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探讨眼球凝视(CED)与左、右大脑半球梗死的偏侧性、梗死灶部位以及与意识、偏瘫程度是否相关.方法 通过MRIcro 1.40 build 1软件绘图,得到发生CED相关的脑区,对患者CED的发生率、意识状态、瘫痪侧肌力进行评价.结果 右侧大脑半球梗死CED的发生率较左侧高(P<0.01),左侧大脑半球大部分脑区与...  相似文献   
22.
李友海  汪凯  田仰华  王国颖 《安徽医学》2010,31(11):1392-1392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23岁,因“双下肢乏力9月加重1月”于2010年6月25日入院。9个月前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下肢乏力感,自觉腰背部时有轻微酸痛感,尚能行走,无腰背部束带疼痛感,能正常感知冷热,上肢活动正常,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干预能否有效改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疾病感知和生活方式。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出院护理,干预组患者出院后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基于自我调节理论设计的干预方案,干预进行至出院后第12周。干预后,采用疾病感知量表中文修订版(CIPQ-R)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评估两组患者疾病感知水平和生活方式情况,分析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干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对CIPQ-R各维度得分、HPLP Ⅱ中各维度得分的组间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对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居住地、家庭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分布情况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天数、年龄、NIHSS评分,以及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居住地、家庭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分布情况等一般资料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结束后,干预组患者CIPQ-R中严重后果、个人控制性、治疗控制性、疾病相关性、疾病周期性和情绪陈述6个维度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86±5.26)分vs (18.64±7.20)分,F=29.869,P<0.001;(29.57±1.07)分vs (23.00±3.43)分,F=73.793,P<0.001;(21.89±0.92)分vs (18.24±3.10)分,F=35.875,P<0.001;(21.36±3.01)分vs (14.24±4.19)分,F=58.308,P<0.001;(6.71±1.69)分vs (10.64±3.26)分,F=34.877,P<0.001;(13.43±3.58)分vs (21.68±7.09)分,F=38.957,P<0.001)];干预组患者HPLP Ⅱ量表自我实现、人际关系、运动锻炼、健康责任、营养、压力管理6个维度得分及量表总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9.25±3.19)分vs (17.60±3.41)分,F=10.382,P=0.002;(22.00±4.17)分vs (18.28±4.47)分,F=19.084,P<0.001;(19.18±3.69)分vs (13.40±3.94)分,F=34.540,P<0.001;(19.36±2.75)分vs (15.52±4.32)分,F=20.764,P< 0.001;(26.61±3.10)分vs (22.52±4.04)分,F=48.887,P<0.001;(17.71±2.24)分vs (15.72±2.62)分,F=17.315,P<0.001;(124.11±14.80)分vs (103.04±16.85)分,F=41.466,P< 0.001]。 结论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健康教育可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疾病感知并促进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4.
田仰华  魏强  汪凯  何艮霞 《安徽医学》2018,39(3):264-266
目的 分析抗N-甲基-M-天冬氨酸(NMDA)受体抗体阳性脑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及脑脊液检查特点.方法 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1例脑脊液中抗NMDA受体抗体阳性脑炎患者的资料,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诊疗过程以及疾病转归.结果 11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精神异常、癫痫发作、运动障碍,MRI检查有3例异常,病灶主要位于颞叶、额叶、基底节区等处,脑电图检查主要以慢波改变为主,无特异性,其中3例患者合并畸胎瘤,1例预后不佳,其余患者不同程度好转,预后良好.结论 临床应提高对抗NMDA受体阳性脑炎的认识,对疑似病例要早期完善抗NMDA受体抗体检查,临床诊断要综合患者症状以及各项检查分析,防止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25.
26.
27.
目的 探讨数字心理表征的空间特性.方法 对年龄、文化程度、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等相匹配的8例右侧脑损伤伴左侧空间忽视患者,8例右侧脑损伤不伴左侧空间忽视患者和8名健康者进行数字等分试验.结果 忽视组数字等分主观中点的错误率较高44.63%±12.49%,随着两数字间距加大,主观中点向右的偏移率增加,顺向呈现数字,间距为3、5、7、9时,平均偏移率分别为-4.25%±7.87%、12.63%±19.06%、58.38%±24.30%、111.50%±53.54%.忽视组反向呈现数字与顺向呈现数字成绩相似,间距为3、5、7、9时,平均偏移率分别为-18.40%±25.35%、-1.60%±21.4%、56.80%±27.04%、108.20%±55.10%.顺向与反向呈现数字等分试验的结果 经方差分析得出F=1.705,P=0.262;数字等分试验与线等分试验的结果 经相关分析得出r=0.887,P=0.045.对照组主观中点的错误率极低,且成绩不受数字间距大小影响.所用数字大小对各组成绩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忽视组数字等分的成绩与其线等分试验的成绩具有相关性,说明数字心理表征与物理线段的空间特性显著相似,具有自左向右的空间排列.忽视症在表征层次存在障碍.  相似文献   
28.
田仰华  魏强  汪凯  何艮霞 《安徽医药》2018,39(3):264-266
目的 分析抗N-甲基-M-天冬氨酸(NMDA)受体抗体阳性脑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及脑脊液检查特点。方法 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1例脑脊液中抗NMDA受体抗体阳性脑炎患者的资料,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诊疗过程以及疾病转归。结果 11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精神异常、癫痫发作、运动障碍,MRI检查有3例异常,病灶主要位于颞叶、额叶、基底节区等处,脑电图检查主要以慢波改变为主,无特异性,其中3例患者合并畸胎瘤,1例预后不佳,其余患者不同程度好转,预后良好。结论 临床应提高对抗NMDA受体阳性脑炎的认识,对疑似病例要早期完善抗NMDA受体抗体检查,临床诊断要综合患者症状以及各项检查分析,防止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分析微课结合PBL教学法在内科住培临床教学中应用效果,为内科住培的临床教学提供参考.方法 医院内科于2019年12月—2020年8月在规范化培训中开展微课结合PBL教学法的教学,设为实验组,与同期在住培中开展传统教学模式的内科医生,设为参照组进行对比分析,这一观察过程中分别选择内科医生20名作为观察的对象,对比两组实施不同教学模式后的教学效果差异.结果 实验组内科住培后的理论知识考核评分、实践操作技能考核评分、综合素质评分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内科住培教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满意度明显较参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各项评分均比参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内科住培教学过程中开展微课结合P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十分显著,能有效的提升临床医生的理论知识考核水平与实践操作能力,强化内科实习医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促进内科医疗水平的提升,且对该种教学模式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30.
尹长林  余永强  田仰华  汪凯 《安徽医学》2019,40(10):1087-1090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NPS)与海马及其亚区灰质体积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记忆障碍门诊的20例AD患者作为AD组,同期选择体检中心及门诊的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被试者均进行成套神经心理学评估,采集其结构核磁共振数据。基于感兴趣区水平,探索NPS与海马及其亚区灰质体积的相关性。结果 AD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及神经精神问卷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D组患者双侧海马及左海马情感、认知和感知亚区灰质体积较对照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D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与左海马认知亚区(r=0. 456,P=0. 043)和感知亚区(r=0. 537,P=0. 014)的灰质体积呈正相关。结论 AD患者中存在明显的精神行为症状,左海马感知及认知亚区灰质体积异常可能是AD发生精神行为症状神经机制中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