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9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8篇
  3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患者男,68岁,因食管中下段癌放疗后3个月,不能进食1个月而入院。经食管造影检查提示食管下段明显狭窄梗阻,伴有食管纵隔瘘,幽门不全梗阻。查体:一般情况差,精神萎靡,表情淡漠,无力行走。T 37.0℃,P 118次/m in,R30次/m in,Bp 120 mmHg/80 mmHg(1 mmHg=0.133 kPa),心律齐,双下肢轻度浮肿。总蛋白45 g/L,白蛋白17.0 g/L,球蛋白28 g/L。电解质:Na 136.9 mmol/L,K 3.99 mmol/L,C I86.9 mmol/L,Tco230.6 mmol/L。完善相关检查后,在DSA监视下行带膜食管内支架置入术,术前口服泛影葡胺10 m l行造影检查,见食管瘘口位于第8胸椎水平,胃腔胀…  相似文献   
72.
经右侧肱动脉入路肾动脉支架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8岁。因血压高10余年,发作性胸痛1年入院。既往有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入院查体:血压180/105mmHg(1mmHg=0.133kPa),双上肢脉搏对称,左足背动脉弱,右足背动脉正常,腹部、双肾区未闻血管杂音。入院后血化验:胆固醇6.8mmol/L,甘油三酯2.8mmol/L,血糖9.5mmol/L,尿素氮10.5mmol/L,肌酐138μmol/L。  相似文献   
73.
带蒂鼻中隔软骨-粘膜瓣修补鼻中隔穿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自 1990~ 1999年采用带蒂鼻中隔软骨 粘膜瓣修补鼻中隔穿孔 11例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11例中男 9例 ,女 2例 ;年龄 2 1~ 6 8岁 ,平均 39岁。病因 :天花 3例 ,化学药品刺激 2例 ,手术、外伤各 1例 ,不明 4例。鼻中隔穿孔区后份偏曲者 5例。曾做鼻中隔穿孔修补术失败 2例。穿孔大小约 6~ 8mm× 10~15mm ,多位于鼻中隔软骨、软骨与骨部交界处。2 .手术方法 :半坐位 ,2 %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及 1%丁卡因鼻腔粘膜表面麻醉。以鼻中隔穿孔区后上缘为后界 ,距鼻中隔顶 3mm为上界 ,距鼻小柱缘后 5mm为前界 ,作以鼻底为蒂…  相似文献   
74.
抗生素致药物热1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热是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临床上与其他发热性疾病常难以鉴别。药物热是药物不良反应的一个症状。也可能是唯一或主要的症状。抗生素是导致药物热最常见的药物。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和临床的广泛应用。药物热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为了提高对药物热的认识。我们对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诊断的由抗生素致药物热的1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药物与发热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胸舌骨肌在声门癌喉部分切除术后喉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51例T2声门型喉癌行喉部分切除术,术后用胸舌骨肌修复喉腔缺损,重建喉功能。结果术后2~8周拔除气管套管,气管套管拔除率98.1%(50/51);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是100.0%(51/51)、92.2%(47/51)、86.8%(33/38),3年局部复发率为5.9%(3/51)。结论胸舌骨肌修复喉部分切除术后喉缺损,在肿瘤根治的同时,能恢复喉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6.
OCT和IVUS在冠状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光干涉性断层显像(OCT)在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例冠心病患者,在常规冠脉造影后,对病变血管先后行血管内超声(IVUS)和OCT检查,分别测量参考血管和病变血管最狭窄处外弹力膜面积(EMA)、最狭窄处血管管腔面积(LA)、斑块面积(PA)、斑块纤维帽厚度(CD),计算偏心指数(EI)和重构指数(RI),观察斑块类型及斑块夹层和血栓,并比较两者测量指标及对斑块性状判断的差异。结果: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了IVUS和OCT检查,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与OCT相比,IVUS高估斑块面积,低估管腔截面积,两者同一部位测得的PA和LA分别是(5.464±0.805)mm2和(4.916±0.952)mm2以及(3.646±0.857)mm2和(4.240±0.976)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VUS高估纤维帽厚度,两者同一部位测得的CD分别是(0.206±0.090)mm和(0.146±0.081)mm,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OCT发现斑块夹层和血栓有更敏感的趋势。结论:OCT有很高的图像分辨率,在对斑块性状判断上优于IVUS,操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7.
近年来,血管造影、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计算机断层显像(computer tomography,CT)、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等在临床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冠心病诊断和治疗水平,使冠心病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但由于这些技术固有的缺陷,造成临床医生在判断斑块形态、结构组成及斑块易损性等方面仍不尽人意。光相干性断层显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影像技术,在冠心病领域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8.
临床检验的目的是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验诊断依据。为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在医学检验中必须坚持全面的检验保证系统,对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控制。首先,应从分析前的准备开始,即在血栓与止血实验中,首先应从标本采取与处理的规范化开始。为此,我们提出了标本采取与处理规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79.
1病例报告患者,男,56岁。因间断胸闷6个月,加重10 d入院。6个月前,患者反复发作胸闷,无明显胸痛,胸闷发作与劳累和天气变化有关,持续30 min左右,有时伴有心悸和气短,近10d来,胸闷发作频繁,持续不缓解,院外心电图有“心肌缺血”,疑诊冠心病收住院。既往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先心病等病史。入院后查体:BP130/85 mmHg,双肺无音,心界不大,HR68 bpm,律齐,心音有力,未闻杂音,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后查血脂:Cho6.29 mmol/L,TG3.4 mmol/L,HDL-C1.03mmol/L,LDL-C4.88 mmol/L。血糖7.5 mmol/L。心电图STⅡ、Ⅲ、aVF水平性下移约0.05 mV。超…  相似文献   
80.
目的:比较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与传统教学方式在任职教育心血管介入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2年10月至2015年1月来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介入培训基地的各武警总队进修医生39名,随机分为对照组(19名),即按照传统教学方法培训和PBL组(20名),采用PBL7步法,即 “弄清不熟悉的术语—界定问题—‘头脑风暴’—重新结构化问题—界定学习目标—收集信息,个人学习—共享信息,小组讨论学习” 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采用统一试题进行理论与技能考试以及对教学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结果:PBL组心血管介入操作(30.07±1.67vs28.54±1.98,P=0.036)、临床病例综合分析(34.47±1.77vs32.08±1.80,P=0.002)及总成绩(86.47±2.75vs82.23±3.63,P=0.002)均有显著性差异。PBL组对于激发学习兴趣、独立思考能力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培养、改善语言表达及临床思维分析等方面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在任职教育心血管介入培训中较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可以更好的发挥学员主观能动性,科学合理的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