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47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6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应用杂交瘤技术建立了三株分泌牙龈类杆菌单克隆抗体的细胞系CY—4、CY—5和CY—6。CY—4、CY—5和CY—6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均属IgM,能与牙龈类杆菌内毒素发生特异性结合,且经ELISA证实具有较高的种特异性。该3株杂交瘤细胞体外培养7个月余和冻存3个月后复苏培养仍能稳定地分泌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菌(Porphyromonasgingivalis)脂多糖诱导人粒细胞HL-60分泌IL-lβ、TNF-α、IL-6能力差异及其相关T0u样受体和信号通路。方法采用酚水法提取牙龈卟啉菌ATCC33277株脂多糖(Pg—LPS)。采用ELISA试剂盒定量检测Pg—LPS作用的HL-60细胞分泌IL-lβ、TNF-α和IL-6水平。采用TLR2或心单克隆抗体阻断试验联合ELISA检测,了解Pg—LPS结合靶细胞上Toll样受体的类型。采用JNK、P38MAPK和NF-kB通路特异性阻断剂的阻断试验联合ELISA检测,了解Pg—LPS诱导HL-60细胞分泌IL-lβ、TNF-α和IL-6的相关胞内信号传导通路。实验中采用大肠杆菌O111:B4脂多糖(E-LPS)作为对照。结果1μg/ml Pg—LPS分别作用2,4、48和48h或1μg/ml E—LPS分别作用48、48和72h,HL-60细胞分泌的IL-1β、TNF-α和IL-6水平明显升高(P〈0.01);Pg—LPS诱生的TNF-α最高浓度与E-LPS相近(P〉0.05),但诱生的IL-Iβ和IL-6最高浓度明显高于E—LPS(P〈0.05)。TLR2单抗可抑制Pg—LPS诱导HL-60细胞分泌IL-lβ、TNF-α或IL-6的活性(P〈0.05),但BLPS诱导HL-60细胞分泌上述3种细胞因子的活性仅可被TLR4单抗所抑制(P〈0.05)。Pg—LPS诱导HL-60细胞分泌IL-lβ、TNF-α和IL-6的信号通路分别为JNK和NF-kB、JNK和P38MAPK及NF-kB、JNK和P38MAPK(P〈0.05),E-LPS则分别为JNK和P38MAPK及NF-kB、P38MAPK和NF-kB、P38MAPK和NF-kB(P〈0.05)。结论Pg—LPS诱导HL-60细胞分泌IL-lβ、TNF-α和IL-6活性高于E-LPS。TLR2和11尉分别可能是Pg—LPS和E-LPS的受体。Pg-LPS诱导HL-60细胞合成上述细胞因子的信号传导通路与E-LPS明显不同,不同细胞因子合成的胞内信号传导通路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3.
目的 建立慢性牙周炎(CP)龈下标本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的PCR检测方法,了解不同患牙龈下菌斑中Pg基因型的差异。方法 采用培养法分离不同患牙龈下菌斑中Pg,同时采用PCR进行Pg 16S rDNA基因、prtC基因和fimA基因的检测。部分扩增产物T-A克隆后测定核苷酸序列。结果 61例患者122个龈下菌斑标本中,Pg 16S rDNA、prtc和fimA分别扩增的阳性率依次为90.6%、81.9%和78.0%,联合扩增的阳性率高达98.4%,培养法阳性率仅为31.1%。30.0%(18/60)患者不同牙位龈下菌斑中的Pg基因型不一致。Pg 16S rDNA、prtC和fimA扩增片段与文献报道的核苷酸序列比较,同源性98.62%-100%。结论 所建Pg PCR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慢性牙周炎龈下标本中Pg的快速临床诊断。部分CP患者可被不同基因型的Pg菌株同时感染。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急性脊髓炎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方法:随机将该院治疗的62例急性脊髓炎患者分为干预组和传统组,分别31例,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传统组给予传统护理,观察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急性脊髓炎患者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后可提升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脂多糖(LPS)诱导人单核-巨噬样细胞THP-1分泌IL-1β、TNF-α、IL-6能力及相关Toll样受体(TLR)的差异. 方法 采用酚水法提取Pg ATCC33277株脂多糖(Pg-LPS),并用红外光谱法和鲎试验进行鉴定.采用ELISA试剂盒定量检测Pg-LPS作用的THP-1细胞分泌IL-1β、TNF-α和IL-6水平.采用TLR2或TLR4单克隆抗体阻断试验联合ELISA检测,了解Pg-LPS结合靶细胞上Toll样受体的类型.实验中采用大肠杆菌0111:B4株脂多糖(E-LPS)作为对照. 结果 1μg/ml Pg-LPS作用THP-1细胞,分别于0.5、6和6 h检测分泌IL-1β、TNF-α和IL-6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TLR2或TLR4单抗均可有效阻断Pg-LPS作用的THP-1细胞分泌IL-1B或IL-6(P<0.05),但仅,ILR2单抗显示了阻断TNF-α分泌的作用(P<0.05).E-LPS诱导THP-1细胞分泌上述3种细胞因子的活性仅可被TLR4单抗所阻断(P<0.05). 结论 Pg-LPS诱导THP-1细胞分泌IL-1β、TNF-α和IL-6活性略高于E-LPS,TLR2而非TLR4是Pg-LPS介导靶细胞分泌上述细胞因子的主要受体.  相似文献   
96.
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伴放线放线杆菌基因型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龈下菌斑标本中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Aa)PCR检测方法,了解慢性牙周炎患者不同牙位的龈下菌斑中Aα 的感染率及其优势基因型。方法:61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每例采取2个不同牙位共122份龈下菌斑标本,采用培养法分离Aα菌株,以PCR或多重PCR检测16SrDNA基因、lktA基因和fap基因,部分扩增产物克隆后测序。结果:在11例患者的11份龈下菌斑标本中分离到Aα菌株。122份龈下菌斑中Aα16SrDNA、lktA、和fap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4.4%、75.4%、和50.0%。38.8%的患者(19/49)不同牙位龈下菌斑中检出的Aα基因型不一致。Aα有4种基因型,其优势基因型是16SrDNA^ /lktA^ /fap^ ,其次为16SrDNA^ /lktA^ /fap^-。部分标本上述3种基因的扩增片段与文献报道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3.75%-100%。结论:建立的PCR或多重PCR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适用于龈下菌斑标本中Aα的快速检测。慢性牙周炎患者Aα感染率较高,并存在优势基因型,部分患者可被不同基因型的菌株同时感染。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牙龈紫质单胞菌脂多糖(Pg-LPS)诱生IL-1、TNF、PGE和激活破骨细胞的活性,了解破骨细胞激活机制。方法:用酚水法制备Pg-LPS,采用层析法分离Pg-LPS诱生的IL-1、TNF和PGE,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Ca^2 离子浓度,用组织化学法检测牙周膜中酸性磷酸酶和碳酸酐酶。结果:Pg-LPS能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或人牙周组织细胞分泌IL-1、TNF和PGE。这些细胞因子的产量在一定范围内随Pg-LPS浓度(0.5-5.0mg/L)增高而增加。IL-1、TNF和PGE能促进SD大鼠头盖骨Ca^2 离子的释放,但以PGE的活性最强。Pg-LPS注射的SD大鼠牙周膜中酸性磷酸酶和碳酸酐酶数量明显升高(P<0.01)。SD大鼠牙周膜中活化的破骨细胞数量随Pg-LPS注射次数增加而明显增多(P<0.01),但由于未活化破骨细胞数量也随之增多而使破骨细胞活化率稳定在65%左右。结论:Pg-LPS具有很强的诱导人PBMC和人牙周组织细胞产生IL-1、TNF或PGE的作用,这种作用在一定的范围内呈剂量依赖型、Pg-LPS可有效地激活破骨细胞,其激活机制可能与碱性磷酸酶和碳酸酐酶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98.
目的 :为了探讨种植体周围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明确其龈下优势厌氧菌群。方法 :运用厌氧培养技术 ,对 33例 39颗种植体周围炎病例及 2 0例 2 2颗健康种植体的龈下厌氧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两组厌氧菌检出率分别为 89 7%与6 3 6 % ,有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 :本文认为种植体周围炎是种植后细菌再定植过程中的一种菌群失调症 ,G-厌氧菌尤其杆菌为其龈下优势厌氧菌群。  相似文献   
99.
本文总结1例神经外科高龄患者置入中长导管进行静脉输液后第6天并发导管相关性血栓,第20天并发血栓性堵塞,致导管失功后安全拔管的治疗过程,并对该患者中长导管并发血栓性堵塞致非计划性拔管个体、医源性及其他因素等原因进行综合分析。该患者为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高危人群,通过严密观察、全面评估、选择合适时机后安全拔管,进而总结出包括密切观察病情、规范导管护理维护、强化健康宣教效用、预警继发性并发症发生等预防对策的护理经验。本文通过对中长导管并发血栓性堵塞致拔管的典型案例进行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总结,为以后治疗、护理、预防中长导管相关性血栓提供临床实践循证参考依据,确保导管安全应用,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专科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究榆苋方保留灌肠对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Pxr、NF-κB及炎症因子和结肠黏膜的影响。方法 选取Wista大鼠(SPF级)成年大鼠53只,体质量200~220 g,扬州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雌雄各半,适应性饲养1周后建立UC大鼠模型,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低剂量治疗组、中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阳性对照组等,空白对照组8只,余每组9只。空白对照组不建模,其余组别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模型组不使用干预治疗药物,低剂量治疗组、中剂量治疗组、高剂量治疗组分别使用榆苋方不同剂量药物保留灌肠,阳性对照组使用柳氮磺吡啶灌肠。治疗14 d后观察结肠黏膜损伤情况,结肠黏膜中白细胞介素(IL)-10、干扰素(INF)-γ水平变化,以及Pxr mRNA、NF-κB p65 mRNA、IκB-α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UC大鼠模型组、SASP组、榆苋方各剂量组INF-γ水平显著升高,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5);经榆苋方治疗后,随着给药剂量逐渐增高,INF-γ水平明显降低(P<0.05),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