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21.
目的探讨低剂量MSCT扫描降低肝癌患者腹部CT检查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肝癌患者27例,初诊时采用常规螺旋扫描(常规扫描组),复诊时采用轴位扫描(低剂量组),两组均采用120 KV管电压及自动管电流技术,噪声指数为9,分别行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扫描。比较两组在图像质量、噪声值和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图像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噪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有效剂量低于常规扫描组(P<0.05)。结论轴位扫描和自动管电流技术能有效降低肝癌患者腹部CT扫描的辐射剂量,并且图像质量好。 相似文献
22.
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是影响肝细胞癌术后复发及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与患者预后及治疗密切相关.然而MVI只能通过病理学确诊,通过MRI检查精确预测MVI对选择治疗措施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及发展前景.目前已经提出了较多基于MRI检查的成像特征用于MVI的预测,包括肿瘤大小、...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建立兔的慢性肺小动脉血栓栓塞模型,研究其64层CT肺动脉造影(CTPA)表现和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健康家兔8只,体重2.0~2.5 kg.对栓塞前、后肺动脉造影和CT表现进行对比.栓塞组兔肺动脉多次注入经热处理的自体血栓,血栓直径1~2 mm,长3~5 mm,栓塞前、后和12周时行64层螺旋CT平扫和CTPA,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 8只兔对比栓塞前后CTPA影像发现栓塞血管共43支,其中血管直径为1.5~2.0 mm 7支,1.0~1.5 mm 8支,0.5~1.0 mm共17支,<0.5 mm者共11支.未对比栓塞前影像共发现直径<2.0 mm的肺动脉栓塞31支,其中血管直径1.5~2.0 mm 7支(阳性率100%),1.0~1.5 mm 7支(阳性率87.5%).0.5~1.0mm12支(阳性率70.6%),<0.5 mm5支(阳性率45.5%).假栓塞组术前、后和12周以后CTPA均未发现肺动脉栓塞直接和间接征像.结论 兔自体血栓反复注射法建立慢性肺小动脉栓塞模型有较高的可行性.64层螺旋CTPA对直径1 mm以上级别的肺小动脉栓塞诊断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观察动脉自旋标记(ASL)联合区域性ASL(t-ASL)技术评估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代偿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52例单侧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病变组),根据相对脑血流量(rCBF)将其进一步分为侧支循环不良亚组(n=23)及良好亚组(n=29);以55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基于ASL 和t-ASL图像比较组间及病变组内亚组间脑血流量(CBF)、rCBF及CBF差值(PLD 2 525 ms下CBF-PLD 1 525 ms下CBF),观察侧支代偿来源;以Kendall相关性分析评估各参数与代偿的相关性。结果 病变组患侧与对照组左侧CBF、CBF差值的差异及组间rCB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且2组PLD=2 525 ms下CBF均大于PLD=1 525 ms(P均<0.05),病变组患侧CBF均小于对侧(P均<0.05)。病变组内2亚组间CBF差值、患侧CBF及rCBF差异(P均<0.001),以及侧支无代偿和对侧颈内动脉(ICA)+椎基底动脉(VBA)代偿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变组rCBF(PLD=2 525 ms)与存在VBA侧支代偿呈低度正相关(r=0.397,P=0.004)。结论 ASL联合t-ASL有助于评估单侧MCA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代偿情况。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轴扫节段扫描对降低腹部CT检查辐射剂量的作用。方法 54例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成3组,A组20例螺旋扫描,B组16例轴扫扫描,C组18例轴扫节段扫描,均使用120 kV,自动毫安,噪声指数=8,分别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比较各组图像质量、噪声水平和平均辐射剂量。结果各组图像质量得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扫3组图像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增强后A组和B组图像噪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其他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效剂量C组比A组降低约47%,比B组降低约2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动毫安技术和轴扫节段扫描能有效降低腹部CT扫描的辐射剂量,保证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猴局部脑缺血模型的构建,为脑缺血的相关研究提供合适的动物模型.方法:选择12只健康的猕猴,采用介入造影法,经动脉插管,将微导管插入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 M1分支,使用自体白色血栓堵塞血管,阻断血流.结果:栓塞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提示大脑中动脉分支显示不清,1h内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可见急性局部脑缺血病灶.结论:用自体白色血栓介入法可建立稳定的猴局部脑缺血模型,对研究脑缺血疾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探讨自适应迭代重建算法(ASIR)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腹部低剂量的应用。资料与方法 150例行腹部CT检查的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A、B、C组,每组各50例,采用自动毫安扫描技术行腹部CT检查,3组预设噪声指数(NI)分别为8、10、11,并采用ASIR为30%、40%、50%进行重建,分别记为A1、A2、A3、B1、B2、B3、C1、C2、C3。计算各组有效剂量(ED),由2名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图像质量均满足临床诊断要求,A组有效剂量为(5.74±1.45)mSv,B组为(3.35±1.35)mSv,C组为(2.57±1.71)mSv。除A1与B3、B1与C3组间图像噪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图像噪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9.240~179.444,P<0.05)。A3图像噪声值最低,图像质量评分最高(4.43±0.50)分,C1图像噪声值最高,图像质量评分最低(3.66±0.64)分。结论 ASIR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腹部检查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血泡样动脉瘤(BBA)的效果及其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1例颈内动脉BBA患者行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于术后当天采用Raymand分级评价栓塞效果;术后28天及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预后,通过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术前及术后1周患者外周血血浆内皮素-1(ET-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技术成功率为93.55%(29/31)。29例顺利完成BBA栓塞,术后当天Raymand分级显示栓塞治疗有效(Ⅰ、Ⅱ级)率为100%(29/29,其中Ⅰ级22例、Ⅱ级7例);术后28天及术后3个月mRS显示预后良好(0~2级)率分别为68.97%(20/29,其中0级5例、1级8例、2级7例)和75.86%(22/29,其中0级7例、1级12例、2级3例)。与术前相比,31例患者术后1周ET-1[(518.38±22.91)pg/ml vs (550.32±28.57)pg/ml,t=-4.848,P0.001]、vWF[(1.66±0.20)ng/ml vs (1.86±0.29)ng/ml,t=-3.161,P=0.002]均明显升高,而血清NO水平明显降低[(37.40±4.88)nmol/ml vs (33.02±4.24)nmol/ml,t=3.796,P0.001]。结论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BBA疗效肯定,但对患者术后血管内皮功能有一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0.
64层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检查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降低辐射剂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在64层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成像(CTCA)中降低X线辐射剂量的作用。资料与方法 83例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A组(36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技术;B组(47例)采用前门控(SSP)扫描。比较各组患者的心率、体重指数、图像噪声、冠状动脉评分、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结果 A组平均辐射剂量为21.6mSv;B组为4.3mSv,B组较A组降低约80.1(P<0.01),两组病例心率、体重指数、图像噪声和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获图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结论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可明显降低CTCA检查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