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与HBV血清学标志物之间的关系,了解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510例来自我院门诊就诊者和住院患者血清标本中的特异性抗原抗体,并同时应用荧光定量PCR分析系统测定血清标本中HBV-DNA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经ELISA法与FQ-PCR法检测的510例血清标本中,51例"大三阳"(HBsAg+HBeAg+HBcAb)的血清标本,其HBV-DNA检出数均呈阳性,阳性率为100%,其HBV-DNA的拷贝数范围为105~109/ml;76例"小三阳"(HBsAg+HBeAb+HBcAb)的血清标本,其HBV-DNA检出的阳性率为47.4%,HBV-DNA的拷贝数范围为104~107/ml。结论:HBV-DNA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复制的特异性指标,应用FQ-PCR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其操作简便,定量准确,结果可靠,它比HBV血清学标志物更能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内的存在和真实复制状况,在HBV-DNA感染诊断,特别是药物疗效的观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因此,HBV-DNA与血清学标志物的相互关系是本文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PreS1)抗原检测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73例携带乙型肝炎病毒(HBV)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乙肝5项,HBV PreS1抗原检测,HBV DNA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按试剂说明书操作,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73例HBV患者血清中乙肝标志物不同模式与HBV PreS1抗原、HBV DNA及ALT阳性检出结果,在各组模式中,1组PreS1抗原阳性检出率最高为70.0%。1组与2、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与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eS1抗原与HBV DNA两者之间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时存在着一定的交叉阳性及阴性现象。PreS1抗原的存在与肝功能的损害也有一定的关系。结论PreS1抗原与HBV呈不同程度相关性,是病毒感染复制的指标,较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敏感,对临床判断HBV复制和疾病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动态急性生理学及慢性病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生理学及手术严重性评分(POSSUM)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SAP患者分为手术组(15例)和非手术组45例,非手术组进行APACHEⅡ评分,对手术组进行POSSUM评分,根据评分情况决定继续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观察两种方法与并发症和死亡的关系。结果单次手术组15例,经POSSUM评估并发症发生概率及手术死亡概率分别为(0.37±0.08)及(0.27±0.09)高于多次手术组(11例)的(0.76±0.14)及(0.61±0.15)(t1=3.125,t2=3.211,P〈0.01);手术组死亡率的APACHEⅡ评分与非手术组元显著性差异(Χ^2=2.28,Χ^2=1.98,P〉0.05);存活组46例,APACHEⅡ评分(10.12±6.27),低于死亡组14例的(25.75±7.90)(t=2.525,P〈0.05)。结论动态APACHEⅡ评分能较好判断手术时机,POSSUM评分能较好地预测术后并发症及死亡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44.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部分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管紧张素-Ⅱ(AGT-Ⅱ)的水平变化。方法60例AP患者分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30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组30例,另选健康对照组30例。应用ELISA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TNF-α、IL-6、IL-8、PAF、AGT-Ⅱ比较观察三组间的水平变化。结果SAP组(急性期,恢复期)和MAP组(急性期,恢复期)TNF-α、IL-6、IL-8、PAF、AGT-Ⅱ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SAP组急性期TNF-α、IL-6、IL-8、PAF、AGT—Ⅱ水平均明显高于MAP组(均P〈0.05);SAP组和MAP组恢复期TNF-α、IL-6、IL-8、PAF、AGT-Ⅱ水平均明显低于急性期(均P〈0.05);SAP组死亡者TNF-α、IL-6、IL-8、PAF、AGT-Ⅱ水平均明显高于生存者(均P〈0.05~0.01)。结论TNF-α、IL-6、IL-8、与SAP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SAP组AGT-Ⅱ水平升高较MAP组明显。  相似文献   
45.
目的:分析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合理用药现状。方法通过对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半年内门诊处方进行抽取,分析发现在2159张取样处方中存在309张不合理用药案例,包括抗生素不合理使用、中成药不合理使用、给药时间或剂型剂量不合理使用等三方面具体表现。对各种不合理用药进行了例举,分析得到医生、药师和患者三方面的不合理用药原因,给出了一定的合理用药建议。结果与结论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整改意见,有利于提高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理用药水平,增加临床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6.
用固相方法合成了与胰岛素有关的3个八肽。在高浓度时,H-Phe-Phe-Gly-Glu-Arg-Gly-Phe-Phe-OH和H-Val-Gly-Gly-Glu-Arg-Gly-Phe-Phe-OH具有明显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活力;而H-Val-Cys(SSO3-)-Gly-Glu-Arg-Gly-Phe-Phe-OH则无此活力,这表明前2个八肽在空间构象上与胰岛素受体结合部位有部分相似.然而.它们都没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47.
使用一种随机引物“Pz(CGGCCGGTA)对正常Wistar雄性大鼠DNA基因组进行RAPD-PCR分析,扩增产物呈现出多态性DNA图谱,其中DNA片段分子大小依次为:1439、1334、1122、708、575、537、479、316cP。RAPD-PCR技术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48.
使用一种随机引物“P2(CGGCCGGTA)对正常Wistar雄性大鼠DNA基因组进行RAPD-PCR分析,扩增产物呈现出多态性DNA图谱,其中DNA片段分子大小依次为:1439、1334、1122、708、575、537、479、316bp。RAPD-PCR技术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49.
目的分析新生儿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征,为治疗新生儿败血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14-01~2014-12新生儿血培养的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血培养阳性率为6.2%(280/4512)。280份标本共检出295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共212株,占71.9%(212/295),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占59.0%(174/295);革兰阴性杆菌69株,占23.4%(69/295);其他病原菌14株,占4.7%(14/295)。CNS对青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苯唑西林耐药率为60.0%~100.0%,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呋西地酸、呋喃妥因、米诺环素耐药率低,为0.0%~15.8%。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呋辛耐药率高,为79.5%~97.4%。结论新生儿血培养病原菌以CNS为主,CNS及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应加强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0.
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与德、智、体三方面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总结创建青少年健康教育基地,有效开展青少年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积极探讨创新开展学校健康教育的发展思路。本文通过总结创建青少年健康教育基地,有效开展青少年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积极探讨创新开展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