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23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21篇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91.
正确掌握锁定钢板的理念与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骨折的治疗经历了几个标志性阶段。50年前,Müller提出AO加压钢板固定骨折以获得绝对稳定,这曾成为骨折手术治疗的“金标准”。20世纪80年代交锁髓内钉的问世为长骨干骨折的治疗开辟了新前景,因其能提供相对稳定,允许大量骨痂形成,从而加速了骨折愈合。Perren和Tepic于20世纪90年代初推出角稳定锁定螺钉,其出现使钉板系统[如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ty system,LISS)]能与骨面保持一定距离,不干扰骨膜及皮质的血运,从而达到生物学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292.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索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粘连材料的效果,为临床防粘连材料的使用提供新选择。方法:新西兰兔54只,随机分成6组;行椎板切除术动物造模,6组依次设为缺损区旷置组(A组)、小肠粘膜下层覆盖组(B组)、透明质酸纳凝胶覆盖组(C组)、人工骨板覆盖组(D组)、自体脂肪层覆盖组(E组)及地塞米松组(F组)。术后4w,8w,12w分批取材,4w,8w和12w的标本行大体和光镜检查及计算机图像分析;4w和12w的标本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A、D、E、F组早期均见硬膜外纤维组织增生明显,B、C组早期硬膜外瘢痕形成少。后期A、C、D、E、F组硬膜外形成致密瘢痕,与硬膜难以分离,B组硬膜外轻度增厚,硬膜外腔未见明显纤维组织增生或粘连。分别按Rydell、改良Nussbaum标准分级,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统计分析显示B组与A、C、D、E、F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小肠黏膜在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效果优于其它材料。透明质酸钠早期对预防硬膜外粘连有效,长期效果不佳。人工骨自体脂肪和地塞米松对预防椎板切除术硬膜外瘢痕粘连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293.
目的 探讨重金属铬离子对孕ICR小鼠的生殖内分泌毒性影响,为行人工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铬离子对妊娠机体可能产生的影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56只ICR雌性受孕小鼠随机分成高、中、低剂量组及对照组四组,每组14只,实验组以不同剂量重铬酸钾灌胃染毒,对照组予双蒸水灌胃.将36只孕鼠于孕19d处死,取血清测定雌二醇、孕酮水平,取子宫、胎盘作病理切片及电镜观察.结果 中、高剂量组血清孕酮、雌二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且随着剂量增高血清孕酮、雌二醇水平有下降趋势.光电镜观察,实验组孕鼠子宫胎盘在染毒以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形态、结构改变.结论 本实验提示高、中剂量重铬酸钾暴露会对孕鼠生殖内分泌产生较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4.
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C型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6月至2007年10月,采用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C型骨折38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21~71岁,平均43岁.按照AO分型:C1型9例,C2型17例,C3型12例.均取肘后正中切口,其中经尺骨鹰嘴截骨显露肱骨髁间骨折21例,采用肱三头肌舌形瓣人路者11例,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者6例.5例由于骨折块粉碎严重,采用Ⅰ期自体髂骨植骨.结果 38例患者中35例获得随访,时间14~30个月,平均24.2个月.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曲范围90°~135°,平均119°;欠伸直5°~25°,平均16.2°.未发生骨折不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周.根据Aitken和Rorabeck评分标准,优13例,良16例,可6例,优良率82.9%.4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2例异位骨化,1例小指一过性麻木.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结论 双钢板法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能提供有效可靠的固定,允许早期功能锻炼,显著降低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95.
陈瑞芳  刘璠 《新中医》2011,(6):135-137
糖尿病前期又称糖调节受损(IGR),是糖代谢介于正常和糖尿病之间的过渡状态,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它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及糖耐量减低(IGT)。预防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在于糖尿病前期状态人群,即对IGR的早发现、早干预。随着近年来对糖尿病认识的逐渐深入,出现了众多针对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监测指标与预防措施,相关体检方案也随之出现。  相似文献   
296.
目的 研究分析软骨的营养和生长特点,探讨外伤性软骨缺损后软骨移植的可能性及提高手术疗效的处理对策。方法 对健康狗的掌指关节行全关节及半关节的肌肉内植及原位植入,大体及光镜下观察软骨的生长和变性情况;对18例手掌指关节及近侧指间关节外伤性软骨缺损行第二跖趾关节软骨及全关节移植,并对部分手术细节予以改进,随访分析。结果 动物实验中植入肌肉组较原位植入组软骨变性明显,后者在弹性软骨细胞数量及基质分泌虽较正常对照组减少,但均在4周左右建立循环,其中半关节组优于全关节组。18例患者经6月至8年随访,关节活动度平均较术前增加43.5度,5例出现疼痛,6例出现关节间隙狭窄,余关节形态及结构正常。结论 早期的规律的关节活动与关节的营养供应对软骨的存活同等重要,而匹配良好的关节软骨面,可靠的内固定,韧带重建,供区尽量薄的软骨面和少的骨量及适宜的生化,力学环境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97.
研究糖尿病与中医体质之间的关系,对糖尿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临床意义。从中医体质学说着手,探讨体质因素在糖尿病发病与预防中的重要性。并引入现代预防医学的一级预防理念,研究体质在糖尿病一级预防中的指导意义,可以为进一步建立基于体质差异性的糖尿病易感患者个体化预防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98.
盆底磁刺激是一种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神经肌肉刺激技术,可以刺激神经去极化,导致盆底肌肉收缩。盆底磁刺激具有操作简单、无创无痛、副作用小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并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本文就盆底磁刺激治疗尿失禁、大便失禁、功能性便秘、盆腔器官脱垂、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膀胱过度活跃症和女性性功能障碍等疾病做一综述,总结了盆底磁刺激的临床应用现状,希望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选择和方向。  相似文献   
299.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近端假体周围骨折的内固定组合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22年3月5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资料, 男31例、女27例;年龄(75.5±18.2)岁(范围35~95岁)。全髋关节置换39例, 半髋关节置换19例;生物型假体37例, 骨水泥型假体21例;于术中发生假体周围骨折6例、术后52例。骨折通用分型系统(unified classification system, UCS):UCS Ⅳ.3A1型2例、3A2型1例、3B1.1型19例、3B2.1型25例、3B3型2例、3C型9例。骨折部位:股骨A区(大转子)3例、B区(股骨柄周围)46例、C区(股骨柄尖端以远)9例。内固定由主辅固定组成, 主要固定方式为钢丝或钛缆环扎、锁定加压钢板、锁定附加钢板固定, 辅助固定方式为钛缆环扎, 要求覆盖A、B、C三区形成整体平衡固定。比较不同内固定组合的改良Harris评分(modified Harris Hip Scores, mHHS)、钢板长度、工作长度及螺钉数。结果随访时间为(54.2±21.6)个月(范围11~86个月)。所有患者于术后...  相似文献   
300.
极限运动对舟-大-小多角骨融合体早期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璠  唐亮  黄勇  赵剑 《医用生物力学》2006,21(3):227-230
目的探讨极限运动对舟骨-大-小多角骨(Scaphotrapeziotrapezoid,STT)融合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6具新鲜尸体前臂标本,所有腕关节均先建立舟月骨分离并行STT融合术,在安全活动范围内从0o开始,每5o一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别作5万次屈、伸、尺偏和桡偏运动,每次运动前后均摄标准前后位及侧位片,测量舟骨长度、桡舟间距、桡舟角及克氏针松动、弯曲阳性率。所有腕关节均采用运动前后自身对照。结果当屈曲至50o、背伸至35o、桡偏至5o时,极限运动对融合体的稳定性无影响,未出现融合体解体,克氏针弯曲等征象。当屈曲至55o、背伸至40o、桡偏至10o时,融合体的稳定性开始受到影响,此时桡舟角、舟骨长度、桡舟间距及克氏针弯曲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尺偏运动过程中,融合体的稳定性始终未受到影响,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腕关节在掌屈55o、背伸40o、桡偏10o范围以内活动时,融合体的稳定性无影响,但应避免环转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