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免疫固定电泳检查在M蛋白分型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免疫固定电泳检查在多发性骨髓瘤等M蛋白相关疾病中的应用,及其对M蛋白疾病进行分型鉴定的意义。方法对40例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在我科治疗的40例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生症患者的血清进行免疫固定电泳和血清蛋白定量分析,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所有患者中,IgG型占60.0%(24/40);IgA型占27.5%(11/40),单纯入轻链型占5.0%(2/40);不分泌型占7.5%(3/40)。免疫固定电泳在IgA组和轻链组中,对M蛋白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血清蛋白定量,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免疫固定电泳对M蛋白进行分型鉴定,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的特点,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分型及其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预防性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输注对既往脑卒中老年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161例既往合并脑卒中病史、术后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老年(≥65岁)患者,从入ICU起到术后次日晨随机接受小剂量右美托眯定[0.1μg/(kg·h),右美托咪定组,n=82]或安慰剂(生理盐水)(对照组,n=79)持续输注。采用ICU意识模糊评估法每日2次评估术后7 d内谵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 d内谵妄发生率右美托咪定组(12例,14.6%)明显低于对照组(23例,29.1%,P=0.026)。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输注仍然是术后谵妄风险降低的独立影响因素(OR=0.36,95%C1 0.15~0.89,P=0.027)。试验药物输注期间低血压发生率右美托咪定组(35例,42.7%)明显高于对照组(19例,24.1%,P=0.012),但低血压干预的患者比例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既往合并脑卒中、术后进入ICU的老年患者,术后预防性输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可以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但需监测低血压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73.
胆固醇的吸附氧化行为和AQ薄膜CME测定红细胞膜胆固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Eastman-AQ29D是一种新型碳酸酯类离子交换聚合物,涂在玻碳电极上用于溶出伏安分析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研究了胆固醇在开路下吸附于Eastman-AQ29DCME表面,并在电位扫描中发生氧化的初步机理,测量条件。并提出了直接测量人红细胞胆固醇的方法,线性范围达:14.6mmol·L-1。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MM)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进行血清蛋白、免疫球蛋白定量和免疫固定电泳检测。结果:34例病人血清蛋白电泳检出单克隆蛋白带(M带)IgG型、IgA型、IgM型和游离轻链型的比例分别为67.6%、11.8%、2.9%和14.7%;IgG型I、gA型和IgM型M带多在γ区,游离轻链型多在β区;在轻链型中,κ型58.8%、λ型41.2%,其中IgG型、IgA型以κ型为主,单纯轻链型以λ型为主。免疫球蛋白定量显示:M蛋白所属免疫球蛋白部分显著增高,其它免疫球蛋白显著降低。结论:血清蛋白免疫固定电泳技术能快速、准确地进行MM鉴定,对MM的诊断、病情判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5.
目的 了解芜湖市某医院呼吸道感染病人常见9种病原体的分布,为临床呼吸道传染病的诊疗和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1年5月在该院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者4 513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血清中常见9种病原体的IgM抗体。结果 4 513例患者中601人共计634例次检出至少一种病原体IgM抗体,总阳性率13.32%。其中单一病原体阳性569人,占94.68%,混合感染32人次,占5.32%。肺炎支原体的检出率最高,为511例次,占80.6%。成人检出率前5名依次为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1型、肺炎衣原体、副流感病毒、Q热立克次体;儿童检出率前5名依次为肺炎支原体、副流感病毒、嗜肺军团菌1型、肺炎衣原体、Q热立克次体。成人组与儿童组肺炎支原体、副流感病毒、嗜肺军团菌1型、肺炎衣原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检出率秋冬季高于春夏季节。结论 芜湖市某地呼吸道感染人群肺炎支原体感染和携带率较高,部分存在混合感染,不同病原体的易感人群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