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23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21篇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探讨骨折不愈合与延迟愈合的成因、报告治疗的方法与设果。方法:对1990年7月-2004年12月收治的107例骨折不愈合、54例骨折延迟愈合2例先天性胫骨骨不连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原因。结果:18例延迟愈合行保守治疗,本组其他145例行手术治疗。结果:除2例先天性胫骨骨不连外,其余161例的成因中均有医源性因素10例失去随访,153例平均随访17(6-28)个月,骨折均获骨性连接,愈合时间平均10(6-14)个月,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医源性技术缺陷是骨折不愈合与延迟愈合的主要原因,针对各种不同因素进行合理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2.
不同影像学检查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X线片、CT平扫及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997年11月~2004年3月对74例髋臼骨折患者拍前后位、多方位即闭孔斜位、髂骨斜位、骨盆出、入口位X线片,其中57例行CT平扫,17例行CT三维重建。分别计算并比较各种方法对髋臼骨折的检出率,同时根据影像学所见进行诊断、分型,并在术中验证得出分型符合率后进行对比。结果骨折检出率:前后位X线片为90.54%,多方位X线片为97.30%,CT平扫为98.25%,CT三维重建为100%;其分型符合率分别为41.79%,97.22%,100%,100%。结论传统的前后位与多方位X线片为髋臼骨折诊断中经济实用的首选方法,CT平扫与三维重建可提高诊断率,并对准确分型、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3.
维生素E、FDP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维生素E、1,6-二磷酸果糖(FDP)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R)围手术期红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防治作用。方法9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于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THR术,随机分为未用药组(A组,46例)和用药组(B组,51例)即术前应用维生素E联合术中应用FDP组。两组分别在手术开始前、术后1、3、5、7d抽取血样,测定红细胞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同时所有病例于术后第7天行患肢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查,了解DVT形成情况及两组术后DVT的发生率。结果THR术可引起患者机体术后红细胞中MDA的含量明显增高;术前应用维生素E联合术中应用FDP可有效地预防围手术期红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未用药组DVT发生率为32.6%,用药组DVT发生率为13.5%,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维生素E联合术中应用FDP可显著降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4.
腕骨骨间韧带损伤与舟月骨分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实验条件下腕骨骨间韧带损伤与舟月骨分离形成的关系。方法8具新鲜尸体肘关节以远标本,左右各4具。将标本用夹具固定于腕关节动力学参数测试仪,作模拟屈、伸、尺、桡偏运动。并拍摄腕关节中立、前后、侧位片。分别依次切断桡舟月韧带、舟月骨间韧带掌侧部、舟月骨间韧带背侧部及桡舟头韧带。测量舟月角、头月角、舟月间距。结果随着依次切断韧带,舟月角、头月角分别增大至[(B0.0±8.7)°,(?)±s,下同]、(22.0±7.O)°,舟月间距增宽至(2.25±0.46)mm,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中舟骨周围骨间韧带切断的顺序及入路符合舟月骨分离背伸、旋后、尺偏的损伤机制,舟月骨间韧带、桡舟月、桡舟头韧带损伤可产生静态舟月骨分离。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提出衡量腕关节四角融合术后融合体稳定性的指标,探讨术后如何改善腕功能。方法12具新鲜尸体前臂标本,男8具,女4具,左右各6肢,模拟行四角融合术后,固定于腕关节动力学测试仪上,模拟腕关节的掌屈、背伸、尺倾、桡倾等运动,运动前后摄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测量并观察头月角(α)、桡月角(β)、头月正位角(θ)、融合体高度(H)和融合体宽度(W)的变化,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腕关节由运动前中立位至掌屈50°时,α、β、H值与运动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背伸至40°时,α、β、H值与运动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腕关节由中立位至桡倾15°时,θ与W与运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尺倾25°时,θ与W的运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月角、桡月角、头月正位角、融合体高度和融合体宽度等指标可用于衡量四角融合术后融合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根据UACR分为正常蛋白尿组(NAU组)、微量蛋白尿组(MIAU组)、大量蛋白尿组(MAAU组),每组60例。记录3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教育程度,测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北京版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对UACR与MoCA总分及各亚项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MIAU组MoCA总分、注意、语言、抽象、延迟回忆、定向得分和MAAU组MoCA总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注意、抽象、延迟回忆、定向得分均显著低于NAU组(P均<0.05);MAAU组MoCA总分、延迟回忆、定向得分均明显低于MIAU组(P均<0.05)。2型糖尿病患者UACR与MoCA总分及各亚项评分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UACR与认知功能关系密切,糖尿病肾病早期可出现注意、语言、抽象、延迟回忆、定向能力下降,后期可出现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命名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较大运动强度对腕关节头-月-三角-钩骨四角融合体稳定性究竟有何影响,国内外尚无报道。分析腕关节极限运动与四角融合体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03在南通大学骨科生物力学实验室完成。选用12具未经防腐处理的新鲜尸体肘关节以远标本,切断桡舟月韧带、舟月骨间韧带掌侧部分、舟月骨间韧带背侧部分、桡舟头韧带,建立腕关节不稳定模型后,进行头-月-三角-钩骨四角融合术。融合腕模拟屈、伸、尺偏及桡偏运动,腕关节在安全活动范围内从0°开始,每5°1个等级,每个方向分别施以5万次极限运动。每次运动前后均摄标准前后位及侧位片,测量前后位片融合体高度、融合体宽度、头月正位角及侧位片桡月角、头月角并观察克氏针松动及弯曲情况。所有腕关节均采用运动前后自身对照。结果:①当腕关节屈曲至35°、背伸至25°、桡偏10°、尺偏15°时,极限运动对融合体的稳定性无影响,未出现融合体的解体。②当腕关节屈曲至40°、背伸至30°时,头月角、桡月角及融合体高度与0°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当桡偏至15°、尺偏至20°时,融合体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头月正位角、融合体宽度与0°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③克氏针弯曲的临界值:平均在屈曲至43.3°、背伸至32.5°、尺偏至23.3°、桡偏至15.8°时克氏针弯曲。结论:极限运动时,在掌屈40°、背伸30°、桡偏15°、尺偏20°的范围内进行功能锻炼,不会影响四角融合体的稳定性,但应避免环转运动。  相似文献   
108.
刘璠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5):5664-5666
目的:了解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以便更好地开展监测,提高出生缺陷防治水平。方法:描述各种缺陷的种类构成、发生率及缺陷发生的三间分布。结果: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72/万,略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缺陷发生顺位与全国一致,血管瘤发生率较高。从第一到第四季度缺陷发生率逐渐下降,年龄≥35岁、孕次4次及以上是危险因素,部分流动人口密集的街道缺陷率较高。结论:应适当关注春季的监测和保健工作,对高龄妇女、多孕产妇和流动人口加大保健力度。  相似文献   
109.
马江川  石铸  陈江  毛剑  王友华  刘璠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0):1175-1177,1179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CP)、Gamma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方法:对132例75岁以上股骨粗隆骨折病人分别使用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Gamma钉治疗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疗效、并发症。结果:本组47例行动力髋螺钉、42例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43例行Gamma钉治疗,Gamma钉组平均手术时间82.24 min,长于DHS组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0.05),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时间最短(P〈0.05)。Gamma组出血量最多(P〈0.05),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组组最少(P〈0.05)。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3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疗效、并发症3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3种固定物均可以有效地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临床工作中应根据骨折类型、固定物的特点及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做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治疗的手术策略。方法治疗56例7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充分术前准备后,经后外侧入路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置换,术中注意假体位置的准确性及牢固性,防治并发症,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本组32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24例全髋关节置换,2周患者逐步扶拐下地锻炼。随访8个月~6年,患者无疼痛,关节功能恢复良好,X线假体位置正常,无松动及下沉,效果满意。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有并发症少、关节功能好、早期下地、提高生活质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