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α-干扰素联合脂多糖在体外对髓系白血病(AML)细胞系U937、HL60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α-干扰素和(或)脂多糖对U937、HL60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α-干扰素和(或)脂多糖对U937、HL60细胞的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1)单用α-干扰素或脂多糖组较对照组能显著地抑制U937、HL60细胞的增殖、增加细胞的凋亡率和增加G1期细胞(P<0.05).(2)α-干扰素联合脂多糖组较单用α-干扰素或脂多糖组及对照组均能显著地抑制U937、HL60细胞的增殖、增加细胞的凋亡率和增加G1期细胞(P<0.05).结论 α-干扰素联合脂多糖对白血病细胞增殖抑制及凋亡促进有协同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22.
不同治疗方案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1997~2008年收治的可评估的老年AML患者67例,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标准化疗组、姑息治疗组及保守支持组,并进行治疗效果、毒副作用的比较和单因素的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67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4.2个月。20例(29.9%)获得完全缓解(CR),中位生存期为7.5个月;未缓解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7例采用标准剂量诱导化疗的有14例(51.9%)获得CR,中位生存时间为5.5个月;31例采用姑息治疗的有6例(19.4%)获CR,中位生存时间为3.9个月;9例仅给予保守支持疗法的CR率为0%,中位生存时间为0.9个月;缓解率的比较及生存分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标准方案组毒副作用较姑息治疗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AML患者采用标准化疗可取得较高的CR率及长期生存率,但毒副作用也大;治疗需个体化。  相似文献   
23.
目前我国约有300万以上白内障盲人需要手术复明[1].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ECCE)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PC-IOL),因其并发症少及较好地解决眼球的屈光问题,而成为白内障的主要复明手段,它使得绝大多数白内障患者术后重见光明,但仍有少数术后视力低下者.本文旨在寻找导致术后低视力的原因,探讨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4.
作者自1993年以来采用利多卡因球结膜下注射代替球后注射行抗青光眼手术,取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避免了球后麻醉的并发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趋化因子受体CCR1、CCR5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骨髓基质细胞、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KM3、SKO007、XG-6中的表达及介导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对瘤细胞与基质细胞的黏附。方法:选择2004-08/2006-07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住院的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中位年龄56岁,经国内统一标准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患者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①实验方法:取样本进行骨髓单个核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KM3、SKO007、XG-6从外室传代引进后,在含体积分数为0.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中培养,每3天更换1次培养液,本实验用的细胞均处于对数生长期。②实验评估:半定量RT-PCR及Western-blot技术检测骨髓瘤骨髓单个核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及骨髓瘤细胞系KM3、SKO007、XG-6中的CCR1、CCR5表达;MTT微量酶反应比色法定量检测瘤细胞与基质细胞的黏附。结果:①约43.8%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及2/3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均表达CCR1、CCR5两种受体,约6.25%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仅表达CCR1受体,且大部分能在蛋白质水平上进一步得到鉴定。②加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单抗、CCR1和/或CCR5单抗组,KM3、SKO007、XG-6细胞与基质细胞的黏附作用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单抗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部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表达CCR1、CCR5两种受体,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可能是运用CCR1、CCR5两种受体来介导瘤细胞与基质细胞的黏附。  相似文献   
26.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开展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以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MM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治疗等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治疗前后患者M蛋白量、骨髓浆细胞比例以及血红蛋白浓度变化情况,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探讨应用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化疗的治疗疗效。结果对初发和复发难治病例的总有效率为62.96%,平均血红蛋白浓度、骨髓浆细胞比例以及血M蛋白量三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小剂量沙利度胺治疗中出现如下不良反应:便秘腹胀21例,乏力20例,周围神经病变10例,皮疹瘙痒5例,颜面水肿4例。反应均较轻微,经对症处理后均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均缓解,可坚持服药。结论低剂量沙利度胺联合化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轻,此种方法治疗MM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诱导化疗后外周血WBC下降的最低值、到最低值的时间及持续低值的时间对老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疗效及生存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新发老年AML患者71例,采用回顾性分析,运用χ2检验、Log-rank检验上述3项指标与老年AML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71例老年AML患者,治疗1疗程后骨髓完全缓解28例(39.44%),部分缓解19例(26.76%),未缓解17例(23.94%),死亡7例(9.86%);总体存活率≥3年8例(11.27%),≥年17例(23.94%),≥1年34例(47.89%);诱导化疗后,其中低白细胞组与高白细胞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86%、12.68%)及存活率(分别为8.45%、11.27%)均低于中白细胞组患者(分别为16.90%、15.4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3.32、1.22,P值分别为0.77和0.54);化疗后短时间组、长时间持续组患者,其骨髓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2.68%、16.90%)和存活率(分别为8.45%、12.68%)均低于长时间组、短持续时间组患者(其完全缓解率和存活率分别为26.76%、22.54%),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5.57、11.71及4.85、9.54,P值分别为0.001、0.01及0.03、0.04).方法 WBC下降到最低点所需时间<10 d及白细胞持续低值时间>3 d是老年AML诱导化疗后预后不良的两项指标.  相似文献   
28.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开展小剂量阿糖胞苷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学改变、细胞遗传学改变,探讨小剂量阿糖胞苷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完全血液学缓解(CHR)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1年后获得CCR4例,PCR6例,MCR5例;对照组中1年后获得CCR2例,PCR4例,MCR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LD-Ara-C联合IFNα-2b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缓解率和主要细胞遗传学反应率,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可作为无条件施行骨髓移植条件下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方法。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1例(56只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56只眼眼轴长度26.09~32.24mm,其中26.09~29mm者41只眼,〉29mm者15只眼。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随诊时间3个月~2年。结果眼轴≤29mm组术后1个月视力≥0.5者37眼,占90.24%;眼轴〉29mm组术后1月视力≥0.5者7只眼,占46.67%(P〈0.05)。无角膜失代偿及视网膜脱离。影响术后视力主要原因为高度近视所致眼底病变。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具有视力恢复较好、矫正屈光不正等优点,是高度近视白内障较有效、安全、理想的手术方式,眼轴〉29mm组恢复程度较差,但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30.
王晓桃  莫东华  陈蓓莉  刘冯 《华夏医学》2007,20(6):1190-1192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分期,反映近期疗效的指标,比较预后相关参数与Durie-Salmon(DS)分期及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ISS)分期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对137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DS分期与ISS分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血红蛋白(Hb)、β2-微球蛋白(β2-MG)、白蛋白(ALB)、骨损分、血肌酐(Scr)、M蛋白的比例(轻链型、IgD和IgE型除外)与DS分期及ISS分期均相关(P均≤0.05);Hb、β2-MG、Alb、骨损分是影响疗效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ISS分期较DS分期简单易行,同样能较好地反映体内瘤负荷及预后,动态测定Scr、β2-MG、ALB对治疗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