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23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21篇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正>体质作为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相对综合稳定的特质,伴随固有的病理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疾病的发生与转归。阳虚体质作为岭南地区的常见病理体质,与众多疾病的病因相关。随着相关研究的进展,针灸技术逐渐  相似文献   
32.
本文测定159例健康老年人超声心动图,除EF斜率比正常人有明显降低外,其他数值与正常人相仿。健康老年人超声心动图有部分数值男性高于女性。女性心脏结构与体表面积关系不大;而男性右室流出道、主动脉内径、左房内径、左室内径与体表面积有一定的关系。随年龄增大女性左房内径渐小,左室后壁厚度渐厚;而男性左室流出道渐小,EF斜率渐慢,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厚度渐薄。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鉴定方法及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中的机制。方法:取大鼠31只,1只大鼠采用贴壁培养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利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Real-time PCR检测培养细胞表面分子量。30只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15)和干细胞治疗组(n=15)。对照组大鼠采用胰岛素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干细胞治疗组植入干细胞治疗,治疗前、后检测2组大鼠空腹血糖、24 h尿蛋白排泄、肌酐清除率、肾重比体重;采用PAS染色观察2组肾组织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肾脏组织相关基因和蛋白水平。结果: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24 h后换液时可见细胞分布不均匀,在培养瓶呈分片聚集,形态不规则。培养7 d后细胞集落多,细胞规则,呈长梭形、椭圆形,折光性强,细胞间相互融合铺满瓶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培养后细胞形态均一,呈长梭形,轮廓清除,折光性强,生长迅速,部分细胞呈漩涡状;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SH2、CD44、CD31呈阳性表达,CD34呈阴性表达;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24 h尿蛋白排泄、肌酐清除率、肾重比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细胞治疗组大鼠肾脏组织PAS染色结果显示:肾小球结构清晰,形态规则,肾小球内细胞排列规则,基底膜和包曼氏囊清晰。对照组大鼠肾小球体积增大,系膜区增宽,基质明显增多;干细胞治疗组治疗后Bcl-2蛋白水平得到显著提高,Bax和Caspase-3蛋白水平得到显著下降。对照组Bcl-2蛋白水平得到显著降低,Bax和Caspase-3蛋白水平得到提高(P<0.05)。2组治疗前氧化应激ROS、MDA、SOD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细胞治疗组治疗后氧化应激ROS、MDA、SOD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贴壁培养法能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利用绿色荧光蛋白进行体外标记,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保护机体肾脏,抑制糖尿病肾脏的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4.
目的了解中国人群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常见危险因素。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集资料,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纳入文献的结果进行统计量的合并,计算标准化均数差(SMD)或加权均数差(WMD)及其95%CI。结果有26篇文献进入Meta分析,其中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尿白蛋白定量、碱性磷酸酶与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相关,但尚不能认为胰岛素敏感指数、24 h尿蛋白定量、血钙、血磷与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有关。结论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尿白蛋白定量、碱性磷酸酶是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5.
36.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病损之一.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增长、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与股骨颈骨折相比,其发病的平均年龄更高、患者全身状况更差,因此预后也较差[1].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经历了从非手术治疗到内固定手术治疗,再到现在颇有争议的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方法的选择长久以来一直存在争议.当然,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手术治疗取代保守治疗已成为广大医生的共识.  相似文献   
37.
DCS在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动力髁螺钉(Dynamic Condylar Screw,DCS)治疗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的价值和作用。方法对18例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行切开复位DCS内固定。骨折按AO/ASIF分型,A3型7例,C2型5例,C3型6例。结果18例随访6~34个月,平均18.5个月,所有病例骨折均愈合,无1例发生钢板螺钉松动、断裂、骨不连等并发症。术后膝关节功能按Kolment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9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3.3%。结论DCS操作简单,可提供有效的稳定性,是治疗股骨远端严重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8.
掌部小切口治疗腕管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介绍应用新型掌部小切口行腕管松解术。方法对确诊为腕管综合征的68例(89侧)患者采用新型掌部小切口行腕管松解术,该切口为纵行、位于鱼际纹尺侧2~3mm、长约2.0~2.5cm,近端不超过远侧腕横纹。结果经术后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症状均消失,拇短展肌肌力、握力、捏力、皮肤感觉功能均明显改善,术前术后差异在统计学极具显著意义(P<0.001)。本组无任何神经血管并发症,无1例出现腕掌部瘢痕疼痛。结论本切口具有安全、损伤小、直视下松解腕管并同时可行正中神经内松解和尺管松解、手术瘢痕小等诸多优点,是腕管松解术的一种新型、可靠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39.
报告了椎管扩大成形和侧隐窝、神经根管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50例。椎管矢状径从平均10.62mm 扩大到17.2mm。在同一手术中摘除了40例突出的椎间盘,扩大了34例狭窄的侧隐窝和神经根管。手术保持了稳定的脊柱,经过5个月~4年的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0.
目的比较近侧趾间关节移植重建近侧指间关节4种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为临床选择内固定提供依据。方法取48对指、趾尸体标本,随机分成4组,分别用交叉克氏针、十字钢丝加单枚斜形克氏针、微型钢板背侧和微型钢板侧方固定,制成近侧趾间关节移植重建近侧指间关节标本,测量模拟活动后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微型钢板背侧固定和十字钢丝加单枚克氏针斜形固定2种固定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微型钢板固定和交叉克氏针固定2种固定方法稳定较差。结论十字钢丝加单枚克氏针斜形固定操作简单、软组织剥离少、有较强的稳定性,是较好的固定方法,适合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