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59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肿瘤热疗用磁流体在体外的热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磁流体在交变磁场作用下体外的发热行为。方法体外配制不同剂量的磁流体,设定不同电流条件的磁场,观察磁流体的量和磁场电流对磁流体发热的影响。结果磁流体的5分钟温升与磁流体的量呈直线正相关关系(r=0.9994,n=3,P〈0.05),与磁场电流呈直线正相关关系(r=0.9659,n=3,P〈0.05)。结论磁流体在交变磁场中有着较好的产热效果。  相似文献   
52.
全身加温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全身加温治疗的历史可追溯到100多年以前[1]。从60年代开始,临床应用报道逐渐增多,加温方法也不断创新。对此技术研究较多的是德国、美国、意大利、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最新研究资料表明全身加温治疗不仅可治疗晚期肿瘤,而且可杀死艾滋病病毒,缓解患者的症状和延长其生命。1 基础研究  41.5℃以上温度可以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已经被现代热生物医学所解释。研究表明高温对肿瘤细胞的S期损伤最大,且乏氧细胞对热的敏感性高,与放射治疗或化疗达成互补协同的作用。肿瘤外周环境的低pH值和营养贫乏,也是其对热高度敏感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3.
背景:对于药物涂层支架的安全性问题目前尚存在争议。磁诱导热疗可以利用交变磁场诱导磁介质升温,对局部病灶进行热疗。由于心脏支架多以不锈钢、镍、铬等合金材料构成,因此具备在磁场下的升温条件,并且目前国内外尚无通过磁诱导心脏支架升温的相关报道。 目的:观察不同冠状动脉支架在交变磁场下的升温情况。探讨磁场强度、磁场频率、磁场方向及支架的材质对冠状动脉支架升温的影响规律。 方法:将不同材质冠状动脉支架(316L型、镍钛合金、钴铬合金)置于交变磁场中,调节磁场参数(场强、频率)和支架长轴与磁场方向的夹角,观察上述因素对交变磁场诱导冠状动脉支架升温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支架材料对磁场诱导升温有显著影响,并以316L型支架升温效果最好;随着支架长轴与磁场方向所成角度的增大,升温效果明显降低;随着交变磁场频率及电流强度增加温度升高更明显。  相似文献   
54.
目的:评估热籽对荷瘤大鼠肿瘤加温治疗的杀伤效果.方法:将接种Walker-256肿瘤细胞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C组(空白对照组)、M组(磁场对照组)、T组(热籽对照组)、H组(加温治疗H1组,H2组),H1组:瘤内植入2颗居里点57℃热籽,持续30 min;H2组:2颗居里点70℃热籽,持续6 min.在加温治疗后即刻及24 h取H组及C组肿瘤组织行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治疗后9 d测5组肿瘤体积及质量.结果:加热后热籽周围肿瘤组织呈现凝固性坏死,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70表达较C组增加,24 h后表达明显减少.热疗后肿瘤体积H1组、H2组与C组、M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肿瘤质量H1组、H2组与C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热籽加温治疗对荷瘤大鼠肿瘤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5.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短期内再狭窄发生率却很高,会导致手术失败或二次手术。再狭窄的发病机制主要有弹性回缩、血栓形成、血管重构、新生内膜形成及炎症反应等。利用外加磁场诱导支架升温可抑制再狭窄的发生,是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磁诱导支架热疗的优点有以下几方面:①磁诱导支架热疗可以显著降低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现象的发生,减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再次手术的痛苦和经济损失。②不需另外置入热籽并可以反复加热治疗,并且支架均匀分布在血管壁四周避免了升温不均的现象。③磁诱导支架加温的特异性和确切性优于其他加温方法,是一种无创的、可重复的治疗手段。有待解决的问题如下:①支架在患者体内与磁场所成方向、角度对支架升温会产生影响。②将人体长时间直接暴露于强磁场下会否对人体组织造成伤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6.
本文介绍了目前研究的在病毒检测过程中使用的纳米粒子种类、检测方法及其特点。纳米粒子特殊的表面性质及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与传统的病毒检测方法结合,增加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且使检测趋于自动化。  相似文献   
57.
不同温度热疗对宫颈癌Caski细胞坏死和凋亡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热疗对宫颈癌Caski细胞坏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浴对宫颈癌Caski细胞行43℃,45℃,47℃实验组和37℃对照组热疗,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和坏死率,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结果45℃,47℃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在24h、48h、72h、96h分别为76.11%±5.32%、81.08%±4.03%、74.71%±3.78%、72.16%±4.75%和88.57%±3.77%、91.33%±2.43%、91.09%±1.17%、92.05%±1.67%,明显高于43℃组的26.57%±3.46%、25.49%±2.76%、22.80%±3.16%、26.87%±4.01%(q=10.41,18.23,14.53,13.57,P〈0.05;q=14.41,21.62,16.03,16.01,P〈0.05)。45℃与47℃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在24h、72h、96h的差异无显著性(q=3.01,1.49,2.44,P〉0.05)。45℃组的细胞凋亡率最高,为12.82%±1.77%,与其他各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F=18.69,P〈0.05)。47℃组的细胞坏死率最高,为39.15%±5.67%,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F=69.16,P〈0.05)。PCNA的表达随着温度的增加而降低,45℃,47℃组的平均光密度值(average optical density,AOD)分别是0.22±0.02、0.21±0.01,与37℃对照组0.28±0.02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q=4.75,5.76,P〈0.05)。结论45℃及以上的热疗能够明显抑制Caski细胞的增殖,增加凋亡和坏死率,降低PC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不同加热温度及联合免疫佐剂对大鼠Walker-256肿瘤生长及CD4+T细胞和CD8+T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双侧腋下皮下移植Walker-256肿瘤模型,接种后7d随机分成6组:Ⅰ组(单纯植入热籽对照);Ⅱ组(42~46℃单纯热疗);Ⅲ组(42~46℃热疗+免疫佐剂);Ⅳ组(50~55℃单纯热疗);Ⅴ组(50~55℃热疗+免疫佐剂);Ⅵ组(单纯免疫佐剂对照)。每3d测双侧肿瘤大小的变化,治疗后14d取肿瘤组织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CD8+T细胞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CD4+T细胞的表达。结果热疗后14d,Ⅱ、Ⅲ、Ⅳ、Ⅴ组两侧肿瘤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缩小,Ⅴ组治疗侧及对侧肿瘤体积分别缩小34.6%、60.1%,并有3只大鼠对侧肿瘤完全消退,与Ⅰ组、Ⅵ组2个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q=4.552,P〈0.05;q=4.400,P〈0.05)。组织学检查肿瘤细胞呈凋亡、坏死性改变,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V组还可见大量吞噬细胞,对侧未见明显坏死肿瘤细胞,淋巴细胞浸润较明显。免疫学检查加热后CD4+T细胞和CD8+T细胞较对照组(Ⅰ、Ⅵ组)明显增多,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均以V组表达最多(P〈0.05)。结论50~55℃瘤内局部加热不仅能抑制乳腺癌生长,还可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并具有异位效应,免疫佐剂能增强其抑瘤作用及异位效应。  相似文献   
59.
热籽磁感应加温在离体组织中的升温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离体猪肝实验初步探索磁感应热疗的升温情况。方法将新鲜的离体猪肝均匀复温至37℃,与此同时将热籽和热电偶的测温端固定在木制的支架上,待复温完成将支架置入肝组织中,保证热籽与磁力线平行,在开启磁场加热的同时开始采集数据。磁场强度范围120~123Gs,磁场频率范围113~116kHz,加热30min,保存采集到的温度-时间图线,进行分析。结果各测温点的升温幅度不尽相同,最高可达14℃,加热区域呈现白-黄-棕红的梯度颜色变化,且质地变硬。当热籽颗数相同时,温度与距离呈现良好的负相关关系(r=-0.96017~-0.99767,P=0.0023~0.0398);当测温距离相同时,除中心测温组(r=0.93936,P=0.0606)外,其余各组温度与热籽颗数呈现正相关关系(r=0.93775~0.99270,P=0.0007—0.0185)。结论热籽加热体系在离体猪肝中可获得较好的加热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热籽的数量越多、距离加热体系越近,所能达到的温度越高,温度的提升幅度也越大。  相似文献   
60.
前些年,关于电场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文献中报道的多是关于电场的热效应或电场与化疗等传统疗法相结合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2000年以后,关于单纯利用电场的非热物理特性治疗肿瘤的报道逐渐增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方法主要有2种:肿瘤治疗电场(tumor—treating field,TTF)和纳秒级脉冲电场(nanosecond pulsed electric fields,nsPE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