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目的比较奥氮平冲击疗法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女性躁狂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0例住院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和MECT组,奥氮平组每晚服药,第1天20mg/d,以后依据患者耐受情况调整到15~30mg/d。MECT组:在第1天,第2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第9天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共6次。在基线,第1天,第3天,第6天,第9天,第14天,第21天分别采用杨氏躁狂量表(YMRS)评估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基线和终点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甲状腺功能及心电图检查,以评价安全性。结果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YMRS分值变化以及组间有无差异,结果显示奥氮平组治疗后YMRS总分显著下降(F=274.7,P0.01),MECT组治疗后YMRS总分也显著下降(F=350.9,P0.01),两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F=2.0,P=0.163)。奥氮平组有效21例,MECT组有效23例,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χ2=0.758,P0.05);奥氮平组痊愈18例,MECT组痊愈19例,两组间也无显著性差异(χ2=0.104,P0.05)。两组之间不良事件的总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奥氮平冲击疗法对急性躁狂发作有效,安全性好,与MECT相比无明显差异,是一种安全、有效、符合快速综合治疗要求的治疗急性躁狂发作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2.
早期未经治疗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由于病变呈进行性发展,股骨头塌陷,关节面破坏最终导致髋关节损害,据报道有76~100%的病例将来需要进行髋关节成形术治疗。虽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有一些治疗方法,但均存在争论。但对于年龄轻的患者来讲钻孔减压术能适当推迟全髋置换术的进行。虽有报道失败率达60%,使众多学者对该术的疗效有所怀疑,但40%的  相似文献   
43.
44.
张庭然  罗炯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2):1461-1466
本文综述及评析了健身运动对儿童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提示单次健身运动有利于提升正常儿童的认知功能,长期健身运动则对超重或肥胖、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HDH)、发展协调障碍(DCD)儿童的认知功能有正面影响。单次健身运动可能提早活化额叶-小脑神经网络,进而提升认知功能,而长期健身运动则可能通过神经信息处理的提升、小脑与海马回神经生化结构的改变、前额叶-小脑-动作皮质功能性链接的增强及小脑活化程度的提高来促进认知功能。建议今后的研究在方法学上进行调整与修正,加强学科领域间的技术合作,以进一步揭示健身运动促进儿童认知功能的可能机制,特别是针对健身运动-前额叶与小脑链接-认知作业表现三者之关系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比较年轻人与老年人完成不同任务时的生物力学特征和认知任务表现。 方法 2018年3月至4月,招募志愿者25例,其中老年人12例,年龄(71.54±3.25)岁;年轻人13例,年龄(22.24±1.56)岁。所有被试依次完成坐姿下连续减7测试(前测)、阶梯行走、阶梯行走时连续减7测试和再次坐姿下连续减7测试(后测)。Vicon三维动作分析系统分析阶梯行走时的步态。 结果 老年人上阶梯和后测时的连续减7测试优于前测,年轻人上下阶梯和后测时的连续减7测试均优于前测。上阶梯时,步行时间、步长、步频和步速的年龄主效应显著(F > 5.037, P < 0.05),任务主效应显著( F > 6.122, P < 0.05);下阶梯时,步行时间、步频和步速的年龄主效应非常显著( F > 17.252, P < 0.01),任务主效应显著( F > 6.274, P < 0.05)。 结论 老年人和年轻人都会根据动作的困难程度,选择是否专注于认知任务;老年人在上楼期时,会采取保守的动作策略,避免跌倒风险;下楼梯则会放弃部分认知任务,并采取保守的动作策略。  相似文献   
46.
阳春三月的一个清晨,温暖的阳光从明亮的窗口照到卧室,木质婴儿床上躺着一个可爱的婴儿。出生才一个月的小宝宝对一切充满好奇,不时地四处张望。年轻妈妈阿雅目不转睛地看着粉嫩的婴儿,不像其他母亲那样露出幸福的笑容,却流下了眼泪——  相似文献   
47.
据报道44~68%的骨盆骨折源于车祸,死亡率8.6~50%,幸存者病残率达25~35%,1~34岁年龄组为最常见。 Young-Burgess在Pennal和Tile分型基础上进行改良,根据撞击方向将骨盆骨折分为侧方挤压(LC)、前后方向挤压(APC)、垂直剪切(VS)及混合机制损伤(CMI)四种类型,并按损伤的严重程度分出Ⅰ、Ⅱ、Ⅲ亚型,对评估  相似文献   
48.
足底压力分布测量技术的应用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近20年来国内外有关足底压力测量技术的应用进行述评,并对其未来应用前景做出展望。资料来源:利用计算机检索CNKI及Proquest数据库1980/2006与足底压力分布和测量相关文章,检索词“足底压力(Solepressure),压力鞋(In-shoeplantar),假肢(artificiallimbs)”等,同时直接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查阅,无论中英文文献全部纳入。资料选择:凡属涉及利用足印技术、足底压力扫描技术、力板与测力台技术、压力鞋与鞋垫技术都被纳入选择范围,共收集相关论文263篇。资料提炼:进一步查阅全文,选择与量表制定、肢体伤残评估、假肢设计、术后康复、“足疾”诊断与治疗、“健康鞋”设计等6个方面相关文献,排除重复研究、年代久远文献和综述,共纳入34篇进行综述。资料综合:①足底压力分布测量可为步态评定建立量化标准。②足底压力分布测试能客观、定量评定人体步行功能,全面反映康复功能状态,并能提供适时指导治疗的参考方案。③足底压力测量能揭示马蹄足、高弓足、扁平足等足部畸形的足底压力分布规律,这将促进相关足疾治疗,并对鉴定假肢的安装质量和帮助肢残人步行等方面提供大量的支持。④足底压力测量为揭开“足-鞋”之间的作用力分布特征提供帮助,可指导人们健康穿鞋及为制鞋工业的健康设计带来了技术支持。结论:足底压力测量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可望为步态分析、糖尿病、脑瘫、偏瘫、截瘫、足疾患者等功能康复、疗效评定和手术鉴定提供更加客观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索定位双相障碍易感基因.方法 采集7个双相障碍高发家系,共90例家系成员,患者27例.选择6个染色体区域中的30个微卫星标记初步扫描,初步扫描结果阳性的区域选取12个微卫星标记精细扫描.GENEHUNTER2.1软件行连锁分析.结果 初步扫描D21S263、D21S1252和D22S423位点nonparametric logarithm of odds(NPL)值分别为1.64、1.41和1.40.精细扫描D21S262位点和D21S1920位点家系成员法和同胞对法计算NPL值分别为1.44、1.52、1.54和1.89.结论 21q22.11-13和22q13.1可能存在双相障碍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分析基于康复平台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对双相障碍(BD)缓解期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研究,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21年7—8月在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卫生中心就诊的91例BD缓解期患者, 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收集两组基线资料, 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社区电话随访, 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以微信订阅号形式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包括BD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推送(2次/周)和疾病自我管理(每日记录情绪、睡眠、服药、运动情况及感恩日记), 两组干预时间均为6个月。干预过程中, 试验组1例患者因精神疾病加重入院而终止试验, 最终共90例患者纳入研究。分别于基线、干预3个月和6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药物依从性评价量表(MA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杨氏躁狂状态评定量表(YMRS)、Link贬低-歧视感知量表(PDD)得分, 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差异, 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干预前后MARS、HAMD、YMRS、PDD评分差异, 分析基于康复平台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对BD缓解期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6个月后, 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