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探讨双额叶脑挫裂伤致中央脑疝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湘潭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03年7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45例双额叶脑挫伤致中央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5例患者有44例手术治疗,1例非手术治疗,所有患者伤后3个月行GOS评分,25例Ⅰ期(间脑期)患者有20例4~5分,5例3分,无1例死亡;10例Ⅱ期(中脑桥脑上部期)患者有6例4~5分,3例3分,1例2分,无1例死亡;6例Ⅲ期(桥脑下部-延髓上部期)患者有2例4分,2例3分,1例2分,1例死亡;4例Ⅳ期(延髓期)患者有1例2分,3例死亡。结论重视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中央脑疝间脑期临床表现,及早双侧或单侧额部去骨瓣开颅手术,可降低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双额叶脑挫裂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42.
三步点扳法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腰腿痛原因之一,治疗困难,易于复发.作者自2000年4月~2005年3月,采用三步点扳手法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评估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对不同类型冠心病的治疗效果。 方法  1995年 12月~2 0 0 2年 11月连续 12 3例冠心病患者接受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内支架植入治疗 ,分析不同类型冠心病植入支架的效果。 结果  12 3例中成功 119例 ,总成功率 96 .7%,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非 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段抬高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成功率分别为 10 0 %、10 0 %、95 .5 %、83.3%。本组病例 B型以上血管病变占 84.4%,病变成功率 97.4%。 结论 冠脉内支架植入可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冠心病 ;应适时对其进行冠脉造影的血管评价 ,以免延误血管再通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总结不同损伤情况下腓骨骨折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09—2011年在本院治疗的182例包含腓骨骨折患者,对腓骨骨折类型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所有患者20例行石膏托固定,162例行手术治疗,其中37例合并的腓骨骨折未行固定。治疗总体优良率90%。结论:在不同的损伤情况下,对腓骨骨折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比较微创穿刺术(MPO)与钻孔引流术(TDO)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方法 本院收治64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30例,钻孔组34例,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术后3d及7d血肿清除率和术后1月复发率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微创穿刺术后气颅的发生率低于钻孔引流术,分别为6.6%和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新鲜出血、颅内感染、深部脑组织损伤、术后3d及术后7d血肿清除率和术后1月复发率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微创穿刺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优于钻孔引流术,具有术后气颅发生率低、创伤轻微等优点.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分析32例接受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和术后并发症,术中术后应用药物对并发症进行预防及处理。结果本组动脉瘤夹闭术后脑血管痉挛13例(40.63%),脑积水2例(6.25%),颅内血肿3例(9.38%),低钠血症11例(34.38%),高钠血症6例(18.75%),低钾血症11例(34.38%),颅内感染2例(6.25%)。结论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的并发症主要有:脑血管痉挛、脑积水、颅内血肿、颅内感染、电解质紊乱等,术中操作及术后合理的治疗措施是减少并发症及其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49.
[目的]评估植骨LCP钢板内固定治疗长骨骨折术后骨不愈合的疗效.[方法]对21例长骨干骨折术后骨不愈合患者,均采用植骨LCP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获平均17.6个月(12~30个月)的随访,20例(占95.2%)患者骨折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6.2个月(4-12个月).并发症情况:桡神经损伤1例,骨折不愈合1例.[结论]植骨LCP钢板固定是治疗长骨骨折不愈合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0.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索补肾活血汤"从虚从瘀"治疗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内在分子机制。方法将补肾活血汤中的药物在TCMSP、Batman-TCM、化学数据库、TCMID数据库和知网上收集相关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然后对靶点进行基因注释;对Gene Cards和OMIM数据库进行疾病相关靶点检索,获取其对应靶点;然后通过Cytoscape3.7.2软件将药物成分、疾病及靶点的对应关系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可视化,并从String数据库获取交集靶点数据,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利用R语言软件对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对核心化合物及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获取补肾活血汤活性化合物171种,共筛选出11个核心成分,预测出对应靶点166个; OP相关靶点1 335个,两者的交集基因共54个;利用PPI蛋白网络共筛选到13个核心靶点蛋白; GO和KEGG富集分析分别得到279个、63个富集结果;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补肾活血汤治疗骨质疏松过程中,其核心化合物豆甾醇与MAPK1、PPARG以及β-谷甾醇与PPARG具有良好的结合性能。结论补肾活血汤通过营养支持、免疫调节和抗炎、损伤修复等方面发挥其重要作用,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阐释了其"从虚从瘀"治疗骨质疏松的内在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