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23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28篇
  3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第六届国际免疫学会议于1986年7月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会议上以"SLE"为主题交流的论文有51篇.现将关于自身抗体的部分概要介绍如下.Sehgal等检测了70名SLE患者的血清,发现97%有抗核抗体,55%有抗DNA抗体,45%有抗Sm抗体,40%有抗心拟脂抗体,3%有抗肝细胞抗体,全部患者均有抗ENA抗体,抗IgD类的抗体也相当普遍.Meroni等在140名SLE患者中发现抗线粒体M_5型抗体可以在20%的患者中检测  相似文献   
72.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的准确认识与合理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郑捷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34(11):785-787
从糖皮质激素(GC)的命名,其对糖、蛋白质、脂肪和水电解质代谢的影响及对心血管、消化、神经、血液、内分泌系统和皮肤的生理与病理作用进行了讨论。着重介绍了GC的基因组效应、非基因组效应和总效应,将GC划分为小剂量、中剂量、大剂量、超大剂量和冲击疗法的方法和依据;“反跳现象”、“虚弱征群”、“应激危象”等长期应用GC停药后易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对策。还介绍了GC容易引起的十余种不良反应和预防手段。指出“无指征地使用超大剂量GC和冲击疗法”、“重视皮肤表现,忽视系统影响”、“治疗自身抗体”、“激素剂型选择不当”、“予以抗生素保驾”等临床上GC被不合理应用的现象。还介绍了新的GC替代物。最后就GC的治疗对象、治疗剂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3.
脑瘫患儿术后家庭康复护理指导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对30例脑瘫术后患儿进行家庭康复指导,结果总有效率达93.3%.提出心理护理,坚持患肢固定期及解除支具后的功能训练是改善运动障碍、保证手术成功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皮肌炎(DM)和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CADM)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疾病活动,特别是与皮损和肺间质病变之间的联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和流式微珠阵列法检测40例DM/CADM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10、IL-17A、IL-18、肿瘤坏死因子、γ干扰素8种细胞因子水平,分析细胞因子与皮损、炎症指标和肺间质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①DM/CADM患者血清中,IL-6(37.8 ± 45.8 pg/ml)、IL-10(16.1 ± 7.2 pg/ml)和IL-18(492.0 ± 193.1 pg/ml)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IL-6(12.0 ± 2.7 pg/ml)、IL-10(7.7 ± 1.4 pg/ml)和IL-18(191.1 ± 39.2 pg/ml)水平,均P <0.001。其他5种细胞因子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红细胞沉降率升高患者的血清IL-6水平(49.7 ± 46.8 pg/ml)显著高于红细胞沉降率正常患者(29.1 ± 45.4 pg/ml),P = 0.008;C反应蛋白升高患者的血清IL-6(68.7 ± 59.7 pg/ml)和IL-18(635.1 ± 232.8 pg/ml)水平显著高于C反应蛋白正常患者(IL-6为30.6 ± 40.3 pg/ml,P = 0.013;IL-18为440.2 ± 164.7 pg/ml,P = 0.020);乳酸脱氢酶升高患者的IL-10(18.4 ± 6.9 pg/ml)、IL-17A(19.6 ± 6.7 pg/ml)和IL-18(529.4 ± 197.2 pg/ml)显著高于乳酸脱氢酶正常患者(IL-10为10.7 ± 4.8 pg/ml,P < 0.001;IL-17A为11.4 ± 6.6 pg/ml,P = 0.001;IL-18为404.9 ± 158.0 pg/ml,P = 0.037);肌酸激酶升高组与肌酸激酶正常组之间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具有Gottron丘疹/征的患者血清IL-18水平(513.7 ± 187.2 pg/ml)显著高于无Gottron丘疹/征的患者(297.1 ± 140.4 pg/ml),P < 0.05;④DM/CADM伴肺间质病变的患者血清IL-10(18.0 ± 6.7 pg/ml)和IL-18水平(552.3 ± 192.8 pg/ml)显著高于不伴肺间质病变者(IL-10为11.6 ± 6.5 pg/ml,IL-18为351.4 ± 101.0 pg/ml),P = 0.001。结论 皮肌炎患者血清IL-6、IL-10、IL-18等细胞因子与炎症指标、皮损和肺间质病变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天疱疮患者皮损处浸润淋巴细胞病理学特征及其与外周血抗桥粒黏蛋白(Dsg)1/Dsg3抗体滴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4—2016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93例寻常型和落叶型天疱疮患者的组织病理片进行分析。计算每例 × 50镜下淋巴细胞总数,定义为淋巴细胞密集程度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天疱疮患者血清中抗Dsg1/Dsg3抗体滴度。统计淋巴细胞密集程度指数与抗体滴度间相关性。对其中8例寻常型和8例落叶型天疱疮患者的皮损样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CD3+ T细胞、CD20+ B细胞、CD138+ 浆细胞的分布。结果 在93例病理切片中,Grade1、Grade2、Grade3淋巴细胞聚集出现概率分别为100.00%、68.09%、10.64%,寻常型(56例)和落叶型天疱疮(37例)比较,Grade1?3淋巴细胞聚集出现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淋巴细胞的密集程度在寻常型和落叶型天疱疮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天疱疮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Dsg1和抗Dsg3 的抗体滴度无相关性。在16例天疱疮病例中,全部有CD3+ T细胞出现,15例有CD20+ B细胞,12例有CD138+ 浆细胞存在。16例切片中,Grade1?3淋巴细胞聚集区域中均含有大量的CD3+ T细胞,而含有CD20+ B细胞的淋巴细胞聚集占总数的52.80% ± 5.78%,含有CD138+ 浆细胞的淋巴细胞聚集占总数的34.59% ± 7.42%。CD3+ T细胞、CD20+ B细胞、CD138+ 浆细胞在寻常型(8例)和落叶型天疱疮(8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天疱疮患者皮损处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浸润,可能形成异位淋巴结构,参与皮损的形成和加重。  相似文献   
76.
目的评价半纤维素单纯闭合性敷料Veloderm促进烧伤整形手术刃厚供皮区创面愈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阳性药平行对照的试验方法进行研究。将Veloderm外敷于首次烧伤或整形手术刃厚供皮区创面(试验组,n=24),以临床常用且疗效确定的凡士林油纱布作为阳性药平行对照(对照组,n=24),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手术后第7天的创面愈合百分率、累计痊愈率及总有效率,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评价Veloderm对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以及使用的安全性。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6.25±1.11)d和(7.00±0.93)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试验组创面愈合百分率、累计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97.92±5.69)%、87.50%和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3.37±8.92)%、58.33%和8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病例。结论纤维素单纯闭合性敷料Veloderm外敷对烧伤或整形手术供皮区创面的愈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使用安全性良好。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7.
按照既往认识,自身免疫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的范畴,在患者外周血或器官、组织内必须存在源于自身的特异性的抗原和与之识别的特异性抗体或以细胞毒性T细胞为主的淋巴细胞。根据抗原一抗体和受累器官/细胞是否具有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又分为器官特异性和器官非特异性。  相似文献   
78.
胆总管结石是肝胆外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可导致胆道梗阻从而引发腹痛、发热、寒战、黄疸等,重则发展成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出现休克、精神症状,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笔者采用本院经验方肝胆宁汤剂联合纤维十二指肠镜治疗该病获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9.
目的 对皮肌炎(DM)/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CADM)患者进行CADM-140抗体检测,探讨CADM-140抗体与临床特征间的联系。方法 采集38例DM(22例)/CADM(16例)患者血清,另外采集46例伴有肺间质病变的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血清,包括8例多发性肌炎、1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5例系统性硬化病、6例干燥综合征、6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6例特发性肺纤维化和5例正常对照者。以重组黑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rMDA-5)为底物,通过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CADM-140抗体,比较CADM-140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的临床特征。 结果 ①16例CADM和22例DM患者血清CADM-140抗体阳性例数分别为7例和2例,CADM患者阳性率(43.8%)显著高于DM(9.1%)(P < 0.05),46例伴有肺间质病变的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及5例正常人均阴性;②CADM-140抗体阳性患者皮肤溃疡和坏死的发生率为8/9,红细胞沉降率为(40.8 ± 23.1) mm/1 h,CADM-140抗体阴性组分别为6.9%和(22.5 ± 16.8) mm/1 h,两组比较,P < 0.01和 < 0.05;CADM-140抗体阳性患者乳酸脱氢酶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分别为328.3 ± 104.2和241.1 ± 100.3 IU/L,P < 0.05),而肌酸激酶显著低于阴性组(分别为156.3 ± 260.8和1806.2 ± 3737.1 IU/L,P < 0.05);两组间抗核抗体阳性率和恶性肿瘤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CADM-140抗体阳性患者不仅肺间质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阴性组(分别为9/9和48.3%,P < 0.01),而且急进型肺间质病变发生率也显著高于阴性组(分别为5/9和0,P < 0.05)。阳性组肺高分辨率CT评分(122.9 ± 54.8)显著高于阴性组(70.0 ± 59.8)(P < 0.05)。结论 通过检测CADM-140抗体不仅可以判断DM/CADM是否合并肺间质病变,还可能是伴发急进型肺间质病变的血清学标记,动态观察血清CADM-140抗体水平也许有助于预测肺间质病变病程。  相似文献   
80.
目的比较不同分期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cutaneous T cell lymphom a,CTCL)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7的缺失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7月本科收治的41例CTCL患者及9例炎症性皮肤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流式细胞检测结果,分析外周血CD7表达。结果 41例CTCL患者中,早期(IA~ⅡA)23例和进展期(ⅡB~ⅣB)18例,CD3+CD7-T细胞比例进展期组与炎症性皮肤病组及早期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进展期18例患者中6例CD7缺失(33.33%),早期23例患者中仅1例CD7缺失(4.35%),提示CD7缺失在进展期显著高于早期(P<0.05)。无外周血累及的25例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es,MF)患者中有2例CD7缺失,均为进展期,提示进展期MF较早期MF更易出现CD7缺失(P<0.05);在进展期MF的CD3+CD7-T细胞比例均高于早期MF和炎症性皮肤病组(P<0.05)。结论 进展期CTCL和无外周血累及的进展期MF外周血CD3+CD7-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早期及炎症性皮肤病组,CTCL进展期较早期更容易发生外周血CD7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