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PL)性中枢性尿崩症(DI)的MRI信号特点及临床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实验室证实的中枢性尿崩症11例,均做了MRI检查,分析MRI表现和临床的关系。结果10例病人(其中4例为继发性尿崩症)均表现为正常短T1信号的消失。结论临床可疑中枢性尿崩症的病人利用。MRI检查可为临床提供非常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2.
低场MRI对诊断乳腺肿块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低场强MRI对诊断乳腺肿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共26例临床可扪及的乳腺肿块患者行T1WI和STIR横断面及矢状面扫描,逐个记录肿块的MRI形态和信号特征,依据肿块的形态、边缘、纵横比、内部信号、周围腺体及皮肤改变、腋窝淋巴结肿大等表现对肿块性质进行前瞻性分析判断,和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计算MRI对诊断乳腺肿块的准确性。结果:乳腺囊肿于T1WI信号有特异性,乳腺实性肿块于T1WI信号无特征性,但可以显示肿块形态及与腺体下脂肪垫的关系。STIR可清晰显示乳腺肿块的形态和信号特征,并可同时显示肿块同腺体、皮肤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的关系。良恶性肿块间在形态、边缘、纵横比及内部信号特征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结合STIR所显示的乳腺肿块的形态和信号特点,MRI诊断乳腺肿块的敏感性为93%,准确率为81%。结论:低场强MRI是诊断乳腺肿块的理想手段,尤其在诊断乳腺囊肿、乳腺炎和典型的浸润性导管癌及乳腺纤维腺瘤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PC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8例PCS的患者和46例同期因其他系统疾病(排除妇科疾病)来诊患者(对照组)进行MSCTA检查.对所得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及容积重建,采用双盲法由2名资深影像诊断医师分别在MSCTA图像上从不同角度观察盆腔静脉和左侧卵巢静脉的走行位置、数目、形态等.结果 MSCTA表现为卵巢静脉扩张,走行迂曲,盆腔静脉丛数目明显增加,管腔迂曲、扩张,呈串珠样、蚯蚓状表现,并且沿子宫阔韧带向两侧发展.PCS组、对照组左侧卵巢静脉直径分别为(8.7±1.6)、(5.4± 1.1)mm,P<0.01;宫旁静脉直径分别为(7.20±1.20)、(3.50±0.46)mm,P<0.01.PCS的卵巢静脉功能不全,其内有返流存在或盆腔扩张的静脉丛与周围小动脉之间有异常交通及盆腔静脉丛有血流缓慢、对比剂清除时间延长的现象.结论 MSCTA可全方位显示PCS的血管解剖关系,对PCS血管疾病手术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采用磁共振(MR,Magnetic resonance)弥散加权成像(DWI,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和表观弥散系数(ADC,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诊断椎体压缩骨折良恶性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健康志愿者和89例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MRI常规序列及DWI的影像资料统计学分析。结果 1、通过DWI信号强弱判断椎体病变的良恶性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p=0.083(p>0.05);2、在b=400s/mm2时,只是感染性病变和恶性肿瘤分别所致的压缩骨折的ADC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93,p>0.05),而其余各组之间的ADC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采用常规MRI和采用常规MRI联合DWI时,在诊断椎体病变方面有显著差异,P=0.048(P<0.05)。结论通过DWI成像技术和测量ADC值,可做为鉴别椎体压缩骨折的良恶性一种新的诊断途径和标准;常规MRI序列与DWI技术相结合具有敏感度高、特异度强,在临床诊断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评价MSCT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诊断及术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患者及部分术后患者行MSCT扫描,应用MSCT多种后处理技术对其进行处理.结果 各种后处理技术均可显示主动脉夹层及真假腔,MPR、MIR、SSD、VR、VE等图像后处理技术全方位观察病变情况,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部位、范围、入口、出口、主要分支血管近端累及情况及术后情况.结论 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能快速、准确、无创地诊断主动脉夹层及其术后评估情况.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computer tomography,MD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及MDCT表现.结果 11例临床多表现为上腹部胀痛不适,所有病例均无黄疸.CT表现为胰腺单发囊实性类圆形肿块,最大直径约5.5~13.6 cm,平均8.6 cm;肿瘤位于胰头部3例,胰体部2例,胰尾部6例.平扫肿瘤呈不均匀的较低密度,边界较清,3例肿块内可见钙化;动态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呈不均匀的轻至中度进行性强化,弱于正常胰腺组织强化,囊变坏死区无强化,10例见较完整包膜,7例可见肿瘤与胰腺间呈“喇叭口”样界面.所有病例均无胆管及胰管扩张,未见腹腔及腹膜后肿大淋巴结.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多见于较年轻女性,好发于胰头、尾部,MDCT对其有较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分析胸膜孤立性纤维瘤(pleural solitary fibrous tumor,PSFT)的CT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及病理学证实的PSFT的CT资料。结果 9例均表现为胸腔内单发的软组织肿块,位于左侧胸腔6例,右侧胸腔3例。肿瘤最大直径4.3~18.7 cm,平均14.3 cm,其中7例体积较巨大,周边稍呈分叶状,2例较小者呈类圆形。CT平扫肿瘤较密实,呈等或略低密度,6例密度不均,见2种密度区混杂分布,3例密度较均匀;增强扫描7例不均匀强化,强化方式多样而程度变化较大,5例巨大者轻、中度强化和显著强化同时存在;7例见肿瘤内血管明显强化。4例周围见轻度压迫性肺不张,3例少量胸腔积液。9例瘤-肺界面均较光整,邻近肋骨结构均正常,未见明显骨质增生及压迹或骨质破坏,周边见胸膜局限掀起呈胸膜尾征。结论 PSFT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对其诊断及鉴别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中频脉冲治疗、灸法配合拔罐治疗腰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腰痛患者1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中频脉冲治疗、灸法配合拔罐(留罐法),对照组给予单纯中频脉冲治疗,治疗两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频脉冲治疗、灸法配合拔罐治疗腰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9.
朱建忠  梁颖茵  徐雪 《新医学》2012,43(8):574-575
目的:探讨影响后循环脑梗死(PCS)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将30例PCS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2例)及预后不良组(18例),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疑的影响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诱因分析中,两组患者糖尿病、心房颤动、腹泻病史的百分率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均<0.01);临床表现分析中,两组的呼吸改变、中枢性发热的百分率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均<0.01);神经功能缺损分析中,两组治疗45 d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均<0.01);血管功能分析中,两组的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减慢、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慢的百分率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以心房颤动或血容量降低为危险因素或诱因、血管功能良好、短期内临床症状无明显加重的患者往往预后良好;伴有糖尿病、短期内出现生命体征变化或症状明显加重的患者往往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10.
取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氟组、高氟组、低氟补锌组、高氟补锌组,每组6只,分别饮用自来水(对照组),100 mg/L(低氟组和低氟补锌组)、200 mg/L(高氟组和高氟补锌组)的NaF溶液.5个月后,低氟补锌组、高氟补锌组在饮用含氟水中按0.34 g/L的浓度加入牛磺酸锌(TZC),继续喂养.1个月后采用ABC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各染毒组的nNOS阳性神经元数目均明显减少(P<0.01),且与染氟剂量呈量-效关系(P<0.01);与单纯染氟组相比,补锌组nNOS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多(P<0.01).提示慢性氟暴露可抑制大鼠皮层n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牛磺酸锌对慢性染氟大鼠神经系统损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