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3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74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8篇
口腔科学   19篇
临床医学   194篇
内科学   95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科学   134篇
综合类   434篇
预防医学   145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43篇
  1篇
中国医学   178篇
肿瘤学   5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 毫秒
51.
目的观察体外物理振动排石治疗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残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01~2020-01在该院泌尿外科采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留置输尿管支架管伴有明显残石的患者共52例,术后采取体外物理振动排石治疗的28例患者为观察组,术后采取自然排石的24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排石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当日见石率分别为100. 0%(28/28)和12. 5%(3/24),当日排净率分别为67. 9%(19/28)和37. 5%(9/24),1周排净率分别为85. 7%(24/28)和58. 3%(14/24),2周排净率分别为96. 4%(27/28)和75. 0%(18/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体外物理振动排石治疗可有效促进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残石排出,安全可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2.
53.
54.
目的分析腮腺肿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提高腮腺肿瘤诊断水平和,临床治愈率。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腮腺区肿瘤患者145例,对其临床和病理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5例腮腺肿瘤中,良性肿瘤118例,恶性肿瘤27例。良性肿瘤术后有暂时性面瘫6例,涎瘘1例,味觉出汗综合征1例;恶性肿瘤复发2例,永久性面瘫2例。结论腮腺区肿瘤治疗首选手术方式,且术式选择应根据肿瘤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p53、PTEN、VEGF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0份胃癌组织中p53、PTEN、VEGF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53、PTEN、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55%(44/80)、92.5%(74/80)、52.5%(42/80);胃癌组织中p53、VEGF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三者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情况、淋巴结转移等均无明显相关性;任意两个指标之间相关性亦不显著。结论 p53、VEGF对胃癌的诊断有一定价值;p53、VEGF、PTEN对胃癌肿瘤分化、浸润和转移等的诊断价值不大,各指标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56.

目的:比较综合介入治疗与系统溶栓治疗对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T)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年间收治的229例急性混合型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122例采用血栓碎吸、溶栓等综合介入治疗(A组),其中合并髂静脉狭窄或闭塞53例,采取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辅助处理,术后辅以小剂量尿激酶溶栓、肝素抗凝治疗;另107例(B组)行尿激酶,肝素抗凝等系统溶栓治疗。结果:平均住院天数A组(6.2±2.2)d,B组(10.5±2.4)d;2周后复查,A,B两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40.98%,14.02%和96.72%,77.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12~85个月,患肢膝下15 cm处周径差A组为(0.53±0.42)cm,B组为(1.42±1.35)cm;水肿、色素沉着、溃疡等后遗症发生率A组分别23.15%,9.26%和0,B组分别为50.51%,80.81%和9.09%,A组静脉通畅率为81.48%,静脉瓣膜功能正常率为57.41%,B组为65.66%和15.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介入治疗对急性混合型LEDVT的近期、中远期疗效均优于系统溶栓,尤其在保护静脉瓣膜功能方面明显优于系统溶栓。

  相似文献   
57.
目的:比较血栓碎吸术与系统静脉溶栓治疗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疗效。方法:2009年10月-2012年8月收治的173例急性中央型LEDVT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行血栓碎吸术,97例)和对照组(t5单纯静脉溶栓,96例)。测量2组治疗前、后患肢腿围,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其预后。结果:实验组出院日寸患肢膝上、下15cm处周径差与入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造影静脉通畅率100%。对照组出院时患肢膝上、下15cm处周径差与入院比较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静脉造影通畅率91.67%(88/96)。实验组入、出院患肢膝上、下15cm处周径差的差值较对照组更大(P〈0.05),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减少(P〈O.05),出院时静脉造影通畅率较对照组高(P〈0.05)。由于实验组中18例合并髂静脉狭窄或闭塞患者行支架植入,实验组住院费用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于急性LEDVT患者,与系统静脉溶栓治疗相比,血栓碎吸术治疗疗效显著,能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静脉通畅率,远期疗效有待进~步研究。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机械性血栓抽吸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6例急性髂股深静脉血栓(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健侧股静脉预防性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透视下患侧股静脉插入12~14 F大腔鞘管,50 mL注射器负压抽吸髂股静脉血栓。112例合并髂静脉狭窄或闭塞患者,行经皮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术后给予肝素抗凝。结果:出院时膝上、下15 cm处健、患侧周径差分别降为(1.34±0.57)cm和(0.93±0.42)cm,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7、23.99,P均<0.05);随访36个月,随访率97.88%(231/236)。术后水肿、色素沉着和溃疡等后遗症发生率12.99%(30/231)、8.23%(19/231)和0;随访疗效优92.21%(213/231)。支架植入患者随访均通畅。结论:机械性血栓抽吸治疗髂股DVT疗效显著,并发症少,住院周期短,能够明显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9.
高转移肺癌细胞株95 D中特异表达的C3orf1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进一步了解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筛选高转移肺癌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方法 利用荧光差异显示技术(DD—PCR)获得差异片段,对这些片段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通过在GenBank中同源性检索,查找差异片段相对应的同源基因。利用定量PCR检测验证该基因表达的差异性,并对该基因的结构进行预测。结果 通过DD—PCR得到9个差异片段,其中一个片段对应于C3orf1基因。定量PCR验证的结果表明,C3orf1基因在高转移肺癌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被测试的5种肿瘤细胞。该基因的读码框长858bp,编码285个氨基酸,分子量约32200。蛋白质结构预测分析发现,该基因含有7个类似表皮生长信号区,N端有一含有24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并且还可能有3个2S-2Fe铁氧化还原蛋白铁硫结合信号区,2个维持自身静态平衡的VWFC信号区和2个硫解酶活性区。结论 C3orf1基因在高转移肺癌中异常表达,可能是分泌型的生长因子类蛋白,刺激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60.
目的 建立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HPLC)检测法,与生物学检测法比较,探讨其在老年脑梗死、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rHPLC对100例健康对照者、23例脑梗死、28例高血压病、65例冠心痛患者血PAF进行分析。结果 rHPLC法与生物学法相关性较好,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干扰因素少。脑梗死、冠心痛患者血PAF值显著高于参考值(P<0.01);高血压病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rHPLC法测定PAF更具可靠性,更能正确地反映血中PAF水平;有助于进一步推动PAF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