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21.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院输血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出情况,探讨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重要性和高危科室。方法:微柱凝胶法和聚凝胺法对需要输血的2500例患者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检。结果:2500例申请输血的患者不规则抗体总阳性率为1.0%;微柱凝胶检出的敏感度为100%,聚凝胺法敏感度为88.0%,2种方法的敏感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病科、肛肠科以及肾病科不规则抗体检出阳性率占了总阳性率的80.0%。结论:微柱凝胶法进行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的筛检敏感度高,更有利于保证临床上的输血安全;对于肝病科、肛肠科以及肾病科等出现反复输血的科室,在输血前更应该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以减少输血风险。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意义。方法将76例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B、C、D组),20例无糖尿病的正常人为A组。其中,B组为正常蛋白尿患者31例(UAER〈20μg/min),C组为微量蛋白尿患者28例(UAER 20~200μg/min),D组为大量蛋白尿患者17例(UAER〉200μg/min)。同时测定各组血肌酐(Scr)及Cys C,并计算肌酐清除率(CCr)。结果 2型糖尿病各组血清Cys 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而且其水平随蛋白排泄率的升高而升高(P〈0.05),而Scr在B组、C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s C与糖尿病肾病的病情呈正相关,Cys C可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监测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23.
肝硬化时由于肝功能受损,蛋白合成能力下降导致凝血因子减少,维生素K吸收障碍,使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因子II、VII、IX、X)前体不能变成活性的凝血因子,肝素酶合成减少,肝素灭活能力下降,血浆肝素含量升高;血小板减少,功能异常;血循环中存在类肝素、抗凝血酶等异常抗凝物质引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湖北地区儿童VDR基因(rs2239185、rs7975232、rs2525046、rs2228570)和GSDMB基因(rs2305480)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儿童哮喘的易感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158例哮喘患儿(哮喘组)和156例健康儿童(对照组),运用Sequenom MassArray质谱芯片微列阵技术对两组对象VDR和GSDMB基因的多个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分析上述各位点在两组间分布的差异,筛选湖北地区儿童哮喘易感SNP位点。结果:GSDMB基因rs2305480位点GG、AG、AA 3种基因型频率在哮喘组中分别为64.56%、4.43%、31.01%,在对照组中分别为51.28%、8.97%、39.74%,两组间GG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SDMB基因rs2305480位点的等位基因G、A在哮喘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0.06%、19.94%,在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71.15%、28.85%,两组间的等位基因A分布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SDMB基因rs2305480位点不同基因分布...  相似文献   
25.
二至丸对小鼠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中药治疗肿瘤和慢性肝炎等疑难疾病受到关注 ,尤其对多糖成分及其功能的研究更是引人注目。为了探讨传统中药二至丸的免疫调节机理和中成药二至丸组方 (即女贞子旱莲草等分配方 )配伍 ,协调增强免疫调节的作用 ,笔者对二至丸主要成分女贞子多糖及旱莲草沉析液共同刺激小鼠脾脏增重[1] ,使其淋巴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白介素 2 (IL - 2 )的情况 ,进行实验观察[2 ] 。现报告如下。1 材料方法和结果1 1 实验动物和材料实验动物为 6~ 8周龄 ,LACA体重 18g~ 2 0 g实验小鼠 ,IL - 2标准品种小鼠 ,由湖北医科大学动物中心提供。噻唑兰…  相似文献   
26.
γ-谷氨酰基转移酶(L-γ-glutamyltransferase,GGT)是参与体内谷胱甘肽(GSH)代谢的一种酶,主要分布于肾、胰、肝、肠和前列腺等多种组织中,其中以肾近曲小管含量最高.血清GGT检测是临床对肝胆系统疾病的传统诊断指标之一,近年来文献相继报道尿GGT在肾脏疾病早期诊断中同样具有临床意义[1].由于尿液中GGT浓度较高、活性较稳定,并且标本检测时无需浓缩或透析处理[1],因此尿GGT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榆测手段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肾脏早期损伤的诊断,尤其对药物性肾损害的早期发现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7.
ApoA1、ApoB在乙型肝炎患者体内的水平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载脂蛋白ApoA1、ApoB与脂蛋白是作为冠心病脂类危险因素评估的指标之一[1].肝功能异常的乙型肝炎患者ApoA1、ApoB同时降低很少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有关这方面的报道也不多.我们测定了4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ApoA1、ApoB水平,并与40例正常人作对照,以探讨其对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8.
γ-谷氨酰基转移酶(L-γ-glutamyltransferase,GGT)是参与体内谷胱甘肽(GSH)代谢的一种酶,主要分布于肾、胰、肝、肠和前列腺等多种组织中,其中以肾近曲小管含量最高.血清GGT检测是临床对肝胆系统疾病的传统诊断指标之一,近年来文献相继报道尿GGT在肾脏疾病早期诊断中同样具有临床意义[1].由于尿液中GGT浓度较高、活性较稳定,并且标本检测时无需浓缩或透析处理[1],因此尿GGT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榆测手段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肾脏早期损伤的诊断,尤其对药物性肾损害的早期发现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9.
γ-谷氨酰基转移酶(L-γ-glutamyltransferase,GGT)是参与体内谷胱甘肽(GSH)代谢的一种酶,主要分布于肾、胰、肝、肠和前列腺等多种组织中,其中以肾近曲小管含量最高.血清GGT检测是临床对肝胆系统疾病的传统诊断指标之一,近年来文献相继报道尿GGT在肾脏疾病早期诊断中同样具有临床意义[1].由于尿液中GGT浓度较高、活性较稳定,并且标本检测时无需浓缩或透析处理[1],因此尿GGT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榆测手段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肾脏早期损伤的诊断,尤其对药物性肾损害的早期发现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0.
γ-谷氨酰基转移酶(L-γ-glutamyltransferase,GGT)是参与体内谷胱甘肽(GSH)代谢的一种酶,主要分布于肾、胰、肝、肠和前列腺等多种组织中,其中以肾近曲小管含量最高.血清GGT检测是临床对肝胆系统疾病的传统诊断指标之一,近年来文献相继报道尿GGT在肾脏疾病早期诊断中同样具有临床意义[1].由于尿液中GGT浓度较高、活性较稳定,并且标本检测时无需浓缩或透析处理[1],因此尿GGT作为一种无创伤性榆测手段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肾脏早期损伤的诊断,尤其对药物性肾损害的早期发现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