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16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43篇
中国医学   43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1.
肝棘球蚴病早已为人所知,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由于缺少特征性的症状,往往是偶然发现的,或由于不明原因的腹痛,进行超声和/或影像学检查时得以诊断。外科治疗包括摘除术、肝部分切除和半肝切除,极少数病例作肝脏移植。治疗的主要困难在于病原体的复发(10%~16%)。极微量的囊内容物的溢出就能引起播散,导致病程迁延和预后不良。基于这种原因,在施行摘除术时,术中在吸取囊内容物后,应囊内给予强效的灭菌药后才摘除囊腔,肝棘球蚴病在德国呈散在发病,因而要求外科治疗应在有相应经验的医院内施行。  相似文献   
12.
三参通脉口服液对胸痹心痛的临床观察北京中医院(100010)金玫许心如黄丽娟韦懿馨刘红旭王振裕易京红章越见夏军魏执真李祖珍王倩张国英【关键词】胸痹心痛三参通脉口服液缺血性心脏病益气养阴活血通脉三参通脉口服液是本院心内科许心如主任医师依据中医学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当归芍药散(DSS)调控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PP)改善SAMP8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认知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 15只SAMR1小鼠为正常组,60只SAMP8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及DSS高、中、低剂量组(57.6、28.8、14.4 g·kg-1·d-1),连续灌胃给药8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定位航行与空间探索能力;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病理结构改变;免疫组化法(IHC)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海马β淀粉样蛋白(Aβ)和磷酸化(p)-Tau蛋白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泛素(Ub)、泛素连接酶E3(E3)、26S蛋白酶体、泛素羧基端水解酶1(UCHL1)、UCHL3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穿越平台象限次数和平台象限停留百分比减少(P<0.05);CA1区神经元明显减少、胞体聚缩;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和p-Tau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5);Aβ和p-Tau蛋白水平升高(P<0.05);Ub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E3、26S蛋白酶体、UCHL1、UCHL3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DSS高、中剂量组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穿越平台象限次数和停留百分比增加(P<0.05);DSS各剂量组CA1病理改变明显改善;各剂量组β-APP及中、低剂量组p-Tau阳性染色细胞数量减少(P<0.05);各剂量组Aβ及p-Tau蛋白水平下降(P<0.05);各剂量组 Ub mRNA表达降低(P<0.05),高、中剂量组26S、E3、UCHL3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中剂量组UCHL1 mRNA表达升高(P<0.05);各剂量组Ub蛋白表达降低,高、中剂量组26S、E3、UCHL1+3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 DSS可改善SAMP8小鼠认知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降低UPP途径中Ub及升高E3、26S、UCHL1、UCHL3的表达,减少Aβ和p-Tau异常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结合生物信息学探讨小柴胡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筛选小柴胡汤的可能活性化合物及其潜在治疗靶标,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获取与AD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取交集筛选出小柴胡汤可能的靶点;对交集靶点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蛋白互作(PPI)网络,进行KEGG和GO富集分析。采用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诱导PC12细胞制备AD细胞模型,以小柴胡汤干预处理后,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检测细胞活率,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细胞膜电位检测、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荧光免疫检测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初步验证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结果 小柴胡汤共收集到190个化学成分和41个AD相关靶点,包括丁子香萜,槲皮素,小檗碱,原卟啉,24-Ethylcholest-4-en-3-one,β-D-呋喃核糖苷等关键化合物及Sigma非阿片类细胞内受体1(SIGMAR1),细胞周期检测点激酶1(CHEK1),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6(PTPN6),蛋白激酶C(PRKCH),核转录因子κB激酶亚单位β抑制蛋白(IKBKB),组织蛋白酶D(CTSD),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Bax,Bcl-2样蛋白1(Bcl-2L1)等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获得302个条目(P<0.05),主要与调控神经元细胞凋亡相关;KEGG通路富集获得相关通路73条(P<0.05),涉及的主要通路和生物过程包括细胞凋亡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通路、癌症相关通路等。细胞实验表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活率降低(P<0.05),凋亡率升高(P<0.05)、线粒体膜电位降低,Bcl-2/Bax下调;与模型组比较,小柴胡汤组细胞活率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线粒体膜电位升高,Bcl-2/Bax上调,验证了预测结果的可靠性。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小柴胡汤治疗AD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为进一步阐释其物质基础和机制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16.
骨软骨损伤后,其自身修复能力差,如何获得有效治疗成为临床难题。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的兴起,丝素蛋白材料在骨软骨损伤修复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优越性。目前,丝素蛋白支架的合成及其在骨软骨损伤修复中应用的相关研究不断增多,该文主要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食管胃器械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分析532例食管胃器械吻合术后出现吻合口狭窄42例的病变程度、手术技术及吻合器型号和结构的相关性.结果 42例吻合口狭窄均发生于应用外径为25~29 mm型吻合器,狭窄的吻合口内径<6 mm占81%(34/42),可见肉芽瘢痕填充、钛钉排列错乱,呈扭曲环缩.吻合器吻合的内径比手法吻合后内径小8.6~10.1 mm,且无扩张性.结论 排除患者体质差异及吻合技术等因素,从吻合器基本结构上建议:(1)将双环交错订书钉式吻合改成垂直式吻合;(2)将双排钛钉改为单排可吸收钉;(3)抵钉座革新为伞形可膨式;(4)消除吻合切割后内外径8.6 mm的差距.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自制"血管分流栓"在杂交手术治疗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经验和方法。方法对40例急性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采用杂交手术,采用自制"血管分流栓"保持颈动脉血流重建颈部血管。结果均手术成功,术后无脑部急性缺血及左上肢缺血症状;破口封闭良好,无内漏,旁路血管通畅;2例术后死亡,1例术后3 d发生A型夹层;一过性精神症状6例;左侧血胸1例;随访38例,失访2例,1例于出院后1周死亡。术后1个月、1年复查,无脑缺血及左上肢缺血症状;主动脉CTA均示支架无移位和内漏,移植的人工血管通畅。结论杂交手术治疗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自制"血管分流栓"能保持颈动脉血流通畅,有效减少脑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部分食管良、恶性狭窄的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或作为辅助治疗措施时会采用胃造口术。胃造口的目的在于胃引流减压、胃饲养或终身胃肠改道。对于治疗食管瘢痕狭窄进行拉线循环扩张者,需要多功能且保留时间较长.但又非永久性胃造口。若按传统术式进行,往往遭致失败.诸如胃管脱出无法再插入,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寻找并应用俯卧位手术患儿体位管理的最佳证据,降低俯卧位手术体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2019年5~12月,通过检索相关最佳证据,制定了23条审查指标。制定相应的循证实践方案,运用JBI临床证据实践系统,将最佳证据整合至护理实践中,最后再实施干预后的审查。手术室共完成2轮质量审查。结果与基线审查相比较,护士对体位安置知识、压疮防护知识,12条审查指标执行率显著提高,患儿的皮肤损伤发生率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俯卧位手术体位管理的最佳证据应用,可提高护士对体位安置知识及压疮防护知识的认知,降低俯卧位手术患儿的皮肤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