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5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病例1] 女性66岁,因咳嗽1个月于2007年12月19日入院.12月10日胸部CT示左上肺舌叶及下叶背段不规则大片状阴影,边缘模糊,其内见支气管含气相,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近一周咳黄痰,发热,体温最高38.8℃,无盗汗、咯血.体检时体温38.6℃,其他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超鞭毛虫在下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6例超鞭毛虫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胸部影像学表现、纤维支气管镜和病原学检查结果。结果 16例下呼吸道超鞭毛虫感染患者中,发热16例,咳嗽15例,盗汗12例,喘息3例。血嗜酸粒细胞增高3例。16例均在呼吸道分泌物中查见活超鞭毛虫,8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胸部影像学以肺部多叶段渗出性斑片影或大片叶段实变影伴周围局限性模糊斑片影多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见有管腔内急性炎症反应的表现。甲硝唑治疗患者预后良好。结论下呼吸道感染病例的超鞭毛虫检测在广东深圳地区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感染者以下呼吸道感染和混合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73.
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人民医院临床分离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革兰阴性杆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情况.方法 收集2010年6月~12月临床分离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用EDTA双纸片增效试验筛选分离的耐药细菌中的产金属β-内酰胺酶株,增效试验阳性菌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 扩增并通过对阳性扩增产物测序来确证金属酶基因型.结果 16株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耐药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10株,鲍曼不动杆菌4株,大肠埃希菌2株.双纸片增效试验阳性6株,PCR扩增阳性3株,1株VIM-2型和2株IMP-4型.结论 临床已出现产VIM-2型和IMP-4型金属β-内酰胺酶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应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监测及院内感染的管理控制,防止耐药菌株播散.  相似文献   
74.
本文用RIA对66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血清铁蛋白(SF)测定,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5.
目的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及药敏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液体培养的方法分离鉴定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并做计数和9种药敏试验.结果3295例患者支原体培养阳性1033例,占31.4%;其中单纯UU 856例,占26%;单纯MH 20例,占0.61%;UU MH混合感染157例,占4.8%.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占83.4%;其次为MH占2.0%和UU MH占15.2%.药敏结果显示UU、MH和UU MH感染三种模式,均对强力霉素、米诺环素的敏感性强(74-90%),对罗红霉素的敏感性最差(0-7.5%);除UU对克拉霉素的敏感性为82%,对其余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敏感性均小于50%以下.结论米诺环素、强力霉素可以作为目前治疗UU、MH和UU MH感染的首选.支原体耐药性的长期监测是指导临床治疗的重要依据,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76.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AE)临床感染分布及其对不同类型抗菌药物的耐药及相关耐药基因的携带现状,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Expression细菌分析系统,用ATBPSE-5药敏试条进行13种抗生素药敏试验;PCR检测16种耐药基因(TEM,SHV,CTX-M,DHA-1,OXA,CARB,VEB-1,PER-1,GES-2,AmpC,VIM-1,VIM-2,IMP-1,SPM,OprD和IntI)并进行DNA测序确认.结果 临床分离的119株PAE在呼吸道的分离率为88.24%,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耐药率为24.37%和23.5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2.27%)和阿米卡星(78.15%)、多黏菌素E(96.64%)的敏感率较高,其中多重耐药PAE占19.33%;耐药基因TEM阳性103株(86.6%),SHV阳性2株(1.7%),CARB阳性14株(11.8%),OXA阳性2株(1.7%),DHA-1阳性1株(0.8%),AmpC阳性77株(64.7%),VIM-2阳性19株(16.0%),I型整合子阳性54株(45.4%),OprD缺失54例(45.4%),其余基因均阴性.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TEM,AmpC,IntI,VIM-2耐药基因的携带率及OprD缺失均较高,多重耐药现象及对碳青霉烯类耐药严重,应根据药敏实验和患者的个体情况合理联合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7.
深圳地区秋冬季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5);2种方法对轮状病毒的检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58),对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和星状病毒的检测一致性较差(Kappa值分别为0.18、0.15和0.27).结论 轮状病毒仍是深圳地区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最主要病原,其次为诺如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病毒混合感染比例较大.ELLSA与PCR技术在对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和星状病毒的检测上具有互补性,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78.
目的 建立液相芯片快速、准确检测临床常见细菌大环内酯类和β内酰胺酶类耐药基因的多重技术平台并评价此平台用于细菌耐药基因多重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经测序验证携带有大环内酯类或β内酰胺酶类耐药基因的细菌阳性样本,经多重PCR扩增后,产物在液相反应条件下,与交联上大环内酯类和B内酰胺酶类常见型别耐药基因探针的荧光微球进行短时间的杂交反应,根据杂交信号和荧光信号同时来检测样本所携带的耐药基因型别和有无,建立细菌耐药基因的液相芯片多重检测平台,同时利用此平台对136例葡萄球菌和204例常见肠杆菌进行检测,结果和表型检测结果进行对照,评价此液相芯片耐药基因多重检测平台用于临床的可行性.结果 携带有大环内酯类或β内酰胺酶类耐药基因的细菌阳性样本经液相芯片多重检测后结果与预先的测序结果100%一致,136例葡萄球菌和204例常见肠杆菌经此液相芯片耐药基因多重检测平台检测后与表型结果比较分别达到94.8%(129/136)和97.1%(198/204)的一致.结论 此液相芯片耐药基因多重检测技术平台能准确快速地检测临床常见细菌大环内酯类和β内酰胺酶类耐药基因,能用于多重耐药基因的检测.  相似文献   
79.
目的 了解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生物耐药表型与基因型的符合情况,分析耐药基因检出与生物耐药诱导的关系,并预测细菌耐药流行趋势,从基因水平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用KB纸片法检测本院2004~2005年分离的136株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榆测葡萄球菌MsrA、vgb、Sat4、ermA、ermB、ermC、mphA、MefA/E、ereA、ereB 10种耐药基因,并将其耐药表型与基因型进行比较.将对红霉素表型敏感而耐药基因阳性的菌株进行诱导,对比诱导前后药敏结果.结果 136株葡萄球菌对红霉素耐药的占80.88%,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同时耐药占43.38%,结果表明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有较高的耐药率.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共检出MsrA、Sat4、ermA、ermB、ermC、mphA、ereB 7种耐药基因,耐药基因检出率为83.82%.其中核糖体甲基化酶基因ermC的阳性率最高,占检测基因的67.54%;其次为Sat4、MsrA、ereB、ermA、ermB、mphA,分别占50.00%、28.95%、22.81%、15.80%、9.65%、1.75%.MRSA、MRCNS、MSSA、MSCNS菌株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0%,90.78%、73.08%、55.55%.11株对红霉素敏感而耐药基因阳性的菌株经红霉素诱导后有9株转为耐药,诱导阳性率为81.82%.结论 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在部分敏感株中检测出耐药基因,经诱导可产生耐药,提示菌株有潜在耐药性,需特别引起临床的重视.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同时开展表型及基因型检测,指导临床更加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80.
目的了解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生物耐药表型与基因型的符合情况,分析耐药基因检出与生物耐药诱导的关系,并预测细菌耐药流行趋势,从基因水平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KB纸片法检测本院2004-2005年分离的136株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葡萄球菌MsrA、vgb、Sat4、ermA、ermB、ermC、mphA、MefA/E、ereA、ereB10种耐药基因,并将其耐药表型与基因型进行比较。将对红霉素表型敏感而耐药基因阳性的菌株进行诱导,对比诱导前后药敏结果。结果136株葡萄球菌对红霉素耐药的占80.88%,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同时耐药占43.38%,结果表明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有较高的耐药率。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共检出MsrA、Sat4、ermA、ermB、ermC、mphA、ereB7种耐药基因,耐药基因检出率为83.82%。其中核糖体甲基化酶基因ermC的阳性率最高,占检测基因的67.54%;其次为Sat4、MsrA、ereB、ermA、ermB、mphA,分别占50.00%、28.95%、22.81%、15.80%、9.65%、1.75%。MRSA、MRCNS、MSSA、MSCNS菌株耐药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0%、90.78%、73.08%、55.55%。11株对红霉素敏感而耐药基因阳性的菌株经红霉素诱导后有9株转为耐药,诱导阳性率为81.82%。结论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在部分敏感株中检测出耐药基因,经诱导可产生耐药,提示菌株有潜在耐药性,需特别引起临床的重视。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同时开展表型及基因型检测,指导临床更加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