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6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9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7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东西方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汉清  王贵齐 《胃肠病学》2006,11(9):513-515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位居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八位,死亡率的第六位。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食管癌的死亡率位居世界首位。虽然近年来食管癌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降低趋势并不明显,在一些食管癌的高发区,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BE)是食管远端鳞状上皮组织被柱状上皮组织所替代,尤其是柱状上皮伴有肠上皮化生存在。近年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由于BE与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的发生密切相关而日益受到广泛重视。本文就Barrett食管和食管癌在东西方国家的差异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2.
目的从知信行理论和社区参与理论视角,了解农村居民(村民)大肠癌筛查的参与意愿和行为,探讨村民大肠癌筛查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构建村民大肠癌筛查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图。方法于2014年3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在北京市韩村河镇抽取2个村,对2个村的村民进行入户访问式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村民的基本情况、大肠癌筛查知信行情况及社区因素情况,最终确定有效问卷707份。采用描述性分析、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列联系数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07名村民中,有38.6%(273/707)知道大肠癌,10.0%(71/707)知道大肠癌筛查,2.4%(17/707)参加过大肠癌筛查,87.3%(617/707)表示时间、地点合适则愿意参加免费的大肠癌筛查;村民大肠癌及其筛查的知识得分M(Q)为0(3)分,信念得分为35(9)分。村民大肠癌筛查的知识与信念、信念与参与意愿之间存在正向弱相关(P<0.05),但知识与参与意愿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51.9%(367/707)的村民对社区的总体情况表示满意,47.1%(333/707)的村民很依赖社区,59.0%(417/707)的村民邻里交往很密切,69.3%(490/707)的村民非常喜欢邻里交谈,70.0%(495/707)的村民表示会主动帮助有困难的邻居。社区因素中的社区依赖、邻里交谈及邻里互助与村民大肠癌筛查参与意愿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婚姻、家庭人均月收入、信念、社区依赖及邻里互助是大肠癌筛查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结论知识、信念及社区因素均对村民大肠癌筛查参与意愿有影响。建议以知信行理论和社区参与理论为指导,采用社区参与模式,增加村民的大肠癌筛查知识,发挥村民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提高村民的大肠癌筛查参与率。  相似文献   
43.
窄带成像技术在下咽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在下咽部的恶性肿瘤以鳞癌为主。目前认为鳞癌的演变过程是按照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癌的顺序逐渐进展的,这种逐级进展的癌变过程为我们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鳞状上皮癌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但是在临床中下咽癌的早期发现却非常困难,多数患者确诊时病期常较晚,多侵犯到喉部,不仅生存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44.
902例胃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分析近年来胃癌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05~200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诊疗的90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①902例胃癌患者中,男女性比例为3.2:1,男性平均年龄59.7岁,女性平均年龄53.6岁。②男性患者中胃底贲门癌占54.5%,胃窦癌占21.6%,胃体癌占17.4%。女性患者中胃窦癌、胃体癌和胃底贲门癌的发病比例基本相同,约30%。③912个癌灶病理组织类型:胃腺癌占88.5%,印戒细胞癌占8.9%,黏液腺癌占1.0%。④615例分期明确的患者中,0~Ⅰ期占18.9%,Ⅲ期和Ⅳ期占69.3%。[结论]收治的胃癌具有男性(51~70岁)高发,男性贲门癌高发,胃癌发生部位上移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前瞻性评估US、MSCT、EUS和MRI 4种影像学方法 在胰腺癌胰胆管梗阻程度定量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US、MSCT、EUS和MRI 4种方法 对连续收治的68例胰腺癌患者分别于术前测量其肝外胆管、胰管直径,评估其梗阻扩张程度,并与手术标本测量结果 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US、MSCT、MRI、EUS测量的肝外胆管直径分别为(16.60±6.33)mm、(18.90±6.74)mm、(18.80±5.88)mm和(17.26±4.83)mm,手术标本测量的直径为(18.39±6.05)mm.4种检查方法 测量值与手术标本测量值的相关性分别为r=0.3839,P=0.1055;r=0.71 13,P=0.0011;r=0.3759,P=0.0465; r=0.3376,P=0.2872.Kappa值分别为0.6285、0.7115、0.6661和0.7490.测量的胰管直径分别为(15.90±3.41)mm、(6.83±3.70)mm、(6.77±3.22)mm和(5.58±2.65)mm,手术标本测量的直径为(5.97±2.60)mm.4种检查方法 测量值与手术标本测量值的相关性分别为r=0.3584,P=0.2895;r=0.6148,P<0.0001;r=0.7373,P<0.0001; r=1.0746,P<0.0001.Kappa值分别为4.159、9.094、9.001和4.050,均具较好一致性.结论 对肝外胆管、胰管梗阻的评估可首选US作为初筛,选择MRI或MSCT进行量化评估,必要时结合EUS,可较准确预测胆管、胰管梗阻程度.  相似文献   
46.
随着内镜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经由内镜检查被发现, 而内镜下治疗又以其创伤小、恢复快和效果好的特点, 在早期结直肠癌治疗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目前内镜下治疗方式多种多样, 但其适应证仍存在一些争议, 一些新兴技术仍需要进一步验证。文章结合最新的国内外指南以及一些热点问题, 就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下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主要包括各种内镜下治疗方式的适应证、内镜下治疗方式的重要技术改进以及一些新兴内镜下治疗技术的应用等方面, 以期为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微创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膜联蛋白A1(annexinA1,ANXA1)在胰腺癌中表达及其与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的相关性。[方法]构建胰腺癌组织芯片,在连续的芯片切片上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NXA1和Ki67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之间表达的相关性。[结果]胰腺癌组织芯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NXA1在胰腺癌中表达的阳性率为71.4%(30/42),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18.4%(7/38)(P〈0.01)。Ki67在胰腺癌中表达的阳性率为69.5%(27/41),也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23.7%(9/38)(P〈0.01)。在胰腺癌中ANXA1与Ki67的表达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1)。[结论]ANXA1蛋白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明显升高,与Ki67的表达有着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TBNA)联合超声内镜引导下经食管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在纵隔、肺门病变的定性诊断及肺癌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29例影像学检查提示存在纵隔、肺门病变的患者行TBNA或EUS-FNA,穿刺标本均行病理和细胞学检查.结果 联合应用TBNA和EUS-FNA的诊断率为89.9%(116/129),其中行TBNA 59例,诊断率为84.7%(50/59);行EUS-FNA 70例,诊断率为94.3%(66/70).细胞学和病理学诊断率分别为92.2%(107/116)和87.9%(102/116).通过病理检查,可使诊断率提高8.4%(9/107).116例通过穿刺诊断的患者中,有103例患者得到明确组织分型,细胞学和病理组织分型诊断率分别为73.8%(76/103)和89.3%(92/103).通过病理检查,可使组织分型诊断率提高35.5%(27/76).结论 联合应用TBNA和EUS-FNA能扩大穿刺技术对纵隔肺门病变的诊断范围,提高诊断水平.病理检查可提高TBNA和EUS-FNA的诊断率和组织分型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9.
黄颖锋  王贵齐  赵晓航 《肿瘤》2006,26(2):203-205
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通过筛查,早期检测出肿瘤,及时治疗,可以降低死亡率。理想的筛查方法应具有特异性高、敏感性高、成本低且受试者依从性好等特点。肿瘤标志物尤其是体液中的肿瘤标志物有可能成为理想的筛查工具。肿瘤标志物的研究需要多门学科多种技术的参与。蛋白质组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能够从整体上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寻找与疾病相关的标志蛋白。近年来,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已经发现和鉴定了许多肿瘤标志物。尽管这些技术目前还存在一些缺点,但它处于不断地完善和改进之中,将在肿瘤早期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0.
背景与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癌变早期异常改变的蛋白质以发现与食管癌早期病变相关的特征性标志分子。探讨了成束蛋白和膜联蛋白Ⅰ在食管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食管癌高发现场癌前病变样本中成束蛋白和膜联蛋白Ⅰ的表达水平,用X^2检验对比成束蛋白和膜联蛋白Ⅰ在不同程度癌前病变和食管癌中的表达差异。其中包括,食管鳞状细胞癌癌前病变54例、正常食管上皮8例和中晚期食管癌9例成束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食管鳞状细胞癌前病变52例、正常食管上皮11例和中晚期食管癌7例的膜联蛋白Ⅰ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相比,成束蛋白在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中表达增强,其表达阳性率为低度癌前病变(轻度和中度不典型增生)85.7%(24/28)、高度癌前病变(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84.6%(22/26)和中晚期食管癌88.9%(8/9)。然而,膜联蛋白Ⅰ在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中表达降低或丢失,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低度癌前病变14.3%(4/28)、高度癌前病变8.3%(2/24)和中晚期食管癌0%(0/7)。与正常食管上皮相比,成束蛋白和膜联蛋白Ⅰ在食管低度癌前病变中表达程度的异常均具有显著意义,P值分别为0.003和0.000。结论:成束蛋白异常增强和膜联蛋白Ⅰ的丢失与食管癌癌前病变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