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84篇
内科学   122篇
特种医学   150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篇
  2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迎接心脏磁共振成像新技术挑战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相似文献   
82.
甲状腺癌相关基因的检测对甲状腺癌早期诊治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发现,ras基因的点突变在甲状腺肿瘤中发生率可高达40%;ret基因重排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密切相关;抑癌基因p53的失活与甲状腺癌有关;erbB-2基因突变亦可在甲状腺癌中检测到,但其在甲状腺癌中的作用还不十分明了。甲状腺癌中检测到BRAF基因第15外显子-1 796位点T/A转换,且突变率可高达40%左右,国内尚无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83.
中国国民体质调查中超重肥胖率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我国国民健康状况,影响健康的因素,及近几年国民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方法:选取2000、2004、2006、2009年“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中的18—60岁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地区、性别、特征研究对象健康状况,低重率及超重肥胖率的变化趋势。结果:2000--2009年我国国民体质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各年龄段上升指数有所不同,但偏低体重率下降到5.8%,超重肥胖率却直线上升到39.6%。结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国民体质指数从而预防超重肥胖及相关疾病,是目前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面临的严峻考验和重要挑战。  相似文献   
84.
患者女,28岁,阵发性心悸半年,加重半个月。既往尤手术史、外伤史,10余年前有长期发热病史。查体心尖部可闻及4级/6G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窦性心律,T波倒置。X线胸片:两肺淤血,左心房、左心室增大,左心缘下段局限性向外膨凸.内可见钙化影。心胸比0.66。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心肌淀粉样变性临床表现及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心肌淀粉样变性患者,其中3例经心脏移植,2例经心内膜活检证实.5例患者均经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和MR检查.结果 5例均确诊为心肌淀粉样变性,男女比例为4∶1,5例患者均有心电图异常;X线胸片3例有肺淤血,5例心脏增大,3例伴有少至中、大量胸腔积液;超声心动图示心房扩大,左心室壁肥厚,心室舒张受限,部分出现心肌回声增强;MRI表现为左心室壁普遍增厚,但以室间隔增厚为主,左心室射血分数32.5%±15.0%,限制性心室舒张期充盈受限;延迟增强MRI 4例表现为全心心内膜下为主的弥漫性粉尘样强化,同时累及乳头肌,其中3例患者室间隔左、右心室壁心内膜下均出现强化,在室间隔形成"斑马征",1例表现左心室透壁性强化,自内向外强化程度渐弱.结论 MRI"一站式"扫描能够全面显示心肌淀粉样变性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心肌弥漫性粉尘样强化和"斑马征",在心肌淀粉样变性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经临床综合诊断确诊为孤立性心肌致密化不全(IVNC)的患者,分析MRI特征。方法:利用心脏MRI对30例IVNC患者的左心房、室径线及左心功能进行分析,将左心室划分为17节段,对致密化不全的节段计数,测量左室各节段致密化心肌(C)和非致密化心肌(NC)的厚度,计算NC/C比值。并分析延迟增强扫描后左心室各节段心肌的强化特点。22名成人健康者纳入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心脏MRI显示IVNC患者左心房、室扩张,有球形化的趋势〔球形指数(SI)=0.74±0.11〕;左室射血分数(LVEF=32.8±13.6)下降;IVNC患者致密化不全的节段数为9±2。所有IVNC患者的心尖段(第17节段)均受累,其他最常见的受累节段为侧壁中段、心尖段(第16、12、11节段),而室间隔基底段、中段(第2、3、8、9节段)未见受累。IVNC患者最常发生致密化不全的节段其致密化心肌厚度变薄,而不发生及很少发生致密化不全的节段,其致密化心肌厚度与正常对照组对应节段室壁厚度无差别。IVNC患者NC/C比值为3.2±0.8。延迟增强扫描发现11例IVNC患者共68个节段室壁有延迟强化。结论:心脏MRI既能清楚显示左室各节段(尤其是心尖部)的非致密化心肌,又能准确测量NC/C比值,是诊断IVNC的理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7.
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扫描不仅无电离辐射,且与超声、CT及核素等常见的无创性检查相比,其空间和时间分辨率的组合堪称最佳。不仅如此,CMR具有大视野、多成像序列、高度的组织分辨力及不断呈现的新方法、新技术,  相似文献   
88.
近年来,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技术日臻成熟,高性能的成像设备使得冠状动脉清晰成像成为可能,CCTA正在成为无创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方法.对比常规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CCTA能无创提供冠状动脉病变与否的证据,更容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然而,现阶段CCTA具有阴性预测值高、阳性预测值低、时间分辨率低以及辐射性损害四大特征,因此对医患双方又是一把"双刃剑".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应当充分发挥CCTA的优势,尽可能避免其不足,从而保证CCTA在我国规范化开展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纵向弛豫时间定量(T1mapping)成像对肥厚型心肌病(HCM)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按诊断标准入选48例HCM患者和18名健康志愿者,分别行常规延迟强化(LGE)检查与T1 mapping成像,按HCM LGE有无及程度,分为LGE远处正常区、LGE边缘区、LGE区(分为晕状LGE与典型斑片状LGE),分别测量2组心肌对比剂增强后T1值的变化率并进行卡方检验、两两对比及ROC曲线分析.结果 健康志愿者T1值变化率与HCM远离LGE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8 ±3.19和3.36 ±2.77,=0.98,p>0.05),与LGE周边区(13.51±5.67)、晕状区(17.70±5.57)、斑片区(36.62±8.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28、17.13和47.48,P值均<0.01);远处正常区(3.36 ±2.77)与LGE周边区、晕状区及斑片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9.64、20.76和56.64,P值均<0.01);LGE周边区与LGE晕状区和斑片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12和39.90,P值均<0.01);LGE晕状区与斑片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3,P<0.01).ROC曲线提示T1 mapping成像较传统LGE成像有更大的曲线下面积(0.974±0.050和0.751±0.180).结论 HCM纤维化常见,且受累心肌的纤维化程度不一,T1 mapping成像能对HCM患者心肌纤维化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能够发现处于纤维化早期的病变.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比较99Tcm-MIBI SPECT/18F-FDG PET心肌灌注/代谢显像与心脏MRI延迟增强成像2种影像学方法评价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心肌损伤的特点.方法 对42例明确诊断为IDCM的连续患者[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53±12)岁],行99Tcm-MIBI SPECT、18F-FDG心肌灌注/代谢显像和心脏MRI延迟成像,间隔时间为3~7d.利用17节段模型分别为各节段心肌灌注和代谢图像的放射性摄取评分,共分为4个等级:0=摄取正常,1=摄取轻度降低,2=摄取中度降低,3=摄取严重降低.根据心肌灌注/代谢匹配情况分为正常、不匹配、轻中度匹配、完全匹配4组;根据心脏MRI延迟成像结果分为无延迟强化、壁间强化、透壁强化3组,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强化组间的灌注/代谢异常率差异和不同灌注/代谢匹配组间的延迟强化发生率.结果 全部42例患者中,18例心脏MRI延迟成像出现延迟强化,其中94.4% (17/18)患者心肌灌注/代谢异常;而另外24例心脏MRI延迟成像无延迟强化患者中,仅有33.3% (8/24)患者心肌灌注/代谢异常(x2=15.944,P<0.001).心肌节段分析中,无延迟强化、壁间强化、透壁强化3组相应的心肌灌注/代谢情况有差异,灌注/代谢正常率分别为86.2% (526/610)、71.0% (44/62)和28.6% (12/42)(x2=14.276,P<0.001).灌注/代谢不匹配组中75.9% (63/83)的心肌节段无延迟强化,而灌注/代谢完全匹配组透壁强化的发生率(44.4%,12/27)明显高于其他3组[正常组2.1%(12/582)、不匹配组18.1%(15/83)、轻中度匹配组13.6%(3/22),x2=112.530,P<0.001].结论 心脏MRI延迟成像检测轻度纤维化更敏感,而心肌灌注/代谢显像能够检测更多受损但存活的心肌.结合2种影像学方法评价IDCM患者心肌损伤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