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5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35篇
耳鼻咽喉   82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3篇
口腔科学   68篇
临床医学   213篇
内科学   113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108篇
综合类   486篇
预防医学   141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175篇
  3篇
中国医学   238篇
肿瘤学   5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TGF-β1在腺样囊性癌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浸润过程中的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以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TGF-β1刺激ACC-2细胞,MTT法检测ACC-2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蛋白印迹检测ACC-2细胞MAPK(P38、JNK、ERK)的活化及MMP-2表达的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ACC-2细胞中MMP-2的mRNA表达变化。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GF-β1刺激后,ACC-2细胞增殖能力无显著变化(P>0.05),但迁移、侵袭能力增强(均为P<0.01);同时,ACC-2细胞p-ERK1/2、p-P38和MMP-2蛋白表达升高(均为P<0.05),MMP-2 mRNA表达亦升高(P<0.01),但p-JNK1/2蛋白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TGF-β1可增强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活化p-ERK1/2和p-P38,上调MMP-2的表达。TGF-β1/MAPK/MMP-2通路可能参与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侵袭能力的调节。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基质金属蛋白酶2(TGF-β1/ERKl/2/MMP-2)通路在腺样囊性癌(ACC)侵袭和迁移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腺样囊性癌ACC-2细胞株为研究对象.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以及ERK通路抑制剂UO126处理ACC-2细胞.MTT检测ACC-2细胞的增殖情况,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Westem blot蛋白印迹检测ACC-2细胞中ERKI/2的活化及MMP-2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CC-2细胞中MMP-2的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TGF-β1及UO126干预后,ACC-2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变化;TGF-β1刺激可增强ACC-2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增加ACC-2细胞p-ERKI/2和MMP-2蛋白以及MMP-2 mRNA的表达.而UO126阻断ERK磷酸化后,抑制了TGF-β1刺激的增强作用,ACC-2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降低,MMP-2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下降.结论 TGF-β1/ERKl/2/MMP-2通路参与了人唾液腺ACC侵袭和迁移能力的调节.TGF-β1可通过上调ERK1/2,继而上调MMP-2,促进人唾液腺ACC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ERKl/2可能成为人唾液腺ACC侵袭防治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3.
摘要:目的评价直线闭合器在喉癌全喉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比较分析闭合器使用与手工缝合的优缺点。方法收集2012年10月1日~2016年1月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诊治的喉鳞状细胞癌患者71例,按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研究法分为两组,其中闭合器组20例,手工缝合组51例。分析比较两组临床参数,包括手术时间、是否发生咽瘘、手术其他并发症,以及咽瘘与术前气切、术前放疗、切口选择的关系。结果闭合器组出现咽瘘3例(15%),手工缝合组出现咽瘘8例(16%)。两组11例咽瘘患者皮肤切口均采用T型切口,各项临床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癌全喉切除术中采用直线闭合器与采用手工缝合两组咽瘘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临床中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相关护理因素及改进措施。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09年1月—2015年6月因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而住院治疗的100例透析患者为病例组;同期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且未发生内瘘血栓形成透析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收集相关临床及护理资料,分析各因素与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关系,并针对性地进行护理措施改进。结果病例组的糖尿病患病率、穿刺失败率、血肿发生率、定点压迫力度过大、透析后包扎过紧和压迫止血时间〉30min发生率、超滤率和血红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钙磷乘积及D-二聚体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收缩压、低分子肝素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1.417,95%CI(1.196—1.803),P=0.001]、穿刺失败[OR=1.393,95%CI(1.185-1.638),P=0.000]、透析后包扎过紧[OR=1.249,95%CI(1.101—1.416),P=0.001]、透析后压迫止血时间〉30min[OR=8.369,95%CI(1.725—40.596),P=0.008]、收缩压[OR=1.031,95%CI(1.001-1.061),P=0.040]、超滤率[OR=1.490,95%CI(1.146—1.937),P=0.003]、高敏C-反应蛋白[OR=1.594,95%CI(1.085-2.342),P=0.01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9.456,95%CI(2.534—55.040),P=0.007]和D-二聚体[OR=11.711,95%CI(5.310—69.231),P=0.005]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低分子肝素使用[OR=0.101,95%CI(0.017-0.590),P=0.011]是其保护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除与自身代谢因素有关外,还与护理因素关系密切,应严格把握超滤率,提高穿刺成功率,加强健康宣教和术后护理观察,早期发现和预防内瘘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65.
目的:建立小鼠结肠炎模型,予以抑制白介素-1β(IL-1β)的表达,分析IL-1β与溃疡性结肠炎(UC)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建立与人UC相似的葡聚糖硫酸钠(DSS)小鼠结肠炎动物模型,雌性BALB/c小鼠40只分为4组(n=10):正常对照组、DSS模型组、美沙拉嗪治疗组、地塞米松治疗组。正常对照组小鼠自由饮用蒸馏水7天,其余3组小鼠饮用5% DSS溶液7天。从给DSS第3天开始,美沙拉嗪治疗组胃管注入美沙拉嗪20mg·kg-1,每天3次,共5天;地塞米松治疗组给予地塞米松0.1mg·kg-1(0.2mL),腹腔注射,每天1次,共5天。ELISA检测血清IL-1β浓度、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结肠黏膜IL-1β表达变化,观察各组小鼠治疗前后疾病活动指数、结肠病理大体形态评分、组织学病理评分。结果:血清及局部组织检测提示IL-1β在正常对照组中微弱表达,在DSS模型组中表达明显上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塞米松组、美沙拉嗪组IL-1β表达低于DSS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塞米松治疗组、美沙拉嗪治疗组小鼠结肠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IL-1β在小鼠UC中表达上调,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抑制其表达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胃复安对腹腔镜阑尾切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7月四川省色达县人民医院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仅给予常规抗感染、抑酸、补液等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胃复安。以胃肠功能如首次闻及肠鸣音、肛门首次排气排便等作为观察指标,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评价胃复安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闻及肠鸣音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术后出现恶心、呕吐、腹胀例数少于对照组。结论:胃复安可加速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7.
<正>生物节律性(biological rhythms)是指机体内部从分子细胞,器官以及行为的各种水平的生命活动均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进行有规律地循环往复周期性运动。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复杂的哺乳动物都存在生物节律性,它通过协调机体的生理、生化和代谢过程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1]。在哺乳动物中,生物钟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前部的视交叉上核(SCN),生物钟通过眼睛的特殊光感受器感受昼夜光强度的  相似文献   
68.
目的动态监测原发性高血压(EH)血脂指标水平与动态血压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将100例EH患者按照血脂水平分为2组,EH血脂异常患者为观察组(n=60),EH血脂正常患者为对照组(n=40),对2组患者进行动态监测血压与血脂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在24h舒张压标准差(24hDBPSD)、24h舒张压变化系数(24hDBPCV)、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BPSD)、24h收缩压变化系数(24hSBPCV)数值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者水平均与血压变化系数(BPV)呈现正相关(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BPV呈现负相关(P〈0.05)。结论血脂指标水平变化与血压异常具有明显相关性,EH并血脂异常患者TG、TC、LDL-C水平与血压异常呈现正相关;HDL-C水平与连续24h内血压异常呈明显负相关;血压水平与血脂指标水平很可能存在一定的生理联系,为降压调脂需要同时进行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69.
目的分析高血压与高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7年1月一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患者300例,测量患者的血压及血脂水平,分析高血压与高血脂的相关性。结果162例男性患者中高血压和高血脂的发病率分别为23.5%和22.8%,138例女性患者高血压和高血脂的发病率分别为18.8%和18.1%,女性高血压和高血脂的患病几率明显低于男性(P〈0.05),高血脂的阳性率在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中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女性高血压,高血脂患病几率明显低于男性,且随着年龄的增大,高血压高血脂的患病率均变大;高血压与高血脂患病呈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初始压力反应性指数(PRx)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迟发性脑缺血(DCI)的预测价值。方法:aSAH患者220例,根据有无DCI发生分为DCI组(n=60)和非DCI组(n=160)。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SAH后DC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DCI组在改良Fisher分级≥Ⅲ级、Hunt-Hess分级≥Ⅲ级、WFNS分级≥Ⅳ级、脑水肿、手术时机4~7 d、低钠血症、低血红蛋白、低白蛋白血症的患者比例及颅内压(ICP)、动脉压(ABP)、PRx方面高于非DCI组(P<0.05);脑灌注压(CPP)低于非DCI组(P<0.05)。ICP、ABP、CPP、PRx预测DCI发生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30.25 mmHg、88.50 mmHg、40.15 mmHg、0.35。改良Fisher分级≥Ⅲ级、Hunt-Hess分级≥Ⅲ级、WFNS分级≥Ⅳ级、低钠血症、低白蛋白血症、ICP≥30.25 mmHg、ABP≥88.50 mmHg、CPP<40.15 mmHg、PRx≥0.35是影响a SAH后DCI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初始PRx与aSAH后DCI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