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32篇
  2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1.
脑血管意外引起的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损害,是导致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0f daiyliving,ADL)障碍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对急性期患者往往只重视降颅压、血压以及对症治疗而忽视了康复的早期介入和正确指导。另外,还有不少患者急于恢复功能而自己进行非正规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血清胎球蛋白(Fetuin)A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3水平,并分析其与ESRD临床预后的相关性,认知行为干预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100例65岁以上老年ESRD患者为研究组,随访至2018年3月,中位随访2.83(2.1~3.1)年,50例年龄、性别与研究组相匹配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应用双抗体夹心ABC-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Fetuin A、FGF-23水平,研究组均给予认知行为干预措施,分析干预前后患者血清Fetuin A、FGF-23水平的变化,COX比例风险分析血清Fetuin A、FGF-23与ESRD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相比对照组,研究组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钙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磷、甲状旁腺激素(PTH)、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Fetuin A水平在ESRD患者中明显降低,且在营养不良、存在颈动脉斑块、炎症的ESRD患者中水平明显低于无营养不良、无颈动脉斑块、无炎症的ESRD患者(P0.05);ESRD患者血清FGF-23显著上升,且在营养不良、存在颈动脉斑块、炎症的ESRD患者中水平明显高于无营养不良、无颈动脉斑块、无炎症的ESRD患者(P0.05);与康复干预前对比,研究组干预后血清Fetuin A水平显著上升,FGF-23水平明显下降(P均0.05)。COX风险分析显示:血清Fetuin A(RR为0.234,95%CI:0.028~0.634,P=0.000)、FGF-23水平(RR为5.015,95%CI:2.064~8.048,P=0.000)均是ESRD不良预后的独立因素,其Fetuin A水平越低,FGF-23水平越高,ESRD预后越差。结论 ESRD患者血清Fetuin A、FGF-23水平明显下调,且低水平Fetuin A、FGF-23与ESRD患者营养不良、感染、颈动脉粥样硬化、不良预后均有密切的联系,是ESRD发生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对ERSD患者应重视监测血清Fetuin A、FGF-23水平,并给予适当的认知行为干预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3.
刘雪  卢志山 《广东牙病防治》2011,19(10):559-560
前磨牙根管系统较复杂,上颌第二前磨牙约75%为单根管,双根管比例约24%,3根3根管的报道较少。笔者报告左上颌第二前磨牙3根3根管1例。  相似文献   
94.
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全新的口腔医学人才不仅要掌握完整的理论知识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应具备自我完善、开拓创新、交流协作等多种能力,因此口腔医学教学必须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方面进行改革及创新.在"互联网+"时代下,利用信息技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已成为医学院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混合式教学模式既能充分...  相似文献   
95.
T淋巴细胞分化是一个表型和功能不断改变的渐进过程。T细胞不同分化亚群的抗病毒特征已被较为清晰地揭示,然而在抗肿瘤过程中,这些T细胞亚群的作用和功能研究远不够深入,人们对哪些T细胞亚群能在体内有效地杀伤实体肿瘤知之甚少。2017年美国FDA准入了两款抗CD19 嵌合型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modified T cells,CAR-T)产品上市,为难治性淋巴瘤患者带来了希望。而相较之下,CAR-T在实体肿瘤中的临床应用则相对滞后。近年来深入的T细胞分化研究显示,不同阶段的CD8+T细胞体内外抗肿瘤效应存在较大差异,幼稚CD8+T细胞在沿着干细胞样记忆型T细胞向终末效应型T细胞分化的系列进程中会逐渐丧失自我更新、增殖存活、再活化能力,但细胞毒作用却显著增强。这种CD8+T细胞分化中呈现的效应功能与细胞自我更新、增殖和存活能力的负相关关系,可能是导致CAR T在体外杀伤效能无法准确反映体内抗实体瘤疗效的重要原因。本文就CD8+T细胞各分化阶段的特征,以体外靶向杀伤能力评估临床CD8+CAR-T抗实体瘤疗效的局限性,以及针对这一临床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6.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嵇宇  刘雪 《安徽医学》2008,29(3):308-309
目的通过对125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中34例皮下积液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均采用纵梭形切口,将手术要求范围内的组织整块切除后,用1根硅胶管剪多个侧孔放置于腋下胸壁侧方,引流腋窝处。手术结束时应用负压吸引器通过引流管吸尽皮瓣下积气,再用大量棉垫填压腋窝、锁骨下及前胸壁,使皮瓣与胸壁贴近,胸带加压包扎。手术引流管接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切口处沙袋加压。一般当引流管每日引流量小于10ml时拔管,平均天数为6~9天。若出现皮下积液,根据皮下积液的范围大小及有无拔管等情况,采取调整引流管位置、冲洗引流管使之保持通畅、无菌注射器吸出积液、皮肤重新戳孔放置引流条或引流管接负压吸引等措施,并配合积液部位加压包扎处理。结果皮下积液总体发生率为27%。对出现皮下积液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措施,5~10天后治愈,无1例发生皮瓣坏死。结论乳腺癌术后预防皮下积液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术前严密设计皮瓣,术中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做好皮下积液的充分引流,才能减少甚至防止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97.
痛泻要方是治疗肝脾不和之痛泻的经典方剂,方中防风具有引经作用。该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以正负离子切换,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同时测定大鼠灌胃不同配伍痛泻要方后血浆和组织中4种活性成分,比较不同配伍之间4种活性成分药动学和组织分布差异,探讨防风对痛泻要方主要成分的影响。研究发现,防风可提高芍药苷、橙皮苷的C_(max),AUC_(0-t),AUC_(0-∞),增加肝、脾、脑和小肠中白术内酯Ⅰ、芍药苷、橙皮苷的分布浓度,减少肺中白术内酯Ⅰ和没食子酸的分布;通过计算组织与血浆中的药物浓度比发现,防风可显著提高白术内酯Ⅰ、芍药苷、橙皮苷的脑/血浆比,降低白术内酯Ⅰ、芍药苷的肺/血浆比和芍药苷的脾/血浆比,推测防风可能通过增加痛泻要方有效成分的脑分布发挥引经作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准确分析鉴定患者抗体类型,为其制定更为安全科学合理的输血方案。方法使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分别进行血型正反定型,用Rh血型为ccdee红细胞进行吸收放散试验,再分别用二硫苏糖醇(DTT)处理和未经处理的RhD阳性红细胞与放散液进行反应,鉴定患者所含不规则抗体。结果未经DTT处理的RhD阳性红细胞与放散液反应呈阳性,经DTT处理的RhD阳性红细胞与放散液反应呈阴性。结论患者体内所含不规则抗体为抗-LW,而非抗-D,为其输注用抗球蛋白法筛选出的凝集最弱的RhD阳性红细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9.
目的 验证项目制管理在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前强化培训阶段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项目总目标为指导,调整组织结构,在全面分析项目的基础上,根据子目标拆解项目任务,建立目标导向的任务体系和项目质量监控体制,在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前培训阶段(2019年11月至12月)对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16名参训学生实施项目制管理,待考试结束后对学生的考试通过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6名学生的理论考试通过率为67.2%(78/116),实操考试通过率为92.2%(107/116),双项(理论+实操)考试通过率为63.8%(74/116),双项考试通过率超过了全省总体通过率(63.8% vs. 60.5%)。结论 项目制管理用于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强化培训阶段,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0.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鼻饲给药认知与护理现状,为有针对性地提高鼻饲给药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2012年3—4月采取便利取样的方法对某院4个病区和3个专科监护室工作的83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护士对鼻饲药物认知情况,临床中鼻饲给药护理现状及影响因素,临床护士自评鼻饲药物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培训需求.结果临床护士对于分类鼻饲给药持不甚赞同的态度.目前临床上鼻饲给药操作不规范,仅有34%护士能够做到分类研磨溶解药物,有19%做到喂药前后温水冲管、分类鼻饲药物;主要影响因素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和缺乏这方面的培训.96%的护士认为有必要进行鼻饲给药方面的培训.结论临床护士对鼻饲给药缺乏正确的认识,目前临床上鼻饲给药操作不规范,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提示应认清主要影响因素,采取专题讲座和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药学理论知识培训,完善鼻饲给药操作流程和管理流程,通过鼻饲给药操作示范与考核加大培训力度,科学测算人力需求,研发新型药物,以提高鼻饲给药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