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51篇
药学   54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1临床资料患者,男,14岁,藏族。因“发现右侧颈部包块”3年于2006年8月入院。患者自诉3年前发现右侧颈部无痛性包块,约鸡蛋大小,未行任何特殊处理。以后包块逐渐长大,不伴吞咽梗阻、气紧、呼吸困难、咽痛。检查见:右侧颈部包块大小约6cm×8cm×6cm,按压无疼痛,质硬,推之活动性差,包块  相似文献   
12.
妈就在旁边     
在外地开会,很想家。午间休息时,我估摸她们该刚吃午饭,一想到机灵活泼的女儿和温柔贤淑的妻子我心里就甜,于是拨通家里的电话。  相似文献   
13.
病毒感染引起哮喘病急性发作的机制相当复杂。包括吸入刺激物、吸入过敏源、呼吸道病毒及支原体、衣源体感染。其中气道炎症的加重和鼻病毒(RV)是导致急性发作的核心机制。病毒引起的TH1细胞型免疫反应可通过协助TH2而加重哮喘病人的气道炎症,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在某些条件下可发生表型转化,生成TH2型细胞因子,哮喘的慢性气道炎症也被认为可能与抗病毒免疫有关。因此呼吸道病毒感染除了加重哮喘外,还可能是哮喘型慢性气道重塑原因之一。哮喘的本质是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及介质参与的慢性非特异性气道炎症,特征是气道高反应性(BHR),诱…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临床上习惯称为尿毒症。它是各种肾脏疾病进行发展的终末结局。患病人数众多,预后严重。由于大多数患者为中青年。不仅对劳动生产有一定影响,而且给家庭带来极大困难。因此,加强对肾功能衰竭的防治是十分必要的。CRF可分为四个阶段:肾储备能力丧失期(旧称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南宁市生食蔬菜中食源性病原菌污染状况,为加强生食蔬菜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南宁市农贸批发市场和中式/西式餐饮店建立生食蔬菜监测点,对生食蔬菜开展食源性沙门氏菌、志贺氏菌、0157:H7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检验方法依据《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3和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监测方案。结果生食蔬菜464份,检出11株沙门氏菌,阳性率为2.37%,其中香菜、香葱和生菜是受到污染主要品种;检出的沙门氏菌共分6个血清型,阿贡纳沙门氏菌是主要优势菌。结论沙门氏菌是生食蔬菜主要的污染病原菌,应加强对餐饮业香菜、香葱和生菜的卫生管理,降低生食蔬菜的卫生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有效评估非定型包装熟肉制品微生物污染及其危险性,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暴发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验方法依据《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3和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监测方案。结臬检测58份熟肉制品,合格5份,合格率为8.62%,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大肠菌群污染,平均菌浓度为185850MPN/g,其中烧烤类高于卤制类5.6倍,超出国家卫生标准3693倍和396倍,未检出沙门菌、志贺菌、O157:H7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结论非定型包装熟肉制品中大肠菌群污染严重,是主要的微生物污染源,对消费者食用存在极高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冰冻机采血小板临床输注的效果。方法:将有血小板输血指征的病人分血液病组(实验组)和非血液病组(对照组),分别观察输注冰冻血小板前后血小板数(PLT)、校正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及出血症状的控制。结果:两组患者在输注冰冻血小板后PLT均明显增高,输注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CCI>10的比率非血液病组显著高于血液病组;输注冰冻血小板后有效控制出血症状的比率为93.8%。结论:冰冻血小板具有新鲜血小板同样效果的良好的止血功能。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治疗急性化脓性关节炎的新方法。方法在关节镜下,清理加置管冲洗治疗急性化脓性关节炎14例,并随访半年以上的疗效。结果经随访,优良率85.7%。结论关节镜下清理冲洗治疗急性化脓性关节炎,损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较传统治疗方法有很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制备黄豆苷元磷脂复合物并测定其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方法 以黄豆苷元与大豆磷脂的复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优化制备工艺;分别测定黄豆苷元、黄豆苷元-磷脂的物理混合物及黄豆苷元磷脂复合物在水中和正辛醇中的表观溶解度;3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黄豆苷元原料药、黄豆苷元-磷脂的物理混合物及黄豆苷元磷脂复合物后,采用LC-MS/MS测定不同时间血浆中药物浓度,比较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黄豆苷元磷脂复合物优化的制备条件为:反应溶剂为无水乙醇,投料比为1.5∶1(磷脂/药物的摩尔比),1 g·L-1反应物浓度条件下60 ℃搅拌2 h,结果显示:磷脂复合物在水和正辛醇中表观溶解度比原料药分别提高3.1倍和5.4倍;大鼠灌胃给予黄豆苷元和黄豆苷元磷脂复合物后,Cmax分别为(667±65),(7 509±688)ng·mL-1,Tmax分别为(3.00±0.82),(0.42±0.17)h,AUC0–∞分别为(8 302 ±590),(28 870±2 411)ng·h·mL-1。黄豆苷元磷脂复合物口服生物利用度是黄豆苷元原料药的3.48倍。结论 将黄豆苷元制成磷脂复合物后在水中的溶解度有所提高,在正辛醇中的溶解度有显著提高,增加了黄豆苷元在胃肠道中的吸收,明显提高黄豆苷元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