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9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羚珠散抗小儿易感病毒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ID数据库查找羚珠散的化学成分,利用TCMSP、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SEA和STITCH数据获得羚珠散活性化合物的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得相关病毒性疾病靶点,取交集后得到共有靶点,即为羚珠散抗小儿易感病毒的潜在作用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基于degree值筛选重要靶点。利用DAVID平台对重要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Cytoscape软件进行化合物–靶点网络拓扑分析,获得羚珠散抗小儿易感病毒的关键化合物和核心靶点。采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筛选出的关键靶点和核心化合物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获得91个活性化合物以及184个药物–疾病交集靶点,经筛选获得羚珠散抗小儿易感病毒15个核心化合物(桉油烯醇、桉脂素、丁香烯、乙酸龙脑酯等)以及3个核心靶点[C反应蛋白(CRP)、趋化因子2(CCL2)、血红素加氧酶1(HM...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南京"5.7"192Ir源放射事故患者的剂量估算、临床表现和医学处理的总结,探讨类似放射损伤的救治技术和发生、发展规律。方法 医护人员询问受照患者的详细病史,进行物理剂量和生物剂量估算,应用红外线热成像仪动态监测损伤部位的温度改变。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诊断和治疗方案。治疗上,全身和局部治疗并重,躯体治疗和心理治疗同步,采取综合措施。给予改善微循环、增强免疫功能、营养支持、抗感染、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及对症治疗等进行全身治疗;局部治疗包括镇痛、换药、清创及两次肌皮瓣移植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输注、负压封闭引流(VSD)等。结果 患者全身生物剂量估算结果为1.51 Gy,物理估算右下肢皮肤最大剂量值约为4 100 Gy,该结果和临床表现一致;患者受照后约40 d平稳进入恢复期;经过378 d的精心救治,右下肢Ⅳ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伤口愈合,但仍存在活动障碍。结论 早期进行局部不均匀照射的生物剂量估算结果与临床诊断相符,结合系统的医学检查指导救治方案的制定;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病程分期不明显,预后较好;局部严重放射性损伤迁延不愈,肌皮瓣移植是治疗的关键,显微外科技术、VSD封闭式引流技术及MSCs输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抗感染、营养治疗及心理疏导对患者全身及局部的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1例192Ir源急性外照射致局部放射性损伤的改变,探讨局部放射损伤的诊治。方法 重点观察该例患者局部病变的临床经过;采用磁共振成像(MRI)评估局部组织损伤;采用双能X射线法检测患者骨密度;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INP)和血清睾酮(T)水平。结果 受照后患者局部表现为红斑、肿胀、疼痛、水疱、溃疡、坏死,诊断为Ⅳ度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受照后383 d伤口愈合,但患者右下肢运动障碍。MRI检查显示局部损伤累及皮肤、股骨、多处肌肉及骨髓组织。骨密度检查显示患者骨量减少(-1.5~-1.1),血清β-CTx一过性升高(493.50~1 580.00 pg/ml),血清PINP出现波动(49.30~291.80 ng/ml),且血清睾酮出现波动(5.41~608.80 ng/dl)。结论 大剂量急性外照射可致局部重度放射性皮肤损伤,MRI有助于评估局部放射损伤,骨密度、骨代谢指标联合血清睾酮可用于评估骨损伤。临床医生救治局部放射损伤时应注重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轻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患者局部严重放射损伤的感染防治措施及策略。方法 观察1例急性放射病患者受照部位感染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合理选用抗生素,同时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改善营养状况,对症支持治疗,采取病房、物品表面消毒,常规换药及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术等手段防治感染,并评价疗效。结果 在病程早期,患者未出现发热,平稳地度过了极期;病程中期,创面持续存在多种细菌感染,清创、肌皮瓣移植过程中始终伴随鲍曼不动杆菌等耐药菌的定植感染;经综合治疗控制了感染。结论 急性放射病伴有局部严重放射损伤患者的感染防治要兼顾全身和局部处理,合理应用抗生素,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估内镜下经鼻蝶切除和显微镜手术治疗垂体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Google Scholar、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搜集1999年12月-2011年12月关于内镜下经鼻蝶切除和显微镜手术治疗垂体瘤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或病例对照研究.采用RevMan5.1软件对手术资料和预后等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2篇病例对照研究和1篇RCT,共计849例病人。其中内镜手术者426例,显微镜手术者42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内镜手术较显微镜手术的手术时间长,术后住院时间短(均P〈O.00001);而在肿瘤全切率、术后激素恢复情况、术后脑脊液漏、尿崩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内镜和显微镜手术治疗垂体瘤疗效差别不大,内镜手术的手术时间较长.但术后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自发性脑室出血病情危重,常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目前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方法的优缺点仍有争议。本荟萃分析旨在评估自发性脑室出血单纯脑室外引流与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Pub Med/Medline,Cochrane Library和Google Scholar,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集自2000年10月至2015年1月间关于自发性脑出血脑室外引流及腰大池引流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采用Rev Man 5.1软件对手术资料和预后等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7篇[5-12]随机对照试验满足文献纳入标准,共计510例患者,其中采用单纯脑室外引流患者239例,采用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者271例。荟萃分析显示,相对于单纯脑室外引流,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可加快血肿清除(p0.00001);提高患者术后恢复率(p0.00001);降低患者死亡率(p0.00001)。结论对于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安全、有效,较单纯脑室外引流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