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18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目的:观察缺血性中风从“痰瘀”论治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液流变学、血脂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缺血性中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加味化痰活血汤,2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血脂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值为(3.50±1.06),高于对照组的(2.37±0.49)(P0.05);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结论:以“痰瘀”为主论治缺血性中风思路正确,方选加味化痰活血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2.
快速治愈灰指甲45300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七一医院马芙蓉灰指甲有碍美观,又影响指甲功能,现将我们快速治愈灰指甲的方法介绍如下:准备1个比手指稍粗的广口瓶,瓶内倒入葛洪脚气水,液量以能浸没整个指甲为宜。先用温水将指(趾)甲泡软,剪去指甲外壳较硬较厚的...  相似文献   
73.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耐药机制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菌株,并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改良碳青霉烯类灭活试验(m CIM)筛查菌株碳青霉烯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基因测序方法检测菌株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共收集到24株CRE,其中13株为肺炎克雷伯菌,11株为阴沟肠杆菌,mCIM阳性率均为100%。13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有10株携带bla_(KPC-2)基因,1株携带bla_(NDM-1)基因,1株携带bla_(NDM-4)基因,1株未检出bla_(KPC)、bla_(IMP)、bla_(VIM)、bla_(NDM)及bla_(OXA)基因;11株阴沟肠杆菌均携带bla_(NDM-1)基因。MLST结果显示13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有12株为ST11型,1株为ST571型;11株阴沟肠杆菌均为ST93型。结论研究涉及的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机制为携带bla_(KPC-2)基因,优势序列分型(ST)为ST11;阴沟肠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机制为携带bla_(NDM-1)基因,优势ST为ST93。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CRE的传播。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外鼻骨折的类型及分布,探究外鼻骨折对鼻中隔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因鼻外伤行鼻骨CT检查并最终确诊为外鼻骨折的患者60例,于计算机PACS系统上对该组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进行观察及测量。结果:60例鼻外伤患者中共90侧出现外鼻骨折,其中鼻骨骨折58侧(64.4%),上颌骨额突骨折16侧(17.8%),二者同时骨折16侧(17.8%)。60例患者中,30例为单侧外鼻骨折,其中伴外伤性鼻中隔偏曲14例,占46.7%;30例为双侧外鼻骨折,伴外伤性鼻中隔偏曲26例,占86.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骨折仅累及鼻骨或上颌骨额突者24例,伴外伤性鼻中隔偏曲11例,占45.8%;骨折同时累及鼻骨和上颌骨额突者36例,伴外伤性鼻中隔偏曲29例,占80.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外鼻骨折分型:I型(单侧鼻骨折)16例,其中Ia型(鼻骨或上颌骨额突骨折)15例(25.0%),Ib型(鼻骨及上颌骨额突均骨折)1例(1.7%);Ⅱ型(双侧外鼻骨折)4例,其中Ⅱa型(鼻骨或上颌骨额突骨折)2例(3.3%),Ⅱb型(鼻骨及上颌骨额突均骨折)2例(3.3%);Ⅲ型(伴外伤性鼻中隔偏曲)40例(66.7%)。结论:外鼻骨折患者中伴有外伤性鼻中隔偏曲的比例较高,对症状较重或对外形有较高需求的患者,应于骨折1个月内同时行鼻内镜下外鼻整复术及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可以得到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5.
目的:对合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人工耳蜗植入的手术方式和手术分期进行总结和探讨,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9—06—2013-03期间我院行合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人工耳蜗植入6例语后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分期选择、手术技巧、可能存在的风险及疗效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6例患者中3例接受1期颞骨岩部次全切除、人工耳蜗植入术。3例1期接受颞骨岩部次全切除,4~6个月后2期行人工耳蜗植入术。6例患者随访时间3~12个月。全部接受人工耳蜗植人手术未出现并发症,获得良好的开放语言识别能力。结论:对于合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人工耳蜗植入,分期手术作为首选,1期人工耳蜗植入存在潜在的风险,应该慎重采用。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彻底清理病变,这对手术技巧和显微镜等手术设备提出较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76.
耳鸣对患者日常影响调查及耳鸣活动问卷的信度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耳鸣对患者日常影响,为耳鸣咨询提供参考和依据.检验耳鸣活动问卷(tinnitus activity questionnaire,TAQ)的可信度(reliability),为TAQ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我院2008~2010年门诊耳鸣患者,耳鸣持续时间长于3个月者195例接受TAQ调查,以了解耳鸣对患者日常生...  相似文献   
77.
[新指南背景] 1994年制定的分泌性中耳炎(OME)临床指南是针对1~3岁儿童,不伴有颅面及神经系统发育异常.而新的指南则针对2月~12岁患儿,伴有或不伴有发育异常(言语语言发育)及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上颌窦分隔对鼻内镜手术的意义.方法 2006年5月至12月对592例成年鼻部疾病患者行水平位鼻窦CT扫描,并行冠状位或矢状位重建,在医学数据影像及网络(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medicine,DICOM)数据格式下由观察者反复调整窗宽、窗位至达到上颌窦分隔最佳分辨率为准,在计算机上观察分析CT图像.结果 592例鼻部疾病患者的影像资料显示,19例(3.2%)存在上颌窦冠状位完全分隔,其中单侧16例(2.7%),双侧3例(0.5%).在上颌窦冠状位完全分隔变异的19例患者中7例为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发生率为36.8%.分隔前方的上颌窦腔引流至中鼻道,后方窦腔引流至上鼻道,分隔前后可独立或共同发病.结论 观察上颌窦冠状位完全分隔,首选水平位鼻窦CT,鼻内镜手术时宜采取上鼻道径路处理分隔后方窦腔及翼腭窝病变.  相似文献   
79.
局部变应性鼻炎(LAR)是近年来新提出的一种变应性鼻炎(AR)表型,为非特应性患者中出现的鼻腔局部I型变态反应。患者有鼻痒、喷嚏、流涕、鼻堵等症状及鼻腔局部特异性IgE(sIgE)和(或)鼻腔变应原激发试验(NPT)阳性,可向AR转化并合并哮喘、结膜炎。虽皮肤点刺实验(SPT)及血清sIgE无阳性结果,但该类患者对变应原免疫治疗有效。目前对于LAR这一概念的认识还较初步,本文对LAR的概况、诊断、病理、免疫机制、治疗及与其他特异性疾病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0.
目的对慢性鼻窦炎患者的“鼻涕倒流”、“咳嗽”症状和术前鼻窦CT进行分析,评价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5年6月间因慢性鼻窦炎拟行鼻内镜手术的63例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症状做SNOT-20(Sino-Nasal Outcome Test 20)量表评估,并对其术前CT冠状位骨窗进行Lund-Mackey评分,比较不同的CT评分与SNOT-20量表中“鼻涕倒流”、“咳嗽”症状评分之间的异同,研究症状评分与CT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前“鼻涕倒流”症状的SNOT-20量表评分与后组鼻窦CT的Lund-Mackey评分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r为0.714(P<0.01),与前组鼻窦CT的Lund-Mackey评分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r为0.173 (P>0.05);“咳嗽”症状的SNOT-20量表评分与后组鼻窦和前组鼻窦CT的Lund-Mackey评分之间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213(P>0.05)和0.097(P>0.05)。结论“鼻涕倒流”症状与后组鼻窦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