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45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77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127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25篇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大动脉源性脑梗死患者血液黏度、经颅多普勒(TCD)指标及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大动脉源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患者被随机均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和联合治疗组(在阿托伐他汀组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结果: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后TC、TG和LDL-C水平降低更显著,HDL-C水平升高更显著(P均<0.01);全血高切黏度[(6.23±0.38)mPa/s比(4.20±0.42)mPa/s]、全血低切黏度[(21.17±5.83)mPa/s比(18.10±4.44)mPa/s]、血浆黏度[(2.10±0.45)mPa/s比(1.72±0.34)mPa/s]和纤维蛋白原(Fg)水平[(4.35±1.36)g/L比(3.30±1.38)g/L]降低更显著,P均<0.01;左、右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s)[左:(87.43±14.56)cm/s比(95.45±18.37)cm/s]、平均血流速度(Vm)[(60.89±16.03)cm/s比(75.38±19.36)cm/s]升高更显著,搏动指数(PI)[(0.85±0.22)比(0.75±0.12)]降低更显著,P<0.05或<0.01;不稳定斑块积分[(4.93±0.40)分比(4.12±0.35)分]降低更显著,脑梗死复发率(16.00%比2.00%)显著降低(P分别=0.001,0.014)。结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大动脉源性脑梗死患者血液黏度,显著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明显,可预防或减少脑梗死复发。  相似文献   
82.
赵虎 《吉林医学》2012,(5):1042-1043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肾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采用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肾囊肿50例。结果:48例手术成功,2例因暴露囊肿困难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60~135 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35~55 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3~7 d,平均4 d,病理报告均为良性,随访3个月~3年未见复发。结论:经后腹腔镜技术治疗肾囊肿安全有效、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且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3.
赵虎  王寅  涂婉  方毅  庞立峰 《检验医学》2010,25(6):456-460
目的分析临床常见AmpC β-内酰胺酶(简称AmpC酶)产酶菌株中染色质ampC的基因序列,从而为AmpC酶的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及其调控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57株临床常见AmpC酶产酶菌株分离自医院感染患者样本,抽提细菌染色质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mpC基因并连接入pMD19-T载体,双链测序后比对同种细菌之间和不同种细菌之间染色质ampC基因的同源性和共同序列。根据共同序列设计引物,进一步利用该引物检测染色质ampC。结果 57株细菌的基因组中,使用PCR扩增出染色质ampC基因41株,并成功测定了其ampC基因的序列。比对后发现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产气肠杆菌的染色质ampC菌种内有很高的同源性,但细菌之间的同源性较低。根据共同序列设计出菌种特异性PCR引物,能够有效的鉴定出染色质ampC基因。结论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产气肠杆菌各自染色质ampC具有高度同源性,其菌种特异性的ampC引物可用来检测其染色质ampC的存在。  相似文献   
84.
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的四年随访观察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目的观察大学生在校四年内防御机制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心身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在入学和毕业前分别采用防御方式问卷及心身健康量表进行测试.结果与中间型、不成熟防御机制相比,大学新生与毕业生的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均分最高与低年级相比,高年级大学生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均分反而明显增多(p<0.01),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均分显著减少(p<0.01)入学时不成熟、成熟防御机制的高分组在毕业前仍较多地采用相应的防御机制;毕业前大学生心身障碍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入学时(9.1%,13.6%).结论大学生所采用的防御机制种类在一定的时期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85.
涂婉  赵虎 《检验医学》2009,24(11):845-848
近年来,医药技术迅速发展,抗菌药物、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广泛使用,侵入性治疗操作不断增多,院内感染逐渐增多,各种革兰阴性细菌产β-内酰胺酶而导致细菌的耐药现象也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86.
大学生心身健康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的四年追踪观察   总被引:70,自引:3,他引:67  
目的:追踪观察大学生自入学至毕业约四年内的心身健康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的动态变化。方法:以群体分层抽样法,共抽取受试样本541人,实际有效样本442人。采用中国身心健康量表(CPSH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防御方式问卷(DSQ)、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大学生在入学体检时、入学三个月和毕业前分别进行测试。结果:毕业前学生心身障碍的检出率(14%)明显高于入学时(9.0%)。男生EPQ-P,入学后随校龄增加而递增,并以毕业前分值最高。从入学三个月始,大学生对不成熟防御机制的动用频率逐步增高。毕业前大学生的生活事件明显多于其它时段,并以家庭问题为主,而入学时则以社交与其它问题为多。结论:大学生在校期间以毕业前心身障碍的检出率最高,大学生心身健康水平主要与其个性、家庭有关的生活事件数量、主观社会支持、性别、年龄有密切关系。其中,社会支持是大学生心身健康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87.
目的 分析老年泌尿系统感染住院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为老年性泌尿系统感染的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接受治疗、年龄≥60岁、且尿培养阳性的住院患者465例,对泌尿系统感染病原体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465例中段尿培养阳性的老年住院患者共检...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探讨心身障碍的大学毕业生采用心理防御机制的特点.方法按不同专业分层抽样,采用中国心身健康量表(CPSHS)和防御方式问卷(DSQ),在毕业前对457例大学生进行上述测试.以CPSHS各因子至少有一项T分≥70和L量表T分<70为心身障碍的筛查标准.结果大学毕业生心身障碍占全部受试的13.6%,女生发病率(20.13%)明显高于男生(10.26%);心身障碍组的不成熟因子(F1)、中间型因子(F3)、掩饰因子(F4)均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成熟因子(F2)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F1、F3与心身障碍呈密切的正相关, F4与心身障碍呈密切的负相关;F2与心身障碍的相关无显著性.结论提示在大学毕业生心身障碍的发病中介机制中不成熟型防御机制或中间型防御机制或掩饰因子的习惯性使用发挥重要作用.在毕业前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特别重要,尤其是对女性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在冲突性应激条件下大鼠行为和内分泌的变化.方法 5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7只,利用Vogel冲突实验方法稍加修改,作为应激源,开场试验检测行为反应,测量体重,利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血清中皮质酮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周、2周、4周应激组大鼠表现为体重明显降低(216.5±8.71g,194.94±14.82g,259.75±13.83g):;在运动性方面,1、2、4周应激组大鼠(67.1±9.2,53.66±6.86,59.25±6.46)有增加的趋势或者明显增加,在实验过程中,所有应激组大鼠皮质酮不同(1次应激组274.41±25.39ng.ml-1,1周应激组240.44±29.51ng.ml-1,2周应激组254.21±37.16ng.ml-1,4周应激组161.02±46ng.ml-1)较对照组(89.33±14.04ng.ml-1)明显升高.结论在应激大鼠表现的增多的运动,升高的皮质酮以及降低的体重,与焦虑障碍的某些特点相似,并且行为和内分泌的变化可以维持一段时间.冲突相关的应激可以作为研究焦虑及其他精神创伤应激比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