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探讨不伴基底动脉狭窄的脑桥旁正中梗死(PPI-BAS)部位与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脑桥旁正中梗死(PPI)患者150例,将PPI-BAS按梗死部位分为累及脑桥腹侧表面组(vPPI-BAS)及未累及脑桥腹侧表面组(dPPI-BAS),以伴基底动脉狭窄的脑桥旁正中梗死(PPI+BAS)为对照,比较其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冠心病、糖尿病、颅内颈内动脉系狭窄(ICAS)、颅外动脉粥样硬化(EAAS)、基底动脉高信号、梗死灶层面数≥2层、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LI)和脑白质疏松(LA)是否有差异。结果 150例患者中dPPI-BAS组41例(27.3%),vPPI-BAS组65例(43.3%),PPI+BAS组44例(29.3%),三组之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LA分级、LI分级、ICAS、EAAS、基底动脉高信号、梗死灶层面数≥2层及END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vPPI-BAS组与PPI+BAS组各因素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PPI+BAS组比较,dPPI-BAS组冠心病、糖尿病、ICAS、EAAS、基底动脉高信号、梗死灶层面数≥2和END的发生率低,而高血压、LA、LI的发生率高(P0.05)。vPPI-BAS组与dPPI-BAS组比较,vPPI-BAS组ICAS、EAAS、梗死灶层面数≥2层和END发生率高,dPPI-BAS组高血压、LA和LI发生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分级是dPPI-B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vPPI-BAS多由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引起,dPPI-BAS多由小血管病机制引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侧小脑急性梗死模式和可能的病因机制。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3月~2018年3月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小脑梗死患者140例,根据梗死部位分为单侧小脑梗死(UCI)组98例和双侧小脑梗死(BCI)组42例,对比2组一般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2组视物旋转、耳聋耳鸣、头痛、小脑后下动脉(PICA)区域性梗死、PICA小梗死、小脑下前动脉(AICA)区域性梗死、AICA小梗死、分水岭梗死、伴延髓梗死及伴右椎动脉狭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I组脑卒中史、SCA区域性梗死、SCA小梗死(54.76%vs 23.47%)、伴脑桥梗死、伴中脑梗死、伴其他后循环梗死、伴前循环梗死、伴左椎动脉狭窄、伴基底动脉狭窄比率明显高于UCI组,单纯头晕(23.81%vs 59.18%)、走路不稳症状(28.57%vs 48.98%)明显低于U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CA区域性梗死(95%CI:0.550~0.685,P=0.011)和SCA小梗死(95%CI:0.098~0.891,P=0.030)与BCI独立相关。结论 BCI患者临床症状较UCI复杂、SCA供血区的区域性梗死和小梗死较多见,多伴有小脑以外的后循环梗死及基底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内分水岭梗死与颈内动脉(ICA)串联狭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55例经头部MRI+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证实为内分水岭梗死患者,均行颅外段ICA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颅内血管MR血管成像检查。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将55例内分水岭梗死患者分为单发内分水岭梗死(IWSI)组和伴有同侧皮质分水岭梗死的内分水岭梗死(C-IWSI)组,分析两种类型内分水岭梗死与ICA串联狭窄的关系。结果 (1)55例内分水岭梗死中,包括IWSI组24例(43.6%),C-IWSI组31例(56.4%)。病灶侧血管狭窄:ICA 20例(36.4%,其中颅外段11例,颅内段17例),大脑中动脉(MCA)44例(80.0%),ICA串联狭窄15例(27.3%)。(2)病灶侧ICA串联狭窄:IWSI组2例(颅内段ICA+MCA 2例);C-IWSI组13例(颅外段ICA+颅内段ICA+MCA 4例,颅外段ICA+颅内段ICA 1例,颅外段ICA+MCA 2例,颅内段ICA+MCA6例)。(3)与IWSI组相比,C-IWSI组患者病灶侧ICA狭窄、ICA串联狭窄发生率均较高[分别为54.8%(17例)比12.5%(3例),41.9%(13例)比8.3%(2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和0.006),其中颅外段和颅内段ICA狭窄发生率均高于IWSI组[35.5%(11例)比0,45.2%(14例)比12.5%(3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和0.009)。结论不同类型内分水岭梗死ICA串联狭窄发生率不同,伴有同侧皮质分水岭梗死的内分水岭梗死患者,常伴有颈内动脉串联狭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Caspase-1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用Longa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h)/再灌注模型,HE染色观察梗死灶的形成,分别用TUNEL染色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鼠脑缺血中心区及半暗带凋亡细胞与Caspase-1的表达。结果在缺血中心区Caspase-1及凋亡细胞主要见于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在缺血半暗带凋亡细胞与Caspase-1于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表达不明显,于缺血再灌注24-48h则明显表达。结论细胞凋亡机制参与了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Caspase-1参与了其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期脑桥旁正中梗死(paramedian pontine infarction,PPI)轴位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累及层面数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及信号改变的关系,并分析与PPI引起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早期进展的关系。方法选择经DWI确诊的脑桥旁正中梗死急性期患者96例,根据轴位DWI累及层面数,分为一层组和两层组(包括两层及两层以上)。采用MRA将基底动脉分为无狭窄、有狭窄;在T1加权像(T1weighted image,T1WI)上将基底动脉管壁分为无高信号和有高信号改变。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临床早期病情进展。结果一层组49例(51.04%),两层组47例(48.96%),两组在基底动脉狭窄程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基底动脉高信号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脑桥旁正中梗死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早期进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桥旁正中梗死轴位DWI累及层面数增多时需结合MRA与T1WI综合评估基底动脉病变情况,且要预防神经功能缺损早期进展。  相似文献   
16.
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我院 1 995~ 2 0 0 2年脑梗死复发患者的临床分析 ,探讨二级预防方法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一般资料 选取 1 995~ 2 0 0 2年于我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中资料完整的病例 1 1 82例 ,均符合《1 995年第 4次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 ,且均经头CT或头MRI扫描证实。其中 5年内复发的患者2 2 0例作为复发组 ,年龄 45~ 70岁 ,在其余 5年内未复发的患者中随机选取 46~ 72岁的患者 2 2 0例作为对照组。复发的标准 :(1 )症状、体征在初次发病后 1个月以上再次加重 ;(2 )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体征 ;(3)经头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