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正>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复杂,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我院采用苦参素及新鲜血浆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2.
目的使三查七对真正落实到位,将差错事故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方法将财务收费系统中的"唱收唱付"法用于三查七对流程,使查对过程程序化.结果用"唱"法进行三查七对,使医嘱的执行更加准确,避免了许多差错事故的发生.结论应用"唱收唱付"法进行三查七对是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3.
目的 研究 IL- 1β(人重组白介素 - 1)复合酵母 RNA对小鼠受 γ射线外照射后外周血、肝、脾谷胱甘肽 (GS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的影响 ,探讨药物治疗辐射损伤机制 .方法 雌性小鼠 2 5只 ,随机分为 5组 ,115 0 c Gy腹部照射后 1h,2 4h分别给予后肢 im IL - 1β,酵母 RNA,IL - 1β复合酵母 RNA,于照后 6 d,取外周血、肝脏和脾脏测 SOD,GSH活性 .结果 照射后外周血、肝、脾 SOD,GSH活性下降 .使用 IL - 1β,酵母 RNA,IL - 1β复合酵母 RNA后照射组外周血、肝、脾 SOD,GSH活性升高 ,且肝、脾的 SOD,GSH活性与照射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P<0 .0 5 ) ,复合组肝脾SOD,GSH活性明显高于照射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 (P<0 .0 1) ,高于照射单独给药组 .外周血各照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结论  IL- 1β复合酵母 RNA升高 γ射线外照射对肝、脾谷胱甘肽 (GSH)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 ,复合用药可以对抗射线引起机体产生的损伤作用 .结果表明 :照后复合应用 IL - 1β,酵母 RNA可通过提高清除自由基 ,起到更好的抗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54.
电磁脉冲对小鼠脾细胞Fas和FasL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观察电磁脉冲对小鼠脾细胞 Fas和 Fas Lm 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  40只体质量 (18± 2 ) g的健康雄性 BAL B/c小鼠随机分为未照射组 (8只 )和全身照射组 (32只 ) .小鼠连续 2 d接受每日 2 5次脉冲的电磁脉冲全身照射 ,每次照射间隔约 2 min.于照射后 2 ,4,8和 12 h分别取 2只未照射小鼠和 8只照射小鼠的脾脏 .采用 RNA打点杂交法检测小鼠脾细胞 Fas和 Fas L RNA的表达水平 ,并对杂交信号进行灰度扫描后计算 RNA表达指数 .结果 受电磁脉冲照射后 2 h,小鼠脾细胞 Fas和 Fas L 的 RNA表达指数即分别从未照射的 0 .5 9± 0 .2 6和 0 .5 6± 0 .2 3升高到 0 .97± 0 .2 5和 0 .96± 0 .2 1,4h又下降至 0 .75± 0 .2 4和 0 .6 9± 0 .2 2 ,8h再度上升达最高峰 1.2 2± 0 .2 2和 1.32± 0 .5 0 (与对照组相比P<0 .0 0 1) ,于 12 h时下降至接近正常水平 .结论 电磁脉冲辐照可引起小鼠脾细胞 Fas和 Fas L RNA表达水平波动性升高 .  相似文献   
55.
浅谈防原医学教学准备工作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高等医学教育是每一个医科院校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它不仅仅是一门实验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而且对学员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等综合素质均有着更高更具体的要求。教学准备工作作为教学工作的基础,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校放射医学教研室突出“军”字特色,围绕教学工作与“为军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开创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即在思想上做好“两个准备”;在物资器材上做到四个字“严、齐、细、新”;在备课过程中,做好“一个立足,两个利用”;注意教学反馈。  相似文献   
56.
目的 :观测毫米波与γ射线复合辐照后小鼠心、脑及肺脂质过氧化物 (L PO)、谷胱甘肽 (GSH)和超氧歧化酶(SOD)的变化。方法 :采用 6 0 Co-γ射线照射小鼠后 (全身照射 ,1次 ,剂量为 6 2 0 c Gy) ,复合毫米波局部照射小鼠背部皮肤 (频率为 36 .11GHz,功率密度为 10 m W· cm- 2 ,照射范围 2 cm× 2 cm ,每天 1次 ,每次 30 min,连续 5 d) ;于复合照后第 8天检测小鼠心、脑、肺组织中 L PO,SOD和 GSH的含量。结果 :1毫米波单照组小鼠脑、肺 L PO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 (P<0 .0 5 ) ;γ射线单照组和复合照射组各组织 L PO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增高的趋势。 2复合照射组和γ射线单照组心脏 GSH的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 (P<0 .0 1) ;毫米波单照组心脏GSH的含量也降低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 .0 5 )。 3γ射线单照组肺 SOD的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有降低趋势 ,复合照射组则较正常对照组有增高趋势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 :复合毫米波局部照射及毫米波单纯照射可引起小鼠远位脏器 L PO和 GSH水平的改变。  相似文献   
57.
次声是由物体的机械性振动所产生,频率范围为0.1-20 Hz的声波,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工农业生产、交通及军事活动等领域中.当作用时间、声压级水平相同时,损伤程度随次声频率的变化可有所不同[1].已经发现8 Hz130 dB次声可以引起大鼠肾脏超微结构的改变[4],但对于16 Hz 130 dB次声反复作用一定时间后,对肾脏是否有影响还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拟利用本校研制的电激励式次声压力舱内给予大鼠16 Hz 130 dB次声每天作用2 h,在作用后1和7 d后处死大鼠,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和超微结构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次声的肾损伤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8.
小鼠小肠RNA对人肠上皮细胞辐射损伤修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小鼠小肠RNA对受照人肠上皮细胞辐射损伤修复的作用。方法 采用四唑盐(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 照后4d,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人肠上皮细胞的存活率逐渐降低;照后给予小肠RNA组的LD50为14.2Gy,照射对照组的LD50为12.6Gy,DMF为1.13;照后24h,小肠RNA组的G2期细胞增多,而G1期细胞减少。结论 小鼠小肠RNA可提高受照人肠上皮细胞存活率,其机理可能与调控细胞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59.
目的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脑卒中患者进行预防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效果观察。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2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2组进行护理。对照组(61例)按常规护理,实验组(6l例)即循证组除按常规护理外,同时运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预防性护理。结果实验组肺部感染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对脑卒中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能有效减少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脉冲电磁场(PEMF)对大鼠腺垂体及其靶腺功能的影响,探讨PEMF对大鼠内分泌系统损伤的特点及机制,为制定相关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SD雄性大鼠48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8组,辐照组和平行对照组各4组,每组6只。辐照组大鼠以PEMF(200kV/m、200次脉冲)辐照。并于照后12、24、48和96h分别采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腺垂体及其靶腺分泌激素水平。结果大鼠腺垂体及其靶腺分泌激素在辐照后有明显变化,血清皮质醇、催乳素、睾酮以及黄体生成素的上升峰值在照后不同时间(12~96h)分别较相应对照组增加了119.1%、43.9%、264.7%及44.3%(P〈0.05或0〈0.01),而生长激素、T4、T3及TSH的下降最低点分剐较相应对照组减少了67.8%、43.5%、16.9%和35.6%(P〈0.05或P〈0.01)。结论PEMF使大鼠血清激素水平发生时相性变化;提示PEMF可能引起大鼠应激反应的发生及内分泌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