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6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51.
程华怡  丁美修  王秉玉  许林良 《上海医学》2001,24(9):537-537,540,572
体感诱发电位 (somatosensoryevokedpotential,SEP)与皮质血流的关系 ,早在 1974年就由Bransto等[1] 提出 ,他们采用中枢传导时间 (centralconductiontime ,CCT)监测躯体感觉传入通路的完整性。单侧颈动脉阻断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皮质血流的减少。本研究试图探讨在单侧颈动脉阻断后 ,脑缺血与SEP改变的关系。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 10例。男性 7例 ,女性 3例。年龄 2 2~ 6 0岁 ,平均 40 .3岁。其中 ,颈内动脉 (颅内段 )动脉瘤 2例 ,颈总动脉分叉处动静脉瘘 3…  相似文献   
52.
脑缺血再灌注时血脑屏障损伤的炎性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脑缺血和再灌注过程中伴随着细胞因子、粘附分子表达和促发炎症的级联反应。白细胞粘附、聚集和迁移并产生大量的蛋白水解酶、氧自由基及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破坏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基底膜,血脑屏障损害导致血管源性水肿和出血,加重继发性脑损伤。文章就脑缺血再灌注时血脑屏障损伤的炎性机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53.
三维CT重建成像技术自80年代初应用于临床以来,在颅颌面外科,脊柱外科和骨科应用十分广泛。本文报告了我们在1994年10月~1996年5月间收治的12例颅底病例。术前均作三维CT检查,通过三维颅底图像分析决定手术入路,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就三维CT的特点、局限性及其在颅底外科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鞍侧腔外侧壁和穿行颅神经鞘结构,为此区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45例胚胎标本和10例成人尸颅标本,对鞍侧腔行组织学连续切片和显微解剖观察.结果胚胎14周后鞍侧腔外侧壁发育形成二层结构,外层由脑膜层组成,内层由基质纤维包绕第Ⅲ、Ⅳ、Ⅵ和Ⅴ1颅神经复合体组成;脑膜鞘伴随动眼神经和滑车神经,进入鞍侧腔直至前床突区,但其远侧端仅有周围神经鞘包裹.Meckel腔止于三叉神经节后份,三叉神经分支仅有周围神经鞘包裹.脑膜鞘内的蛛网膜颗粒可能是鞍区脑膜瘤的来源之一.结论了解鞍侧腔外侧壁膜结构及其与颅神经鞘的关系,以利于术中保护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5.
目的 建立面肌痉挛动物(HFS)模型,探讨其病因及发病机理。方法2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采用颞浅动脉压迫人为脱髓鞘变的外周面神经主干的方法复制HFS动物模型,术后3、6周分别通过电生理技术诱发异常肌反应(AMR)。结果术后3周各组动物均未诱发AMR,术后6周在模型组动物上诱发AMR,而对照组动物仍无AMR。 结论动脉压迫面神经是HFS的发病原因;建立合适的HFS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理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6.
单侧颈动脉结扎后脑缺血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单侧颈动脉结扎后脑病理生理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结扎沙土鼠左颈总动脉(CAL).结扎前后测定双侧脑电能量(P),计算结扎后左右P之比占结扎前的百分率(rP).测量结扎远近端血管直径,计算其比值(D).术后解剖脑底血管(A),电镜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U),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脑细胞死亡率(C).结果CAL后,33.3%(10/30)的动物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S).症状组D、rP、C分别为58.6%±6.9%、52.3%±16.6%和30.4%±24.6%.无症状组分别为75.5%±6.6%、87.8%±7.0%和5.9%±2.4%.rP、D、C相互间均呈显著相关.缺乏前交通动脉(ACoA)的动物都出现了S;但有ACoA动物中也有9.1%(2/22)出现S.无症状组中有个别表现为细胞变暗、染色质异常凝集,症状组则呈不同程度脑缺血表现.结论CAL后S与其A有关,而U和C可由D及rP推测.  相似文献   
57.
Crouzon综合征是颅面骨先天性发育不全(颅底多骨缝早闭征)畸形之一,表现为面中部严重后缩,凹盘状脸,有轻重不等的突眼,多伴有严重的反he畸形。LeFortⅢ型截骨前移术能有效地改善面部畸形,我科自1984年以来,采用经颅外法或颅内颅外联合进路的LeFortⅢ型截骨前移术已为11例进行了手术。术前术后比较头颅侧影定位片及突眼度测量均有明显改变,效果满意,安全可靠,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8.
蝶-眶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蝶眶脑膜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10例蝶眶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象学资料、手术方法及手术效果.结果男性3例,女性7例,最小39岁,最大55岁,平均46.7岁,肿瘤直径3~6 cm,所有患者均用眶额颞去颧弓入路:8例全切,1例次全切,1例大部切除,术后1例出现短暂的对侧肢体力弱,1例眼球运动障碍.结论用现代颅底外科技术结合术前部分供血血管栓塞可满意地切除该型肿瘤.  相似文献   
59.
显微手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附2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松果体区肿瘤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松果体区肿瘤术前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手术记录、术后结果及术后3个月随访状况。结果 19例用幕下小脑上入路,2例用经枕穿幕人路;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者3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死亡1例,6例出现双眼上视功能差,3例脑脊液漏。双眼上视功能障碍者,未给予特殊治疗,都在术后2周恢复。脑脊漏者经行腰池引流后治愈。结论根据术者熟悉的手术入路和病变涉及的范围选择手术入路,在显微镜的帮助下,可满意地切除大部分该区肿瘤。  相似文献   
60.
鞍侧腔颅神经鞘的发育及其显微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鞍侧腔外侧壁和穿行颅神经鞘结构,为此区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45例胚胎标本和10例成人尸颅标本.对鞍侧腔行组织学连续切片和显微解剖观察。结果胚胎14周后鞍侧腔外侧壁发育形成二层结构,外层由脑膜层组成,内层由基质纤维包绕第Ⅲ、Ⅳ、Ⅵ和Ⅴ1颅神经复合体组成;脑膜鞘伴随动眼神经和滑车神经,进入鞍侧腔直至前床突区,但其远侧端仅有周围神经鞘包裹。Meckel腔止于三叉冲经节后份,三叉神经分支仅有周围神经鞘包裹。脑膜鞘内的蛛网膜颗粒可能是鞍区脑膜瘤的来源之一。结论了解鞍侧腔外侧壁膜结构及其与颅神经鞘的关系,以利于术中保护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