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61.
患者女,51岁主诉2年前始出现脐周疼痛,时伴有呕吐,腹泻,继后每年发作1-2次,曾诊为“胃肠炎”“肠痉挛”等,每经抗炎对症治疗得以缓解.1日前因感冒上述症状较以往加剧,呕吐物均为胃内容,自感发热,不思饮食,未解大便,以“腹痛待查”入院. 查体:T37.8℃,P 90/分,R 24/分,BP98/60mmHg.急性痛苦病容,神清卧位,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咽部充血,扁桃腺不大.心肺正常,腹平,肝脾肋下未及,腹壁静脉不充盈,无肠型,肠鸣弱,无移动性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应用经跗外侧切门辅助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并分析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经跗外侧切口辅助复位螺钉内固定的方法,对20例跟骨骨折进行治疗,男14例,女6例;年龄26~67岁,平均48.6岁.骨折包括舌型骨折5例,关节压缩型骨折15例,其中SandersⅡc型6例,Ⅱb型3例,Ⅱa型4例,Ⅲ型2例.12例患者采用金属螺钉固定,8例患者采用可吸收螺钉固定.术后指导功能锻炼.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12~26个月随访,平均16.6个月.术后X线片证实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2.2周.跟骨的长宽、高度和Bohler角、Gissane角均有效恢复.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后足评分系统评分,优13例,良6例,优良率95%.1例患者出现轻微距下关节骨关节炎.结论 经跗外侧切口辅助复位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合理把握手术适应证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63.
背景:与传统金属固定物比较,可吸收材料在治疗四肢非负重骨骨折中具有独特优势.目的:介绍应用可吸收棒髓内固定治疗跖骨不稳定骨折的经验和技术要点.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棒髓内固定的方法,对45例不稳定跖骨骨折进行治疗,男36例,女9例;年龄19~62岁,平均36.6岁.单根跖骨骨折17例,多发骨折28例,共104处骨折,其中第1跖骨15处,第2、3、4跖骨77处,第5跖骨12处.患者术前均摄足正侧斜位X射线片检查.术中通过跖骨背侧切口,直视下复位骨折端,经骨折端和跖骨头用钻头钻孔,经孔道向髓腔内放置长度合适可吸收棒.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获得4~36个月,平均18 4个月随访.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内固定断裂及骨折移位等并发症,4例出现迟发性切口周围炎症反应.术后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0周.X射线片检查示跖骨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前足评分系统,优35例,良10例,优良率100%.结果提示可吸收棒髓内固定可用于治疗跖骨不稳定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64.
目的评价髓外固定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1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髓外材料进行内固定。结果 189例患者获随访3个月~5年,骨折全部临床愈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标准评估,优125例,良46例,可14例,差4例,优良率90.4%,并发症发生率6.5%。结论髓外固定是治疗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正确选择适应证和合理的手术操作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5.
下肢长管骨严重多节段粉碎骨折是指骨折涉及骨干的较大范围和移位严重的损伤,以及累及临近关节的骨折。此类损伤多为暴力,常伴有全身复合损伤的严重创伤,甚至出现休克。如何在整体救治的原则下,正确有效适时地对骨折进行外科干预,对预后有着重要意义。自1 996年1月~2 0 0 1年6月收治此类患者1 4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1 4例(其中8例在外科治疗后转入骨科) ,男1 0例,女4例,年龄2 8~5 2岁,平均38岁。受伤原因:8例为车祸,3例高处坠落伤,2例墙倒撞压伤,1例机器压伤。其中开放性骨折4例,闭合性骨折1 0例。本组病例手术时…  相似文献   
66.
十二指肠空肠曲类癌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癌(Carcinoid)又称嗜银细胞癌,由Obeindorfei氏于1907年首先提出。在消化道是一种不常见的肿瘤,其发病率较低。据资料统计,十二指肠类癌发病率约占胃肠道类癌的2.5%,尚属少见。我院曾收治一例,兹予报道。患者女性,35岁,农民,因上腹隐痛不适8年,进食后闷胀、泛酸、呕吐隔日食物一年余而入院。病程中疼痛无规律、无季节性,与饮食无明显关系,无黑便史。既往及家族史无特殊。查体:一般情况较差、消瘦,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腹部  相似文献   
67.
原发性恶性腹膜间皮瘤临床上较少见,现报告一例。患者男,42岁,回族,2月前右下腹可扪及一包块伴隐痛不适,诊为“慢性包裹性阑尾炎”,施以抗炎治疗后自觉症状好转,包块似消失。7天前下腹部又出现鸡蛋大包块,轻触痛,质偏硬,尚活动,局部有灼热感,经抗菌止痛治疗无效,一日前疼痛加剧,包块迅速增大,趋于固定,厌食,遂于1978年11月6日入院,当时,T38.1℃ P120/分,Bp130/110mmHg,急性病容,锁骨上淋巴结未摸及,心肺(一),腹隆,一包块占据整个下腹,其表面凸凹不平,上界于脐上二指处,下界入骨  相似文献   
68.
患者女,40岁。1981年4月20日因尿急、尿频,尿痛、排脓尿3个月入院。3年前曾在当地医院行“膀胱取石术”,并告诉本人未取尽。1年前又出现膀胱刺激症状,近3月明显加重。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心肺(一),腹部软,下腹正中有压痛。尿常规:混浊、脓细胞满布视野,X线摄片:膀胱区5×3 cm密度不均之致密影。  相似文献   
69.
原发性肠系膜肿瘤临床上较少见。我院自78年~84年间经手术、病理确诊者有11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性别、年令:男性8例,女性3例。10岁以下1例,11~20岁2例,21~30岁3例,31~50岁4例,51岁以上1例。二、症状、体征:腹部可们及包块者9例,早期多能活动,继后渐固定。发现包块到手术时间半年以下者6例,半年到1年者2例,1~3年者1例,平均9.2个月。全部病例均有逐渐加重的隐痛或胀痛,部位大  相似文献   
70.
目的评价生物可吸收材料在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713例不同部位骨折采用生物可吸收材料进行内固定。结果随访3个月~4年,平均18个月,骨折全部临床愈合;功能评估优良率96.5%,并发症发生率4.3%,均为异物反应。结论生物可吸收材料是治疗骨折的有效方法,正确选择适应症和手术操作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