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81.
可摘义齿去蜡的通常做法是 :将型盒浸泡在热水中 ,使蜡受热熔化 ,然后打开型盒 ,用沸水冲净余蜡。为提高工作质量 ,我们在临床中改用以下方法 :把型盒竖放浸泡在热水 ( 80℃以上 )中 6min左右 ,使蜡型受热处于软而未熔的状态 ,打开型盒 ,尽量取出变软的蜡 ,然后将型盒倾斜( 4 5  相似文献   
82.
白发     
处方1首乌30克,当归15克,熟地30克,米酒1000毫升。制用法:将制首乌、熟地、当归浸泡于米酒中,10天至半月开始饮用,每日服1-2盅(约15-30毫升),宜连续服用。  相似文献   
83.
为了探讨血清F对AFP不同浓度的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意义,自1993年1月至1994年12月,对243例原发性肝癌和46例健康对照组进行了血清AFP、F的检测。结果显示:原发性肝癌的血清AFP(〉400μg/L)、F(男〉250μg/L、女〉150μg/L)的阳性率分别为47.7%、72.4%,与对照组比较二者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均〉0.01)。在AFP阴性、低浓度和阳性中F阳性率分别为73.2%(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比较人牙髓细胞(dental pulp cells,DPC)和牙周韧带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cells,PDLC)的多向分化能力,揭示其干细胞成分特征,为开展干细胞介导的生物牙根再生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DPC和PDLC,流式细胞术检测STRO-1的表达.诱导细胞成牙本质及成骨分化、成脂分化和成软骨分化,von Kossa染色、抗骨钙素(osteocalcin,OCN)和牙本质涎蛋白(dentin sialoprotein,DSP)免疫组化染色、油红O染色、阿新蓝染色、抗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以及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检测DPC和PDLC的多向分化.结果 DPC和PDLC体外呈克隆样生长,STRO-1阳性率分别是(16.5%±4.2%)和(11.6%±1.1%).100%的DPC和83.3%的PDLC样本可多向分化.细胞诱导分化后,OCN、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sialophosphoprotein,DSPP)、过氧化物酶体激活物增生受体2(peroxisomal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gamma 2,PPARγ2)、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和Ⅱ型胶原mRNA表达上调,与诱导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DPC和PDLC间OCN和PPARγ2基因上调倍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人DPC和PDLC的间充质干细胞比例和多向分化能力相似.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人牙周韧带细胞(PDLCs)和牙髓细胞(DPCs)表型特征以及体外传代对其表型特征的影响,为选择适宜的表面标记分选生物性状同源性的细胞亚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消化法体外培养PDLCs和DPCs,免疫组化检测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标记的表达。结果PDLCs和DPCs的STRO-1和CD146免疫组化染色阳性。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获得的第1代PDLCs和DPCs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STRO-1、CD146、CD29、CD44和CD106,基本不表达CD34。PDLCs的STRO-1、CD29和CD44阳性表达百分比与DPCs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LCs的CD106阳性表达百分比高于DPCs,CD146阳性表达百分比低于DPCs,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DLCs和DPCs表达STRO-1和CD146的阳性表达百分比随传代而逐渐减低。结论PDLCs表面抗原表达与DPCs相似,而且其中成体干细胞的成分随传代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86.
目的 获得人牙周韧带细胞诱导成骨分化通路中的调节蛋白,探讨牙周韧带细胞诱导成骨分化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胶内差异双向电泳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等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人牙周韧带细胞诱导成骨分化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组.结果 获得人牙周韧带细胞诱导成骨分化7 d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图谱,确认有显著差异的蛋白质斑点61个,质谱鉴定29个蛋白质,包括细胞骨架蛋白及细胞骨架相关蛋白、膜结合蛋白、核蛋白、基质合成、代谢酶和信号传导等蛋白.其中一组细胞骨架蛋白及细胞骨架相关蛋白同时发生改变,与牙周韧带细胞成骨分化早期细胞骨架重组、有丝分裂和细胞迁移等过程紧密相关.结论 建立了人牙周韧带细胞成骨分化早期的差异蛋白质组图谱,为牙周韧带细胞成骨分化的蛋白调控机制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比较分析5种不同探测器测量射波刀输出因子,以选择适合的探测器。方法分别使用电离室探测器PTW30013、PTW31010,半导体探测器PTW 60017、60018,宝石探测器PTW60019及EBT3胶片测量射波刀12个孔径准直器的输出因子。比较分析不同探测器及探测器放置方向测量的输出因子。结果 准直器孔径>30 mm时5种探测器测量的输出因子差异<1%,准直器孔径<30 mm时不同探测器测量结果差异较大,准直器孔径越小差异越大。与胶片测量结果比较,PTW60019与胶片的一致性最好,偏差<2%。半导体探测器测量结果稍高,电离室探测器测量结果过小。探测器放置方向不同,输出因子测量结果不同。PTW60019探测器平行射野中心轴放置时,测量的输出因子比垂直射野中心轴放置的结果偏低,PTW31010探测器测量结果相反。结论 准直器孔径>30 mm时PTW31010、PTW60017、60018及PTW60019可直接用于射波刀输出因子测量,准直器孔径<30 mm时需要对上述探测器的测量结果进行修正。PTW30013不适合小野输出因子测量。  相似文献   
88.
刘路  陈明其  卢瑞东 《贵州医药》2009,33(4):355-355
螺旋CT三维重建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安全、无创、准确、直观的诊断方法,重建图像能达到直观立体效果,立体显示颅骨骨折的解剖部位及范围,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手术提供准确、直观的依据。我科2007-2008年对20例颅骨骨折病例三维重建并与常规二维CT比较后进行诊断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9.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赤芍的最佳提取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方法,考察提取次数,溶剂用量,浸泡时间和提取时间对芍药苷含量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A2B1C3D3,即用15倍量的水,浸泡12h,破碎提取2次,提取9min。结论:破碎提取法简单、高效,可节约大量能源。  相似文献   
90.
丹参中丹酚酸B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昀  刘路  李钦 《中草药》2007,38(8):1193-1194
丹参水溶性有效成分多具有酚酸性结构,主要由丹参素,丹酚酸A、B、C、D、E等含酚羟基的化合物构成,其中丹酚酸B的量最高,为3个分子丹参素与1个分子咖啡酸缩合而成,是丹参发挥疗效作用的主要物质之一。目前研究较多的有总丹酚酸(totalsalvianolic acid)、丹酚酸A(salvianolic acid A)和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1]。本实验针对丹酚酸B对热的不稳定性,本实验比较了水提法、超声提取法和闪式破碎提取法处理丹参样品,为进一步优化丹酚酸B的提取条件提供参考。1仪器与试剂日本岛津LC—2010A高效液相色谱仪,KQ—300VDE超声提取器(昆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