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目的:观察加味玉屏风散配合热敏炙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寒冷型荨麻疹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热敏灸配合加味玉屏风散治疗,对照组予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结论:加味玉屏风散配合热敏炙及盐酸西替利嗪治疗寒冷性荨麻疹均有比较好的疗效,但加味玉屏风散配合热敏炙比盐酸西替利嗪在治愈率、显效率等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32.
目的:总结分析近11年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统计了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完成的腹腔镜手术5 386例,分别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主要并发症、总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5 386例,男2 651例,女2 735例,年龄8~86岁(平均49.0岁)。肾上腺相关手术2 411例,占44.7%;腹膜后肿瘤切除术167例,占3.1%;肾癌根治手术763例,占14.2%;肾部分切除手术441例,占8.2%;肾囊肿去顶手术784例,占14.6%;半尿路切除手术279例,占5.2%;肾盂、输尿管成形手术74例,占1.4%;前列腺癌根治手术141例,占2.6%;膀胱全切手术71例,占1.3%;其它手术255例,占4.7%。术中出血量10~3 000 mL(平均97.5 mL),术中需要输血治疗的有270例;总住院天数3~133天(平均18 d),术后住院日2~35 d(平均6.3 d)。共发生各类并发症346例(6.42%),其中腹膜损伤198例,胸膜损伤12例,皮下气肿72例,尿瘘24例,下腔静脉损伤15例,胰瘘6例,淋巴瘘10例,伤口延期愈合8例,肠瘘1例。通过年份分层分析,并发症的发生及输血情况均呈下降趋势。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几乎涵盖了所有泌尿外科疾病,不同时期、不同手术种类并发症发生情况有差别,但一般均无重大并发症发生。随着腹腔镜技术水平的提高,并发症发生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3.
结节性硬化症合并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结节性硬化症合并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3年2月至2012年1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22例结节性硬化症合并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22例患者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1 ~ 46岁,平均23岁.所有患者均为双肾多发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瘤体直径0.7 ~ 18.0 cm,平均8.5 cm.瘤体最大径与是否出现临床症状存在相关性.瘤径<4 cm者共8例予定期随诊观察.瘤径介于4~10 cm者共8例,其中5例行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余3例门诊随访观察.瘤径> 10 cm者共6例,3例行选择性介入动脉栓塞术;1例栓塞后应用雷帕霉素治疗;1例合并肾细胞癌,行肾部分切除;1例出现肾功能不全,因合并肺部淋巴管肌瘤病变致大咯血而死亡.栓塞及手术患者平均随访25个月,未出现严重出血及症状加重,其中雷帕霉素治疗1年后瘤体直径缩小10%.结论 结节性硬化症多合并双肾多发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瘤体最大径<4 cm者可门诊随访观察,瘤径>4 cm或有临床症状者可给予相应药物、栓塞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输尿管纤维上皮性息肉的诊断与外科手术方法,加强对输尿管纤维上皮性息肉的认知,及其外科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北京协和医院2001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9例输尿管纤维上皮性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11 ~84岁,其中男性19例,女性10例.20例因为腰痛就诊,7例为查体发现肾脏积水就诊,2例为血尿就诊.结果 29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15例患者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技术治疗,10例行输尿管息肉段切除+输尿管端端吻合术,1例合并重复肾输尿管的患者行输尿管息肉段切除+输尿管成形术.2例行输尿管息肉段切除+肾盂成行术,1例患肾积水严重且无功能,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术后随访10~56个月,除1例肾切除外,28例保留肾单位者均无复发,无输尿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输尿管纤维上皮性息肉临床少见,局部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输尿管镜下治疗安全有效,并发症少,较少复发.  相似文献   
35.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由分化的肌纤维母细胞性梭形细胞组成的,常伴大量浆细胞和(或)淋巴细胞的一种肿瘤”,属于软组织肿瘤中的间叶性肿瘤。肿瘤好发于肺,此外还可见于消化道、腹腔、腹膜后等,发生于泌尿系统少见。而在泌尿系统中,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多发生在膀胱,原发于肾脏比较罕见.文献报道多为儿童和青少年旧一。  相似文献   
36.
器官移植术后CMV感染的发生率高,严重感染常导致受者死亡或移植物丧失。采用高灵敏、高特异性的诊断方法对移植术后CMV感染进行早期诊断,并及时处理,能极大的改善预后。本文对近年来器官移植术后CMV感染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分析本院2003年以来成功实施的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切除术211例, 肿瘤直径2~16cm, 术前行内分泌、影像学及核医学等检查, 并服用2~4周α受体拮抗剂。  结果  211例患者手术时间为(97±29) min (60~170min), 术中出血量(84.6±56.3) ml (15~250ml), 住院时间(4.9±1.6) d (3~7d); 术后病理结果证实,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70例、副神经节瘤41例。随访3个月至7年, 12例因复发、转移而被诊断为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  结论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一经确诊, 应该在充分药物准备的基础上, 实施手术切除。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 腹腔镜手术切除肿瘤对血流动力学干扰小, 具有微创、切除彻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38.
复杂嗜铬细胞瘤115例诊治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复杂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复杂嗜铬细胞瘤,其中男64例,女51例,年龄13~73岁,平均42岁。有高血压表现者占80%(92/115),24 h尿儿茶酚胺升高者占受检患者的73.8%(82/111),碘代苄胍(MIBG)和(或)生长抑素受体显像阳性者占受检患者的86.7%(98/113)。CT和(或)MRI检查阳性率为100%(115/115)。结果手术治疗109例。开放手术89例,其中行体外循环下手术5例,腹腔镜手术18例,胸腔镜手术1例,经尿道膀胱黏膜下肿瘤剜除1例。术中无死亡病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7例,直径8.0~17.0 cm,平均12.0 cm,其中3例为多发。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82例,直径1.5~22.0 cm,平均6.8 cm,19例多发,其中腹膜后64例,膀胱7例,纵隔4例,心脏5例,颈部1例,肝脏1例。随访1~144个月,失访14例,肿瘤复发、转移17例,死亡8例。结论复杂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多样,可分布于全身各处,定位诊断多有困难,需结合影像学及内分泌检查综合考虑。手术是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明确的定位诊断,充分的药物准备,严密的麻醉监护对手术的成功开展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肾根治性切除术前行肾动脉栓塞术,对大体积(7cm)局限进展期肾癌的应用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大体积局部进展期肾癌患者49例,其中术前行肾动脉栓塞27例(栓塞组),未栓塞22例(非栓塞组)。比较2组围手术期相关情况。再将栓塞组按栓塞-手术间隔时间分为长间隔组(36h)13例,短间隔组(36h)14例,比较2组栓塞后围手术期相关情况。结果:栓塞组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浓度(HGB)下降明显少于非栓塞组[(138.3±43.0)min vs.(170.9±68.4)min,P=0.048;(19.6±13.2)mmol/L vs.(28.5±19.6)mmol/L,P=0.019]。栓塞组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明显多于非栓塞组[(16.5±5.3)d vs.(12.8±5.3)d,P=0.019;(4.2±1.4)万元vs.(3.1±2.1)万元,P=0.042]。栓塞组中,18例(66.7%)患者诉患侧腰痛,6例(22.2%)发热,3例(11.1%)呕吐。短间隔组栓塞后疼痛、发热、总住院时间,及术后病理坏死率明显少于长间隔组[5/14vs.13/13,P0.001;1/14vs.5/13,P=0.04;(13.9±4.3)d vs.(19.4±4.7)d,P=0.004;4/14vs.9/13,P=0.004]。短间隔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长间隔组[(157.9±43.4)min vs.(117.3±32.4)min,P=0.011]。结论:对于大体积局部进展期肾癌患者而言,术前肾动脉栓塞为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出血量提供了条件,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提高复杂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5例复杂嗜铬细胞瘤,其中男64例,女51例,年龄13~73岁,平均42岁.有高血压表现者占80%(92/115),24 h尿儿茶酚胺升高者占受检患者的73.8%(82/111),碘代苄胍(MIBG)和(或)生长抑素受体显像阳性者占受检患者的86.7%(98/113).CT和(或)MRI检查阳性率为100%(115/115). 结果 手术治疗109例.开放手术89例,其中行体外循环下手术5例,腹腔镜手术18例,胸腔镜手术1例,经尿道膀胱黏膜下肿瘤剜除1例.术中无死亡病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7例,直径8.0~17.0 cm,平均12.0 cm,其中3例为多发.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82例,直径1.5~22.0 cm,平均6.8 cm,19例多发,其中腹膜后64例,膀胱7例,纵隔4例,心脏5例,颈部1例,肝脏1例.随访1~144个月,失访14例,肿瘤复发、转移17例,死亡8例. 结论 复杂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多样,可分布于全身各处,定位诊断多有困难,需结合影像学及内分泌检查综合考虑.手术是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明确的定位诊断,充分的药物准备,严密的麻醉监护对手术的成功开展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