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观察保肾康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12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应用厄贝沙坦治疗,治疗组应用保肾康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疗程均为1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测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和肾功能。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控制血糖、降低血压、调节血脂、降低尿蛋白和改善肾功能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各指标检测结果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保肾康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能较好地改善和保护肾功能,且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血糖、血脂也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某院老年住院患者疾病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院老年住院患者的住院和死亡特征,以便为老年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5年至2012年我院60岁及以上的住院患者,描述老年住院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罹患疾病构成及死亡情况.采用非参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住院天数等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的组间差异.采用Pearson x 2检验比较疾病分类构成及死亡人数等计数资料的组间差异.采用Cochran-Armitage Trend检验病死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从2005年至2012年,我院老年住院患者69503人;其中男性37847人,占54.5%;女性31656人,占45.5%.住院时间中位数为14.0天,平均时间17.1±17.0天.我院老年患者所罹患疾病的主要系统分布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四个系统总和构成比为57.8%.死亡病例2611人,病死率为3.8%.从2005-2012年,病死率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Z势=15.96,P<0.01).结论 我院老年住院患者罹患疾病及死亡原因主要以循环系统和肿瘤为主,应加强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护肾复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对大鼠肾脏PAI-1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通过高脂饮食喂养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护肾复方高剂量组和护肾复方低剂量组,并设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用药持续治疗12周,并定期检测血糖,于治疗第12周末检测肌酐、24小时尿蛋白及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最后取肾脏称重并计算肾体重比,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结构的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并定量PAI-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糖显著升高,肾功能损害,PAI-1表达增多,肾脏病理学观察显示肾小球肥大,基底膜增厚,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肾小管间质胶原纤维明显增加。护肾复方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改善肾功能,下调PAI-1在肾组织的表达,明显改善肾脏病变。结论护肾复方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改善肾功能及降低PAI-1在肾组织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通心络胶囊用药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专题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和PubMed。手工检索中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检索时间为2003年1月至2013年5月。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文献质量,提取资料。临床试验文献采用MetaAnalyst 3.13进行Meta分析,其余文献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纳入144篇临床试验研究,共有6254人使用通心络胶囊,6006人未使用。与其它化学药或中药相比,单独使用通心络胶囊的神经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单独使用化学药,同时,通心络胶囊组与对照组的各类型不良事件发生率均相当。在15个病例系列研究中,共701人使用通心络胶囊,其中发生胃肠道反应不良事件52例,皮炎或皮疹不良事件1例。2个病例报告报道1例皮炎或皮疹不良事件。结论通心络胶囊的总体安全性可接受,今后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力度,为通心络胶囊的临床应用提供高质量证据。  相似文献   
15.
对比8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CSⅡ)强化治疗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的治疗效果,以及血糖达标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有有效地减低血糖,但胰岛素泵(CSⅡ)强化治疗血糖达标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能更快、更平稳地降低血糖,优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并可减少低血糖发生率,减少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16.
老年高血压病人社区医疗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口老龄化渐趋突兀,一些“文明病”和“生活方式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如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就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我院社区医疗工作开展以后,为了探索老年高血压的社区干预治疗效果,于2001年12月至2003年3月对所在社区123例55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采取了社区干预措施,现将干预结果评估如下:  相似文献   
17.
从风险社会理论视角反思药品安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从风险社会的角度分析药品安全问题,深入探讨了引发药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提示应正确看待药品安全问题,通过加强风险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风险和危机意识,增强预防风险和应对危机的能力;同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不合理的风险承担机制,合理、科学地调整医药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建立公开、透明的药品安全信息发布机制,规范媒体宣传,普及药品安全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对于药品安全的知情度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1)和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在同步放化疗前、放化疗结束、放化疗结束1个月后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该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确诊为食管鳞癌并行同步放化疗患者46例(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正常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sPD-1和sPD-L1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食管鳞癌组血清中sPD-1和sPD-L1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45,P=0.008);食管鳞癌组放化疗结束血清s PD-1和s PD-L1水平均高于放化疗前(P=0.026,P=0.003)。放化疗结束1个月后血清s PD-L1水平高于放化疗前(P=0.018)。食管鳞癌组初始sPD-1和sPD-L1的表达水平均与性别、年龄、肿瘤长度、T分期、N分期及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食管鳞癌组初始s PD-L1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OS)差于低表达患者(P=0.046)。结论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s PD-1和s PD-L1水平较正常人表达升高,放化疗可上调sPD-1和sPD-L1的表达,sPD-L1高表达的食管鳞癌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9.
<正>麻痹性痴呆(generalparesisofinsane,GPI)是晚期神经梅毒最严重的类型之一,极易误诊及漏诊。其中以帕金森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病例少见,合并有癫痫发作的病例更加罕见。现将我科1例既往多次误诊为帕金森综合征,同时在入院治疗过程中伴有癫痫发作的GPI病例报道如下。1病例摘要患者,男,59y,司机。因"双手抖动伴言语笨拙渐重12m,加重伴行为异常1d"于2015年12月17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2m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不自主抖动,以左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直肠癌术后辅助放化疗急性不良反应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Ⅱ/Ⅲ期直肠癌根治术后辅助放化疗患者79例。观察同步放化疗期间出现的急性不良反应。用Sigma Plot 1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分析。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是血液系统毒性(P=0.001)、消化道毒性(P=0.015)、皮肤反应(P=0.006)的影响因素。放疗方式是消化道毒性的影响因素(P=0.012)。年龄是急性皮肤反应的影响因素(P=0.012)。女性较男性血液系统毒性发生概率性高,有统计学差异(P=0.004)。常规3野放疗较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P=0.003)急性消化系统发生率高,有统计学差异。女性较男性(P=0.009)、年龄≥55岁较<55岁(P=0.004)急性皮肤反应严重。结论:在直肠癌术后辅助放化疗中女性急性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急性消化道反应及急性皮肤反应均较重;年龄越大皮肤反应越重,3D-CRT及IMRT所致急性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均低于常规3野放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