局部皮肤血供、耐受情况,调整牵引力,换药,密切观察皮肤创面情况,至皮肤闭合后,根据皮肤回缩张力,张力大可给予缝合,张力小则直接加压包扎。[结果]所有患者均在3~4周内闭合创面,未发生感染、裂开等并发症。[结论]可调式皮肤牵开器是治疗皮肤缺损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8.
1984年以来,笔者以穴位埋线加服灭滴灵治疗慢性胃炎106例,收效满意,现小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82例,女24例;年龄最小者19岁,最大者58岁,平均38.5岁;病程4个月~15年,多数为2~3年。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疼痛、饱胀,食欲减退,反酸嗳气,恶心呕吐及上腹部弥漫性压痛等症状体征。所有病例全部采用穴位埋线加服灭滴灵,其中有38例在治疗初期加服了解痉止痛剂1~2天。  相似文献   
49.
胶质瘤经手术加放疗或化疗等治疗措施依然奏效甚微[1]难以完全治愈。γ刀以其高度的精确性为治疗颅内一些疾病开辟了新途径 ,但对于胶质瘤的治疗效果尚有争议[2、3 ]。对γ刀治疗后胶质瘤细胞变化的研究 ,报道极少[4]。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较深入地探讨 ,为临床提供尽可能详尽的依据。一、材料和方法1 主要试剂及来源 :IMDM培养基为美国产品 ,小牛血清为长春生物制品所生产 ;C myc(c 3 3 )鼠抗鼠抗体为美国SantaCruz公司产品 ;过氧化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染色试剂盒 (SP90 0 0 )为北京中山公司产品。2 细胞培养 :C6细胞购自美国TACC(Poc…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胶质瘤C6细胞伽玛刀治疗后基因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方法胶质瘤C6细胞在培养瓶中培养,接受不同剂量(5.0 Gy和6.22 Gy)的伽玛刀照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和图像分析研究p16基因和C-myc基因的表达.结果伽玛刀治疗显著地抑制了C-myc基因蛋白水平的表达,激活了p16基因蛋白水平的表达.实验组C6细胞C-myc基因灰度值为154.4±4.7(5.0 Gy),161.7±5.8(6.22 Gy);对照组为130.28±2.4.实验组C6细胞p16基因灰度值为155.4±2.0(5.0 Gy),124.9±7.1(6.22 Gy);对照组为167.1±6.2.结论胶质瘤C6细胞的凋亡与激活了p16基因蛋白水平的表达和抑制了C-myc基因蛋白水平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