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23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28篇
  3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咪喹莫特对全层皮肤缺损诱导的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组织学变化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24只新西兰白兔双耳腹面手术切除2.0cm×5.0cm全层皮肤至筋膜,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后,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2只,将每只兔左耳分别于伤后每日和隔日应用咪喹莫特,共8周,右耳为空白组(非用药组)。结果与非用药组相比较,经咪喹莫特应用8周后,每日用药组的瘢痕厚度(431.22±92.03)、胶原含量(46.56±19.02)和瘢痕指数(0.36±0.31),TIMP-1(16.64±2.14),α-SMA(3.85±1.26)和PCNA(5.68±1.07)均有显著下降(P<0.05),MMP-1(6.71±2.03)显著增加(P<0.05);而隔日用药组,除胶原含量(49.48±17.35)和PCNA(5.33±0.67)有显著下降(P<0.05),MMP-1(5.05±0.76)显著增加(P<0.05)外,瘢痕厚度(621.91±96.81)和瘢痕指数(0.79±0.34),α-SMA(7.13±1.16)和TIMP-1(24.77±4.17)均无明显改变(P>0.05);无论每日还是隔日应用咪喹莫特对TGF-β1的表达均无影响(P>0.05)。结论在创伤早期应用咪喹莫特可降低瘢痕厚度和胶原含量。  相似文献   
82.
郑捷  马骄阳 《皮肤病与性病》2011,33(5):260-261,264
沙利度胺(thalidomide)又名反应停,系谷氨酸衍生物。长期以来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药物,最初因其作为镇静药物用于治疗妊娠呕吐。但因明显的致畸作用20世纪50年代末被停用。1997年。美国FDA批准沙利度胺用于麻风病的治疗后,对它的研究一直不断。其具有抗炎、免疫调节和抗血管生成等作用,在一些难治性皮肤病中也得到证实,比如白塞病,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皮肤型红斑狼疮,结节性痒疹,光化性痒疹,GVHD,皮肤结节病,淋巴细胞浸润症(Jessner—kanof)等。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皮损处膜联蛋白A2(annexin A2)的表达及其在银屑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annexin A2在21例寻常型、5例脓疱型、5例关节病型、12例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及10例正常人PBMC上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annexin A2在7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和4例正常人皮肤处表达。结果 annexin A2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PBMC及皮损部位中表达均较正常对照增高(P<0.05),关节病型银屑病患者PBMC中annexin A2表达也增高(P<0.05),而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PBMC中annexinA2表达低于正常对照(P<0.01)。结论 annexin A2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PBMC和皮损处高表达,在关节病型银屑病PBMC中也高表达,而在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PBMC中低表达。  相似文献   
84.
活化性受体NKG2D(natural-killer group 2,member D)和其配基在NK、γδ+T和CD8+T细胞介导的肿瘤免疫应答中扮演了重要角色.NKG2D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配体激活效应细胞,产生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但是在完全具有免疫能力的机体内,表达NKG2D配基的肿瘤仍能够生长发育,因此,在患肿瘤小鼠和肿瘤病人中一定存在着依赖NKG2D的免疫逃避机制.本文就依赖于NKG2D的免疫逃避作一详细综述,主要包括:干涉NKG2D受体的免疫逃避、干涉NKG2D配基的免疫逃避、细胞因子破坏NKG2D受体和配基的免疫逃避、抑制性细胞参与NKG2D介导的免疫逃避.这些研究为抗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5.
【摘要】 目的 探讨寻常型天疱疮(pemphigus vulgaris,PV )患者抗原特异性Th1和Th2细胞在不同疾病阶段的变化,进一步了解自身反应性T细胞在疾病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24例PV患者资料,合成桥粒芯糖蛋白抗原肽段DG3(96 ~ 112)。体外用该肽段分别刺激患者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用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方法检测干扰素(IFN)-γ+ Th1细胞和白介素(IL)-4+ Th2细胞的数量,以及记忆性B细胞的数量。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对各组数值进行比较,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Th细胞、记忆性B细胞及抗桥粒芯糖蛋白3(Dsg3)抗体滴度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24例PV患者男女比例1.67 ∶ 1,平均年龄(56.59 ± 14.66)岁。5 × 105个PBMC中,PV患者特异性IFN-γ+ Th1细胞绝对数为420.18 ± 350.29,高于健康对照145.12 ± 8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V患者特异性IL-4+ Th2的细胞数(366.76 ± 192.44)与健康对照(335.88 ± 164.96)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V患者外周血中特异性IL-4+ Th2占总Th2细胞的百分率为37.03% ± 23.44%,特异性IFN-γ+ Th1细胞为23.62% ± 16.77%;7例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比较。特异性IL-4+ Th2细胞的数量在治疗后(241.68 ± 160.60)较治疗前(452.82 ± 199.29)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48,P < 0.05)。特异性Th细胞、记忆性B细胞及抗Dsg3抗体滴度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均P > 0.05)。结论 抗原肽段DG3(96 ~ 112)含有被PV患者特异性Th细胞识别的致病性抗原表位;特异性IFN-γ+ Th1细胞和IL-4+ Th2细胞均在疾病中发挥一定的作用;特异性IL-4+ Th2细胞在疾病活动中可能起到了更重要的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86.
目的:检测副银屑病患者皮损及外周血TCRγ基因重排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0例副银屑病患者,采用BIOMED?2多重PCR扩增体系检测其皮肤及外周血TCRγ链基因重排,分析TCRγ基因重排与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类型、组织病理表现(非特异表现和非典型表现)的相关性。结果20例副银屑病患者皮损中,7例TCRγ基因重排阳性。11例外周血TCRγ基因重排检测中3例阳性,其中2例皮损检测亦阳性。皮损及外周血TCRγ基因重排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类型均无关(P>0.05),而皮损TCRγ基因重排阳性与蕈样肉芽肿相关不典型表现有关(P<0.05)。20例患者平均随访(44.85±18.48)个月,1例进展为蕈样肉芽肿,2例痊愈。结论副银屑病患者皮损TCRγ基因重排阳性可能与蕈样肉芽肿相关不典型表现有关,结合组织病理不典型表现,提示有进展为蕈样肉芽肿的可能。  相似文献   
87.
2例患者均为急性白血病,其中1例无明显诱因双下肢皮肤出现红斑、结节,伴有疼痛,后自行消退遗留色素沉着,经检查诊断为急性白血病;另1例双足部皮肤出现红斑伴压痛,经检查诊断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在临床看到不典型皮损伴有外周血异常(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或血小板异常)时应考虑白血病皮肤表现的可能,需通过组织病理、骨髓涂片、骨髓病理和流式细胞学检查确诊,以免怠误病情。  相似文献   
88.
重型药疹主要包括Stevens-Johnson综合征(重症型多形红斑,SJS)和中毒性表皮松解坏死症(TEN)、高敏综合征(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HSS)又称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物性发疹(Drug Rash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  相似文献   
89.
目的通过检测HAX-1基因序列研究基因多态性与银屑病的相关性。方法提取银屑病患者(247例)和正常人(102例)基因组DNA并进行扩增,通过自动测序的方法测定HAX-1基因及启动子区域的序列,检测其SNP位点,并以SPS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①测序结果:测序总长度5313bp,发现1个位于5’UTR的高频SNP。②病例-对照关联分析结果:5’UTR区的SNP位点-104T>G多态性的T等位基因频率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间的频率分别为53.4%和48.5%,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与正常人HAX-1基因5’UTR区的SNP位点-104T>G基因频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0.
硬皮病是一种以局限性或弥漫性皮肤硬化或伴有内脏器官纤维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目前尚无特效的药物和满意的疗法。UVAI(340~400 nm)作为一种较新的光学疗法为硬皮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并已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UVA1照射可促进真皮成纤维细胞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抑制胶原合成,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在临床上表现为原先硬化的皮肤软化。近年来,诸学者对不同剂量UVA1治疗硬皮病的疗效进行了观察并探讨了UVA1治疗硬皮病的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