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96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37篇
  1篇
中国医学   7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观察点阵射频治疗面部痤疮瘢痕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理疗科就诊的面部痤疮瘢痕患者57例, 男37例、女20例, 年龄17~30岁(23.3±3.6)岁。采用点阵射频治疗, 治疗头按照矩阵排列, 治疗面积1.2 cm×1.2 cm, 能量密度80~100 mJ/pin, 间隔5~7周治疗1次, 治疗后随访观察末次治疗后6个月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根据痤疮瘢痕权重评分表进行评分, 并按完全改善、显著改善、中度改善、轻度改善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57例患者经3次治疗后有效率为77.2%(44/57), 治疗前后痤疮瘢痕权重评分值分别为65.9±25.0和47.7±20.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2, P<0.001);瘢痕改善的同时, 32例患者的肤色、毛孔细腻程度、皮肤弹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患者满意度较高。不良反应主要是轻度灼痛感、红斑水肿, 少许患者有淡黄色渗出液, 5~7 d缓解。结论点阵射频治疗面部痤疮瘢痕安全有效, 恢复期短、不良反应少, 患者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中应用自固定补片与缝合补片修复腹股沟疝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湖北省公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12例,均行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自固定补片)和对照组(缝合补片)各56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异物感、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并发症(阴囊积液、切口感染)、复发率等临床指标差异性,观察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3、6、9、12个月的异物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3 d和1、3、6、12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术后阴囊积液、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均未出现复发病例;术后3个月,2组患者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中应用自固定补片与缝合补片修复腹股沟疝的并发症均较少且无复发情况,使用自固定补片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和异物感,有利于改善生活质量,但其住院费用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83.
潮热是多数绝经期妇女的主要及最痛苦的症状之一。一些乳腺癌患者因化疗或激素治疗而提前出现绝经 ,并出现潮热。乳腺癌病人因担心雌激素治疗会导致癌细胞的生长 ,而常常不愿应用它治疗潮热。一项新近的研究显示 ,用抗抑郁制剂 Venlafaxine (维拉法新 ) 4w可减少潮热发作频率及严重程度。背景 激素替代疗法对绝经后的潮热等症状的控制是最有效的。然而迄今为止 ,几项非激素疗法如 Vitamin E、 clonidine、bellergal等治疗潮热的效果远不及激素疗法 ,且有副作用。因此对于不能或不愿接受雌激素治疗的病人来说 ,需要一种更为有效的非激素疗…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网络交流平台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某医院肠造口患者90例,区组化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45例,利用电话回访、QQ平台、微信平台等网络交流平台开展肠造口延续护理:对照组45例,按照肠造口围术期常规护理及康复指导。结果干预组患者在出院后3、6个月的自我护理能力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分别为113.2±8.54、134.3±7.26,对照组分别为100.6±6.86、115.4±6.67,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干预组为22.22%,对照组为42.22%,P0.05)。结论在肠造口延续护理中,网络交流平台的应用能显著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同时降低肠造口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5.
目的构建L-型钙离子通道抑制剂的药效团模型,为从中药化学成分中发现具有钙离子通道抑制作用的成分提供了新的方法,同时为先导物改造成为活性较好的钙离子通道抑制剂提供思路。方法以来源于NCBI数据库中对新西兰兔心脏L-型钙离子通道具有抑制作用的12个化合物为研究对象,利用HipHop定性药效团模型构建方法,建立L-型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的药效团模型,利用数据库搜索方法对药效团模型进行优劣评价。结果获得最优药效团模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2个氢键受体和4个疏水基团,其综合评价指数CAI为2.78。结论构建的定性药效团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可用于开展活性化合物筛选和指导先导化合物的结构改造,有助于指导发现中药中的L-型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相似文献   
86.
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其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其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方法:根据已报道的介绍PAF及其受体拮抗剂的相关文献,介绍PAF及其拮抗剂的研究进展。结果:从PAF的结构、作用机制、PAF受体拮抗剂类型等方面介绍了PAF及其拮抗剂的研究进展。结论:PAF是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磷脂细胞因子,参与人体多种生理、病理过程。而PAF受体拮抗剂可以拮抗PAF引起的病理反应。对PAF及其受体拮抗剂的研究对人类疾病的治疗有巨大意义。  相似文献   
87.
背景:掺锶聚磷酸钙作为一种新型骨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控降解性。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其具有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但其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将ROS17/2.8成骨细胞与掺锶聚磷酸钙支架在体外共培养,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和促血管生成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泌情况。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8-10/2009-06在四川大学组织工程研究室完成。 材料:制备掺锶量为1%,2%,5%,8%,10%的掺锶聚磷酸钙和未掺锶聚磷酸钙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ROS17/2.8成骨细胞株购自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移植免疫与移植工程实验室。 方法:①制备细胞支架复合物:将材料置于24孔培养板中,每孔接种300 μL细胞悬液(细胞浓度为2×107 L-1),培养14 d,隔天换液。②分别于1,3,5,7,10,14 d行MTT法观察成骨细胞的增殖情况。③将培养7 d的细胞支架复合物,离心取上清液,用夹心ELISA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泌情况。 主要观察指标:观察掺锶聚磷酸钙和未掺锶聚磷酸钙支架上成骨细胞的增殖情况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泌情况。 结果:MTT法实验结果表明,与未掺锶聚磷酸钙组相比,掺锶聚磷酸钙组能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且8%掺锶聚磷酸钙效果最好;ELISA结果表明,与未掺锶聚磷酸钙组相比,掺锶聚磷酸钙组能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蛋白分泌量,其中以8%掺锶聚磷酸钙促进作用最为明显(P < 0.05)。 结论:锶能有效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并能明显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分泌,且以8%掺锶聚磷酸钙效果最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其具有促血管化作用的机制。 关键词:掺锶聚磷酸钙;成骨细胞;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09.47.014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未婚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72例未婚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进行心理测评,其结果与中国常模对比。结果未婚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分高于国内常模,其中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恐怖,躯体化,敌对因子尤为显著。结论未婚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给予相应的危机干预,防止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构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基因缺失的酿酒酵母菌株, 为进一步以酵母为模型开展家族性肌萎缩硬化症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运用LFH-PCR构建了带有遗传霉素抗性基因(KanMX4)的SOD1基因中断框,转化酿酒酵母BY5677,以添加G418的平板筛选出SOD1基因缺失菌株,并经PCR鉴定.结果 PCR扩增证实SOD1基因已被成功敲除;与野生菌株相比,SOD1基因缺失菌株生长缓慢.结论 成功构建了SOD1基因缺失的酿酒酵母菌株.  相似文献   
90.
目的 建立制萎扶胃浓缩丸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乌梅、杭药、丹参、陈皮药材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方中乌梅的有效成分枸橼酸进行含量测定,采用Symmetry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5%磷酸二氢铵溶液(5∶95),检测波长212 nm.结果 定性鉴别色谱特征明显.方法学考察表明,枸橼酸在1.038 4~5.192 0 μg(r=0.999 5,n=5)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21%,RSD=0.86%.结论 本方法简便、可靠、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制萎扶胃浓缩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