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汶川地震后7天内收治的23例四肢开放性骨折合并严重感染伤员的分区分类救治情况,为今后类似重大灾难事件的伤员救治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3例伤员较为完整的临床诊断、治疗和实验室检测资料,分析伤员伤口内分泌物细菌直接涂片结果、细菌培养分离及药敏试验结果、经验选用抗菌药物和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与控制严重感染及愈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全部伤员均为Ⅵ型开放性骨折,其中男8例,女15例,平均年龄46.61岁。均伴发热、畏寒等感染中毒症状,且合并四肢骨折部位的较大或大范围的肌肉缺血坏死和严重感染。直接涂片检出单一菌感染者6例(26.09%),双重菌感染者12例(52.18%),多重菌感染者5例(21.74%);伤口内分泌物细菌有氧培养结果显示,伤口感染11种细菌共计18株:肠杆菌科细菌11株(61.11%),非发酵菌5株(27.78%),表皮葡萄球菌和人葡萄球菌各1株(各占5.56%);2例伤员为2种细菌合并感染,另2例伤员未培养分离出细菌,有5例未能进行细菌培养。早期经验采用单一抗菌药物治疗者12例中有10例(83.33%)伤员感染病原菌对经验选用的单一抗菌药物耐药,仅有2例(16.67%)伤员敏感。早期抗菌药物联合应用药,结合早期清创、充分引流及分区分类治疗后,有效控制了伤员原有感染并避免院内感染发生。结论地震伤四肢开放性骨折合并严重感染伤员抗菌药物早期联合使用以及早期受伤部位的彻底清创和充分引流有利于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为地震伤开放性骨折合并严重感染的伤员进一步转入二线三甲医院接受外科专科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江堤  罗万蓉  扬光 《华西医学》2003,18(3):388-388
为了探索病毒性肝炎血糖变化的临床特点 ,我们对 12 0例病毒性肝炎病人进行了血糖观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2 0例均为本科住院病人 ,其中男 88例 ,女 32例 ,年龄 11~76岁。所有病例按 2 0 0 0年 9月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确诊。1 2 临床特点 见表 1、表 2、表 3。1 3 结果 从表 1可以看出 ,病毒性肝炎血糖变化以低血糖为突出 ,为低血糖(30 / 33) ,占 99 9%。急性、慢性、重症病毒性肝炎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2 / 34例 (5 8% )、 2 0 / 72例 (2 7 7% )、8/ 14例 (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Fibroscan、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APRI)、FIB-4联合应用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旨在提高HBV感染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准确性,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并改善预后.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收治的HBV感染患者400例作为研...  相似文献   
14.
易必生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伴中重度黄疸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堤  扬光  罗万蓉 《华西医学》2008,23(2):285-286
目的:讨论易必生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伴中重度黄疸的疗效。方法:160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用易必生(多烯磷脂酰胆碱)465mg加入糖水静滴,对照组单用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胆红素(TB)下降>50者及丙氨酸转氨酶(ALT)恢复正常例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血清白蛋白(A/G)比例的提高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易必生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伴中重度黄胆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四川德阳地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突变位点的分布特点及基因型耐药的分析。方法收集在2010年2月-2013年3月检出的257例肺结核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DNA阳性的痰液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反向点杂交(RDB)相结合的基因芯片技术对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突变位点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257例肺结核患者中检测出49例存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位点突变,其中发生katG 315、rpsL43、embB 306和rpoB 531丝氨酸(S531L)位点突变的分别为30例(11.67%)、18例(7.00%)、11例(4.28%)和10例(3.89%)。234例初治肺结核患者对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及链霉素的基因型耐药率分别为9.83%、4.27%、3.42%和5.13%,耐多药率为2.99%;23例复治肺结核患者对上述药物的基因型耐药率分别为52.17%、26.09%、13.04%和43.48%,耐多药率为13.04%。初治患者的基因型耐药率及耐多药率均明显低于复治患者。结论四川德阳地区结核分枝杆菌常见耐药基因突变位点分别为katG 315、rpsL 43、embB 306和rpoB 531丝氨酸(S531L)突变位点;肺结核初治患者的基因型耐药率及耐多药率均明显低于复治患者;该地区肺结核的耐多药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强化改善方案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程度、肠道通透性指标及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8月收治乙肝肝硬化患者共11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分别在常规抗病毒方案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单用和与乳果糖联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抗病毒效果、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肠道通透性指标、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及HBeAg/抗HBeAb转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LT、AST、A/G、 TBil及Child-Pugh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HA、LN、IV-C及PC-Ⅲ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内毒素、D-乳酸及PC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及IL-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道菌群强化改善方案治疗乙肝肝硬化可有效提高病毒清除效果,保护肝脏功能,降低肝纤维化程度和肠道通透性,抑制炎症反应水平,并有助于预防自发性腹膜炎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乙脑的效果.方法:将65例乙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干扰素100~30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日1次共3次;对照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未予以抗病毒),观察乙脑患者症状、体征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症状、体征恢复所用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干扰素可以抑制乙脑病毒复制,减轻病毒血症,消除乙脑患者的脑细胞炎症,促进脑细胞恢复.  相似文献   
18.
2009年四川省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四川省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为放射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热释光剂量测量方法对四川省2009年放射工作人员进行监测,并与2008年的总体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9年全省共监测7 871人,年人均有效剂量为0.93 mSv/a,年集体剂量为7.34人.Sv,年有效剂量小于5 mSv/a的人员占99.82%,有0.15%的人员超过20 mSv/a,有0.03%的人员超过50 mSv/a国家标准规定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限值。2008年全省共监测7 499人,年人均有效剂量为1.03 mSv/a,年集体剂量为7.79人.Sv,2009年相比2008年监测人数增加了4.96%,年人均有效剂量下降了11.84%,年集体剂量下降了6.15%。结论四川省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人均有效剂量呈现下降趋势,防护措施比较完善,四川省放射防护工作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汶川大地震伤员伤口感染的病原学特征,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因汶川大地震在我科住院的23例伤口感染的地震伤员,进行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结果16例病人细菌培养阳性,其中81.8%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细菌,细菌种类达11种,大多数病原菌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生素敏感。结论地震伤员伤口感染以革兰氏染色阴性细菌为主,且87.5%的病例为单一细菌感染,应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生素有利于控制伤口感染。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我国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HBV感染是引起HCC的最主要病因.有研究报道,HBV基因型与HCC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由于HBV基因型分布存在地域性及种族差异等因素,相关研究在不同地区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本研究对四川省德阳地区112例HBV相关HCC和1152例慢性HBV感染者进行了研究,以了解该地区HBV相关HCC患者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