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1例高血钾心律失常误诊误治的教训李剑萍,于春英253300山东省武城县人民医院患者女,65岁。因突然心慌、憋气半小时入院。入院前2天曾因腹胀,尿少,肌注速尿20毫克,双氢克尿塞50毫克1次顿服。既往有肝硬化病史3年,无心脏病史。查体:血压13/8千帕...  相似文献   
32.
李剑萍  何莲英 《华西医学》2009,24(1):203-20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高血压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二组,一组为实验组(入院后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另一组为对照组(只给予一般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3例患者病情控制快,血压、血脂、胆固醇控制良好,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与对照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对高血压伴OSAS患者的健康教育,将有助于改善其健康水平,提高治疗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病人的影响。[方法]将210例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病人一般护理,干预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病人详细的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的检查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减少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病人副反应的发生、缩短检查时间。  相似文献   
34.
30例恙虫病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恙虫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30例确诊为恙虫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广州地区恙虫病发病季节为5—11月,常见表现为高热、恙螨叮咬处焦痂和溃疡、淋巴结肿大以及皮疹,变形杆菌OXk凝集反应17例(56.67%)阳性。常见并发症依次为肝损害、心脏损害、肾脏损害、继发感染、脑水肿、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该病首诊误诊率高达80%。氯霉素或多西环素的治疗效果较好,治愈率为87%,病死率达13%。死亡病例均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均为2008年病例。结论恙虫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伴多器官损害,并发症多,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35.
36.
老年心力衰竭诱发因素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和英  李剑萍 《华西医学》2008,23(1):161-161
心力衰竭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威胁老年人的生命,是老年人群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据国外医疗机构的长期观察,心衰多见于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6%~10%,就是轻型心衰每年的死亡率也可达5%~10%[2]。为了帮助老年心衰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应针对其诱发因素,加强临床护理。1临床资料2005年至2006年,我院高干病房收治50例心力衰竭患者,男42例,女8例,年龄62~94岁,平均80.5岁,患冠心病15~25年,其中伴发多系统、多脏器疾病者22例,患有两种以上心脏病的28例,心功能Ⅱ级36例…  相似文献   
37.
李剑萍  甘和英 《华西医学》2008,23(2):366-366
胺碘酮(可达龙 Amiodarone)作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又兼有Ⅰ、Ⅱ、Ⅵ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疗效确切,临床安全性较高,广泛应用于各种心律失常的治疗[1],我们于2005年6月至2007年5月使用胺碘酮治疗60例冠心病发生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过程中,发生了多种不良反应,经及时的临床观察,对症处理及有效的护理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得到了有效控制,甚至消失.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8.
浅谈"翁格玛利"效应的激励机制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剑萍 《天津护理》2004,12(4):232-232
“翁格玛利”效应,是教育心理学中的术语,意思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心理暗示:“你很行,你能够学得更好。”从而使受教育者认识自我,挖掘潜能,增强信心。  相似文献   
39.
目的 研究颂钵音疗对帕金森病患者康复治疗的影响。方法 纳入70例帕金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颂钵音疗的干预方式,共进行8周。干预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障碍程度、肌肉震颤评定量表(CRST)评估肌肉震颤状况,并进行肌张力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HAMD及HAMA评分较前显著降低,MoCA评分较前显著升高,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肌张力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肌肉震颤CRS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颂钵音疗作为一种补充治疗干预手段,对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焦虑抑郁、认知障碍及肌张力有积极的影响效果,可为此类患者提供一种安全、易学、有效的治疗康复保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