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一例肠型急性放射病的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2004年济宁“10.21”辐射事故患者A的受照经过、剂量估算、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方法依据临床表现、现场模拟、生物剂量估算、电子自旋共振(ESR)等结果,综合估算全身受照20~25Gy,诊断为肠型急性放射病。照后3d入院,立即全环境保护、抗感染、HIJA配型等,7d进行同胞间单倍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3d后出现顽固性腹泻,13d出现急性腹膜炎及不全肠梗阻,经过泰能等抗感染综合治疗伴随造血功能恢复而治愈。17d白细胞数开始上升,19d造血重建,骨髓及外周血均获稳定植入,同时出现肺部混合感染。25d皮肤放射损伤最严重,诊断为Ⅲ度皮肤急性放射损伤(皮肤损害面积14%)。肺部感染逐渐加重,先后出现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肾衰竭等,给予强有力抗细菌、抗真菌及全身支持等综合救治,效果不佳。30d呼吸机辅助呼吸,33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结论患者A的全身剂量20-25Gy,诊断为肠型急性放射病。这是国内首例肠型急性放射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报告。延长了患者的存活时间,获得了宝贵的临床救治经验,对今后类似病例的救治有重要指导意义。广泛严重放射性损伤、感染及MOF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山东济宁60Co辐射事故受照人员的临床救治   总被引:26,自引:14,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和探索肠型放射病和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临床诊治经验。方法中国山东济宁^60Co辐射事故中2例病人受到意外照射。综合估算,病例A受照剂量20~25Gy,诊断为“肠型放射病”;病例B受照剂量9~15Gy,诊断为“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经联合预处理,2例分别行单倍体和HLA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2例患者均移植成功,供体完全植活,三系血细胞和骨髓造血重建成功,均无移植排斥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病例A于照后33d(d33)死于败血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病例B于d75死于心衰为主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骨髓和外周血染色体及牙齿ESR检查等对超大剂量放射病诊断有重要价值。HLA相合及半相合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救治急性放射病是完全可能和可行的。感染和多脏器功能衰竭仍然是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应加强对促进辐射损伤修复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救治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NAST)早期造血细胞嵌合体变化规律 ,探讨分子植入 (ME)与造血恢复、移植排斥的关系。方法 应用短串联重复序列 (STR) PCR技术检测 6例血液病患者NAST后外周血及骨髓中造血细胞嵌合体。结果 NAST后 5例早期移植成功的病例其外周血造血细胞嵌合体变化特点为 :移植后 1天 ( 1天 )供者造血细胞嵌合比例为 13%~ 6 0 % , 7天嵌合比例均 >5 0 % , 14天达到完全供者造血嵌合 (FDC) , 2 1~ 2 8天嵌合比例稳定在 80 %~ 10 0 %。这 5例ME时间平均为 6天 ,较造血恢复时间提前 5d(P >0 .0 5 )。而 1例在 7天嵌合比例 <5 0 % , 14天为完全受者细胞 ,但其在 14天亦恢复自身造血。结论 NAST早期造血细胞嵌合体检测及确定ME对判断植入、预测移植排斥具有重要意义。NAST后如 7天供者造血细胞嵌合比例 <5 0 %、 14天仍未达到ME ,预示着发生移植排斥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NASCT)在治疗血液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NASCT治疗 33例HLA相合的血液病患者。男 2 0例 ,女 13例 ,中位年龄 36岁 (18~ 5 9岁 )。33例中急性白血病第 1次完全缓解期 (CR1 ) 11例 ,CR2~ 34例 ,难治复发性急性白血病未缓解期 3例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 4例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 7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2例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骨髓纤维化各 1例。非清髓预处理方案 :白血病患者采用环磷酰胺 (CTX)、阿糖胞苷及CD3单克隆抗体 ,6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氟达拉宾。SAA和MDS患者采用CTX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结果  33例均顺利渡过造血抑制期。平均移植后第 10 .5天 (移植后第 8~ 2 1天 )中性粒细胞计数 >0 .5× 10 9 L ,第 15天 (移植后第 10~ 30天 )血小板计数 >30× 10 9 L。 33例中供者细胞完全植入2 4例 (其中 13例于移植后 1~ 6个月由供受者嵌合性植入转为完全植入 ) ,稳定混合嵌合体 4例 ,移植排斥 5例。 33例中发生急性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各 7例 (2 1.2 % )。随诊 2~ 36个月 2 5例 (75 8% )仍存活。结论 NASCT简便安全 ,并发症少 ,疗效较好 ,为治愈血液病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LA半相合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NAST)在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中的作用。方法2002-06采用非清髓预处理的NAST治疗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307医院难治性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1例。预处理方案主要由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TG)、阿糖胞苷(Ara-C)、氟达拉滨(Flu)和环磷酰胺(CTX)等组成。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采用环孢素A(CSA)、霉酚双酯(MMF)、甲氨蝶呤(MTX)和CD25单抗。结果患者移植过程顺利,于移植后第100d转为完全供者型植入。患者于移植后出现皮肤Ⅰ度GVHD,经治疗后好转。结论应用HLA半相合NAST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简便安全,疗效好,为无HLA相合供者的白血病患者治疗开辟了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急性放射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免疫重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急性放射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 动态观察山东"10·21"辐射事故2例患者(分别为诊断极重度骨髓型和肠型急性放射病,于受照后7天分别进行了单倍体及HLA相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前后淋巴细胞数、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NK细胞、中性粒细胞数等的变化情况.结果 大剂量照射后免疫球蛋白呈下降趋势,移植后早期未观察到恢复趋势;照射后淋巴细胞数快速下降,移植后虽然有部分恢复,但仍然保持在较低水平(<0.5×109/L);照射后中性粒细胞有一过性升高,后迅速下降,移植后快速恢复;照射后NK细胞明显下降,移植后快速恢复,并基本保持在明显高于正常的水平.照射后早期CD4/CD8比值有一过性升高,后迅速下降,移植后有逐渐升高趋势,但未恢复正常.结论 大剂量照射后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数、NK细胞数、CD4/CD8比值等总体呈下降趋势提示,照射后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均快速受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中性粒细胞数、NK细胞数等快速恢复,淋巴细胞数、CD4/CD8比值等有恢复趋势但恢复缓慢,免疫球蛋白未观察到恢复趋势,提示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恢复快,但体液免疫功能及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恢复缓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报道1例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合并播散性阿萨丝孢酵母菌感染的诊治经过.方法 2004年10月24日山东济宁发生1例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病人,照后3天经造血干细胞移植获造血重建,但造血恢复后发生严重的播散性阿萨丝孢酵母菌感染.结果 该患者采用超强的联合抗真菌治疗及对症支持,静脉累积用两性霉素B 2 965mg、伊曲康唑静脉4 000mg、科赛斯3 020mg,感染暂时控制,但最终死于急性放射病及感染所致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此三联抗真菌治疗播散性阿萨丝孢酵母感染,治疗有效,未见明显毒性增加.该病人的救治过程提示对极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解决了造血问题之后,促进免疫重建及组织损伤修复,控制全身的放射损伤及感染是争取病人长期存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排斥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探讨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NAST)后发生移植排斥的原因及促进供体细胞植入的措施,对NAST后发生移植排斥的8例患者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早期减停环孢霉素A(CSA)等免疫抑制剂、移植早期供体细胞植入率低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等较易发生移植排斥。二次NAST是解决移植排斥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白血病复发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分析非清髓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NAST)后急性白血病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2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NAST后5例复发,男2例,女3例,中位数年龄36岁(18~59岁)。非清髓预处理方案:环磷酰胺、阿糖胞苷及CD3单克隆抗体,3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氟达拉滨。结果 5例均顺利渡过造血抑制期。2例早期形成供者造血细胞完全嵌合体(FDC)并在FDC状态下复发。3例移植早期形成供受者混合造血细胞嵌合体(MC),2例转为FDC后复发,1例在稳定MC状态下复发。5例中4例复发前无急性或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另1例NAST后发生Ⅱ度aGVHD并在皮肤慢性GVHD未治愈状态下复发。5例中1例行2次NAST治疗,在第2次完全缓解,但于2个月后再次复发,放弃治疗。另4例未再继续治疗,2例分别于复发后1和2个月死亡,2例仍带病存活。结论 NAST简便安全,并发症少,白血病复发率无明显升高,为治愈白血病提供了新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2次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NAS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 对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了主动或被动2次NAST。结果 6例患者中第1次NAST后发生排斥反应3例,难治复发白血病呈混合嵌合性植入3例。经2次NAST,5例均经过或不经过混合嵌合性植入达完全供者植入,无病存活6~27个月,1例为混和嵌合性植入。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患者少而轻,无移植相关性死亡。结论 主动2次NAST是挽救难治复发或难植入、易排斥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生命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