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1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目的:探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将64例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研究组)治疗前和保肝降酶治疗4周后的肝功能各项指标与55名健康人(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对肝功能损害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前肝功能各项指标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63,t=3.044;P均0.01);治疗后研究组肝功能各项指标均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发现,ALT、AST与年龄(r=0.425,r=0.331)、首次住院年龄(r=0.268,r=0.262)、毒品使用年限(r=0.428,r=0.259)正相关(P0.05或P0.01);与受教育年限(r=-0.310,r=-0.371)负相关(P0.05);ALT与住院次数(r=0.262)、总蛋白、球蛋白与住院次数(r=0.513,r=0.522)、毒品使用年限(r=0.296,r=0.419)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肝功能损害明显;年龄、文化程度、住院次数、毒品使用年限与肝功能损害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调查不同服刑期的男性服刑人员心理防御机制及其家庭环境状况,分析其心理防御机制与家庭环境的关系。方法 于2015年4月-6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广东省某监狱的男性服刑人员200名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服刑期,将服刑人员分为已服刑5年以下组(n=108)和5年及以上组(n=92),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评定其防御方式和家庭环境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各量表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 已服刑5年以下组DSQ不成熟防御机制与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评分均低于已服刑5年及以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98、1.137,P均<0.01)。已服刑5年以下组FES-CV亲密度、情感表达和组织性因子评分均高于已服刑5年及以上组(t=3.122、2.993、2.203,P均<0.01),矛盾性因子评分低于已服刑5年及以上组(t=-3.682,P<0.01)。男性服刑人员DSQ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及掩饰因子评分与FES-CV的亲密度和情感表达因子评分均呈负相关(r=-0.428~-0.172,P<0.05或0.01),DSQ的4个因子评分与FES-CV的矛盾性因子评分均呈正相关(r=0.175~0.384,P<0.05或0.01)。结论 相较于已服刑5年以下的男性服刑人员,已服刑5年及以上者表现出更多的不成熟和中间型心理防御机制,其家庭环境呈现更高程度的矛盾性,更低程度的亲密度、情感表达与组织性;服刑人员的心理防御机制缺陷与其家庭环境相关。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慢性酒中毒患者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方法对43名慢性酒中毒患者(研究组)和43名无酗酒史的当地市民(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应付方式问卷进行评定分析。结果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应付方式问卷解决问题、合理化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退避、幻想、自责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相关性。结论慢性酒中毒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受其应付方式的影响,成熟的应付方式有助于提高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利培酮对血清β2-微球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对60例单服用利培酮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的血清β2-微球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分析,并与60名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利培酮药物在治疗前与治疗后8周的血清β2-微球蛋白分析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的分析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在治疗前与治疗后8周分析对比,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1)。结论:长时间服用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可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及超敏C反应蛋白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基底细胞癌手术治疗的特点及方法。方法 回顾了近年来手术治疗的口腔颌面部基底细胞癌 35例 ,分析不同部位治疗特点及病变部位、术前诊断与切缘阳性间的关系。结果 切缘阳性与部位及术前诊断具有相关性。结论 提高术前临床诊断符合率 ,注意部位特点 ,可望获得更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6.
通过对本组程度较重的12例先天性一侧颜面短小综合征(小耳伴同侧颜面发育不全)患者,利用肌电图和X线片测量分析,观察到此组患者患侧的颜面发育障碍约低于健侧30%,骨组织和软组织的发育障碍并存且程度基本一致,提示在此组病例进行手术修复时应从两方面入手,以期达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7.
58.
采用牙齿充填治疗,袋内壁刮治及牙周袋内封入西地碘片粉剂的一次性综合治疗方法,治愈儿童牙周炎患者78例,痊愈率达90%。缩短了儿童牙周炎的治疗时间,减少了患儿对复诊的恐惧心理。牙周袋内壁刮治配以袋内封入西地碘片粉剂可彻底清除袋内壁脓性肉芽组织及牙面结石、菌斑。封入的药物能直接和病变组织接触,杀菌效果好。  相似文献   
59.
面神经麻痹传统的非手术疗法较多,有中西药、针灸、按摩及各种物理疗法。这些治疗方法对早期面神经麻痹确有疗效,而对中、晚期面神经麻痹却收效不显著。我们在对面神经麻痹肌电检查中受到启发,采用肌电仪的刺激器刺激面神经干,治疗中、晚期面神经麻痹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特点,为临床识别和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我院50例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并且尿检阳性;以同期入院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照组。对这些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症状组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男性占80%,远超过女性,年龄16-45岁,平均(25±4.5)岁,时间1-4.5年,以麻果、K粉为主,使用超过2种毒品者达75%。症状出现比例:最高为幻视,多为人物或神、鬼怪,占90%;其次为情感症状、激惹、类轻躁狂、抑郁、情感脆弱,占80%;被害妄想也较多见,约占70%。结论对于临床上遇到的年轻男性,急性发病,有幻视和较丰富情感症状,以被害妄想为主要表现的患者,一定要仔细寻问有无毒品接触史,必要时尿检,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