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97篇
预防医学   45篇
药学   26篇
  6篇
中国医学   4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定量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核心岩藻糖的糖基化水平,探讨其糖链结构改变的免疫球蛋白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小扁豆凝集素(LCA)亲合ELISA法定量检测了4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47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LCA-Ig水平.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LCA-IgG水平(A值)1.598±0.311,LCA-IgM水平0.226±0.067,LCA-IgA水平0.281±0.071,显著高于对照组1.388±0.285,0.175±0.045和0.208±0.044(t=3.417,4.359,5.972;P<0.01).不同性别、不同病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间LCA-I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中较高水平的LCA-Ig可能是造成患者免疫球蛋白糖链的构象变化影响其正常调节功能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严重颅脑损伤后血清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6例严重颅脑损伤患者伤后12、24h、3、7、14d血清S-100B蛋白、NSE、GFAP水平,其中12h~3d的平均值作为初期值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析;7~14d平均值作为后期值结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析,并与峰值及平均值比较。结果 (1)严重颅脑损伤后血清S-100B蛋白、NSE、GFA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2)重型(GCS6~8分)与特重型颅脑损伤组(GCS 3~5分)相比,3种标记物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预后不良组(GOS 1~3分)标记物峰值、平均值及后期值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GOS 4~5分)(P<0.005),3个值均与预后呈负相关,后期值与预后的相关性最大。3种标记物中GFAP后期值差异尤为显著(P<0.001)。结论严重颅脑损伤后血清S-100B蛋白、NSE、GFAP水平升高,但不能作为评判重型颅脑损伤或特重型颅脑损伤的依据。3种标记物水平对评估重型颅脑损伤预后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其中GFAP后期值是评估严重颅脑损伤预后的较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43.
锁骨骨折经皮穿针内固定1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旭  方波 《中国骨伤》1998,11(2):70-71
我院自1994年5月以来,采用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锁骨新鲜闭合骨折15例,疗效满意。临床资料本组15例中,男12例,女3例;年龄22~45岁;受伤至就诊最短5天,最长13天;均为闭合骨折,重叠移位,其中远端骨折2例,中段骨折13例。手术方法术前行常规骨科备皮3天,青霉素80万u,im,Bid。颈部肌间沟阻滞麻醉。患者取仰卧位。肩部常规消毒、铺巾。在X线监视器下进行以下步骤:持骨器于远折端2cm处经皮沿锁骨钳夹提起远段,将2~2.5mm骨圆针经皮穿入远端髓腔内,向外钻,在肩峰后3cm内、肩胛冈上缘穿…  相似文献   
44.
精神分裂症产生抗脑抗体的特点及与临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分裂症产生抗脑抗体的特点及与临床的关系冯方波刘平周国萍我们在精神分裂症免疫发病机理的研究中,应用免疫印渍技术(immunobloting)分析了患者血清及脑脊液中的抗脑抗体。现将结果报道于下。1.对象:对按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2版确诊的...  相似文献   
45.
硬脊膜动静脉瘘(DAVF)较为少见,我科1994年1月收治一例行血管内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男性,30岁.工人,因突发性背部疼痛伴进行性双下肢麻木,乏力2d入院.查体:右下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Ⅴ~-级.T_8以下痛觉减退,小便潴留,病理反射未引出.奎根试验示椎管通畅,压力1.75kPa.  相似文献   
46.
神经外科疾病中的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脑水肿是神经系统疾病的严重继发性损害。引起脑水肿的病因甚多,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所致水潴留及稀释性低钠血症为其中之一。本文就其发生机理、诊断及治疗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7.
我科自1994年11月至1996年3月,采用微螺旋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3岁、25岁.均有头部外伤史.伤后例1左眼、例2右眼出现搏动性突眼,球结合膜充血水肿.眶部及颞部可闻吹风样血管杂音,压迫患侧颈总动脉,血管杂音消失.全脑血管造影均显示为单侧的CCF.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观察紫杉醇(抗癌药)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大鼠降主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AF)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雄性SD大鼠,贴壁法培养降主动脉外膜AF,分别以0,10,30,90 nmol·L-1的紫杉醇干预12 h,确定对AF生存活力无影响的紫杉醇浓度.取AF分成2组:AngⅡ组及AngⅡ+9 nmol·L-1紫杉醇组,分别采用RT-PER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ctin)mRNA及α-SM-actin蛋白表达.结果 低于10 nmol.L-1时,紫杉醇对成纤维细胞的杀伤作用较弱,与未加紫杉醇组无明显差异;低浓度紫杉醇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有效降低AngⅡ诱导的AF α-SM-actin表达(P<0.05).结论 微量紫杉醇可抑制大鼠AF的表型转化,可能为紫杉醇支架减缓血管再狭窄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9.
小檗碱类抗微生物化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檗碱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且大量应用于临床的季铵类异喹啉生物碱。近年来,小檗碱类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受到广泛关注,且逐渐成为一个发展迅速、充满活力的领域。通过结构修饰所得的小檗碱类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抗细菌、抗真菌及抗病毒活性,可通过多种靶点对微生物发挥抑制作用。本文综述小檗碱类衍生物在抗细菌、抗真菌及抗病毒方面的研究与开发进展状况,为进一步研发小檗碱类抗微生物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膦甲酸钠联合强的松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发病3d内的急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膦甲酸钠联合强的松加基础治疗)及对照组31例(基础治疗),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改良portmann简易评分法,以治疗第14天分值的改变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膦甲酸钠联合强的松能有效改善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预后,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