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2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40例(病毒携带组)、慢性乙型肝炎30例(慢性组)、乙型肝炎肝硬化15例(肝硬化)及3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及其亚群(CD4、CD8),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三组乙型肝炎患者的CD3、CD4及CD4/CD8比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明显增高(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T细胞亚群的变化程度与病情进展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在恶性肿瘤歇脚期合并DIC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检测35例恶性肿瘤晚期合并DIC患者(肿瘤组)及30例正常人(对照组)血浆中D-Dimer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肿瘤组D-Dimer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D-Dimer水平可作为恶性肿瘤患者DIC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一项早期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23.
儿童与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免疫分型特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儿童与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的特点。方法分别选取儿童与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各10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白血病免疫分型检测。结果 1)表达率最高的淋系抗原为CD19(儿童和成人均为100.0%)和CD79a(儿童为93.0%;成人为90.0%);儿童和成人组中,伴髓系抗原表达率分别为32.0%和42.0%,均以CD33表达率最高,CD13次之,CD117最低。2)大多数抗原的表达率在两组间并无差别,但下列除外:Pro-B-ALL的CD22(儿童成人)和CD38(儿童成人)、C-B-ALL的CD20和CD22(儿童成人)及CD34(儿童成人)、Pre-B-ALL的CD34和CD38(儿童成人)。结论 1)CD19和CD79a为淋系最敏感的抗原,伴髓系抗原的表达率在两组间并无差别。2)成人组CD34和CD38的高表达可能是预后不良因素,儿童组CD20和CD22的高表达可能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24.
妊娠妇女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的凝血及纤溶系统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120例妊娠妇女和60名健康育龄非妊娠妇女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检测其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的水平及抗凝血酶Ⅲ(AT-Ⅲ)的活性。结果妊娠组与非妊娠组相比PT、APTT缩短(P〈0.05)此两指标在妊娠早、中、晚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妊娠早、中、晚期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D-二聚体两者水平都显著升高(P〈0.01),FIB在妊娠晚期明显高于妊娠早、中期(P〈0.01)D-二聚体随孕期增加而不断升高(P〈0.01)AT-Ⅲ活性显著下降(P〈0.01),随孕期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P〈0.01)。结论正常孕妇处于高凝状态,妊娠期进行凝血指标的监测,对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121例糖尿病和肾病患进进行尿液β2mG及Alb的联合检测,结合尿常规蛋白的测定。结果显示,糖尿病组的β2-mGEE及Alb测得值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6.
为了研究UF-10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红细胞的影响因素,我们根据可能影响红细胞检测的因素设计配制含不同条件的“模拟尿液”,分别研究不同因素对红细胞检测的影响。发现渗透压和白色念珠菌影响UF-100尿沉渣分析仪对红细胞的计数结果及性质评价;细菌对红细胞计数结果产生影响;pH值在4-9范围内不影响UF-100尿沉渣分析仪对红细胞的计数结果与性质评价。由于不同渗透压、白色念珠菌和细菌都会影响UF-100尿沉渣分析仪的红细胞检测结果,我们认为这对指导临床,避免误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
目的评价SF-3000血细胞计数仪五分类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用SF-3000血细胞计数仪检测临床血液标本,同时手工法血膜涂片分类对照.结果88例临床患者单核细胞的计数仪器法与手工法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SF-3000血细胞计数对单核细胞计数增多的须通过血膜涂片检查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二甲氧雌二醇(2-ME)对人白血病细胞l(562细胞的增殖、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的2-ME处理白血病细胞K562,通过MTT法检测K562细胞活力,应用AnnexinV和PI双染的流式细胞术检测K562细胞凋亡率,应用凝胶蛋白电泳迁移率分析法EMSA检测K562细胞核内NF.KB蛋白的结合活性变化情况。结果:随着2-ME浓度的升高,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K562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且当2·ME浓度为8μmol·L-1时,细胞凋亡率达64.3%;同时K562细胞核内NF—kappaB的DNA结合活性明显降低。结论:2-ME可显著抑制人白血病细胞K562增殖并诱导其凋亡;2-ME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机制与NF—kappaB蛋白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9.
网织红细胞参数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各参数在肝硬化(HC)患者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五分类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MEACKMAN COULTER LH750)检测57例肝硬化病人和33例正常人的网织红细胞参数(网织红细胞百分数RET%、高散射光网织红细胞百分数HLR%和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正常人比较肝硬化RET%、HLR%和IRF显著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网织红细胞参数测定有助于早期判断红细胞的活动度,作为反映肝硬化患者骨髓造血功能的新型指标,而IRF和HLR%为更灵敏、更早的指标,有助于肝硬化的早期诊断和对贫血的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在恶性肿瘤晚期合并DIC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使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25例恶性肿瘤晚期合并DIC患者(肿瘤组)及30例正常人(对照组)血浆中D-Dimer的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肿瘤组D-Dimer水平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浆D-Dimer水平可作为恶性肿瘤患者DIC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一项早期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