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71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211.
尚佳 《肝博士》2011,(2):30-30
乙肝治疗终点在哪里根据2009年EASL肝病指南,乙肝治疗终点可以分为3个层次,这就好比是三级台阶。最容易登上的是第一级台阶,也就是基本的治疗终点,即HBV DNA检测不到。  相似文献   
212.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慢性重型肝炎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我院自2001年8月以来,用血浆置换(PE)治疗各种慢性重型肝炎116例,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对象:慢性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234例,男178例,女56例,年龄16~67岁,平均39.4岁。诊断符合2000年“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234例中乙型肝炎178例,乙型肝炎合并丙型肝炎12例,乙型肝炎合并酒精性肝病36例,乙型肝炎合并戊型肝炎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16例,对照组118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病情等均有可比性。(2)基础治疗:两组病例基础治疗相似,治疗组加用PE。(3)PE治疗:应用血液净化-人工肝支持800型血浆交换机进行治疗,治疗组116例共接受PE治疗142人次,平均每例1.22次。其中1次64例,2次17例,3次9例,4次3例,5次1例。PE治疗时暂停基础用药。(4)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氨等。记录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情况及治疗后半月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  相似文献   
213.
目的初步探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2D-STE)技术评估右心室心肌应变在静脉-动脉体外膜氧合(V-A ECMO)辅助支持治疗暴发性心肌炎(FM)急性期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例FM并且心脏功能恢复良好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V-A ECMO辅助支持治疗且每日行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2D-STE技术获得右心室游离壁纵向应变(RVFWSL)、右心室整体纵向应变(RV4CSL)。 结果V-A ECMO辅助支持治疗FM患者平均时间为(6.0 ± 2.9)d。V-A ECMO辅助支持治疗后,FM急性期患者三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组织多普勒-三尖瓣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日渐改善;RVFWSL、RV4CSL变化趋势为先降低、后逐渐升高;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水平先升高、后缓慢降低。 结论V-A ECMO辅助支持治疗FM急性期患者期间,右心室心肌应变值与心肌酶指标、炎症指标变化趋势相同。右心室心肌应变值或许可以为V-A ECMO辅助支持治疗FM急性期患者右心室功能变化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214.
目的观察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白介素-6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6 receptor,siL-6R)和可溶性IL-6受体β链(sgp130)的变化。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咐法检测慢性肝炎患者4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5例和35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sIL-6R和sgp130水平。结果慢性肝炎患者血清sIL-6R和sgp130含量(μg/L)分别为224.27和489.35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ug/L)分别为174.81和273.64,其中肝炎后肝硬化组患者上述二参数高于慢性肝炎各组;慢性肝炎组中的上述二参数显示为重度>中度>轻度,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慢性肝病组血清sIL-6R和sgp130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 0.481, P< 005), sIL-6R、 sgp130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间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417和0428, P值均< 0.01),与ALT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分别为0.173和0182, P值均>0.05)。结论血清sIL-6R和sgp 130与慢性肝病的病情演变有关,对其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15.
目的 从基线临床资料和基因测序寻找耐药相关替代突变(RAS)两个方面将抗病毒药物(DAA)治疗结束后HCV RNA复阳患者与DAA治疗成功的HCV感染者进行对比,旨在分析DAA治疗丙型肝炎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9年11月—2021年10月来自多中心的13例DAA初治失败患者(治疗失败组)并对其复阳血清进行测序,与51例DAA初治成功患者(对照组)的基线临床资料及测序结果进行对比。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比值比(OR)并分析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 12例有完整疗程资料的患者全部于用药结束后1年内复发,男性治疗失败患者的基线TBil、DBil、Cr普遍高于女性(Z值分别为-2.517、-2.440、-2.132,P值分别为0.010、0.010、0.038),年龄在55岁及以下(OR=5.152, 95%CI:1.116~23.790,P=0.036)、基因型为3b型(OR=9.726, 95%CI:1.325~71.398,P=0.025...  相似文献   
216.
尚佳  周炳喜等 《肝脏》2001,6(3):208-209
胸腺素α1(Tα1,商品名日达仙 )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间接地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 ,可以促进T细胞的成熟 ,增加抗原或有丝分裂原致敏T细胞分泌α 干扰素、γ 干扰素、白细胞介素 2等淋巴因子 ,提高IL 2高亲和力受体的数目。临床上Tα1能明显提高抗病毒疗效 ,应答者明显提高。我们应用Tα1治疗各型重型肝炎患者 ,观察其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6受体 (IL 6R)、sgp130的动态改变 ,以揭示重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和指导临床。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根据 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对我院消化内科 1998年 1…  相似文献   
217.
目的 评估数字化光纤透照法诊断乳磨牙邻面龋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4~10岁儿童的40颗疑有早期邻面龋的乳磨牙,对其进行视诊、数字化牙合翼片检查,同时采用DIAGNOcam系统从乳磨牙牙合面进行探照,获取数字化光纤透照图像.对两项检查中有任一项支持有龋的诊断,即对该位点进行去腐,以直视下是否有龋坏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操作曲...  相似文献   
218.
目的:检测乳牙根尖周病损组织中菌群构成,分析检出细菌种类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收集31例乳牙根尖周炎患儿的根尖周病损组织,采用16S rDNA 克隆测序法检测样本中菌群构成,统计分析菌种检出率与有无自发疼、咀嚼疼及窦道的关系。结果:31个乳牙根尖周病损组织样本共获得2057个可分析序列,鉴定出268个菌种或基因型,从属于9个菌门。检出率最高的具核梭杆菌(74.19%)、隐蔽小杆菌(67.74%)和纤细弯曲杆菌(64.52%)与各临床症状间无明显关联,普氏坦纳菌在有自发痛样本中检出率显著增高,口普氏菌和副溶血嗜血杆菌在有咀嚼痛样本中的检出率显著增高,变黑普氏菌和短优杆菌存在的样本发生窦道的几率显著增高,两种未培养韦荣氏菌的检出率在有咀嚼痛的样本中显著减少。结论:乳牙慢性根尖周病损是包含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普氏菌、优杆菌及韦荣氏菌与临床症状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19.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WHO曾报道肝硬化的人群平均发病率约为17.1/10万(1987年),然而我国目前尚无准确的肝硬化发病率统计。肝硬化的常见病因包括病毒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遗传代谢性肝病等,其中病毒性肝病是我国肝硬化患者的主要病因。及时针对病因开展治疗对阻止肝硬化进展及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近40%的肝硬化患者可能长期无  相似文献   
220.
壳聚糖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尚佳健  杨圣辉 《北京口腔医学》2004,12(2):114-116,120
壳聚糖是一种具有独特生物学活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对人体无毒副作用,为符合医学要求的生物性材料.壳聚糖可制成薄膜、凝胶,易于操作,有促进伤口愈合、引导骨形成等作用.作为来源方便的生物材料,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各学科的广泛重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专门介绍壳聚糖在口腔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抑菌、抗附着、引导骨再生、药物缓释载体、充填材料等内容.并综述了壳聚糖在牙周病、牙体牙髓病、龋病防治、颌面修复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