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3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目的评估支架重建血运治疗肾动脉狭窄所致肾血管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与近斯疗效. 方法选用Palmaz支架,对6例动脉粥样硬化、3例大动脉炎和1例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所致肾动脉狭窄先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然后放置支架.术后患者均行常规抗凝治疗,定期复查血压和记录降压药物用量,并采用超声复查支架通畅状况.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雌二醇对体外培养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及增殖、迁移、黏附功能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骨髓单个核细胞,FITC-荆豆凝集素I、DiI-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荧光双染鉴定。单个核细胞培养4天后进行实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雌二醇治疗组。雌二醇治疗组加入不同浓度雌二醇(分别为0.001、0.01、0.1μmol/L)培养48 h,然后分别采用四氮唑溴盐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来观察EPCs的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结果雌二醇剂量依赖性增加EPCs数量并显著改善了EPCs的黏附、迁移和增殖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雌二醇可增加培养EPCs的数量并改善EPCs部分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内皮祖细胞(EPC)能否分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SDF-1能否抑制紫杉醇、AMD3100(特异性阻断SDF-1与其受体CXCR4结合)等诱导的EPC凋亡。方法取不同时间段的EPC培养液上清,采用ELISA检测上清中SDF-1a浓度。用不同浓度的紫杉醇、AMD3100及无血清培养诱导EPC凋亡;或在上述基础上加不同浓度的SDF-1a处理;48 h后采用TUNEL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EPC凋亡率。结果EPC培养液上清中SDF-1a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紫杉醇、AMD3100和无血清培养一样,均可显著增高EPC凋亡率(P<0.01);加入外源性SDF-1a可显著降低紫杉醇组、无血清培养组EPC凋亡率(P<0.01),却不能降低AMD3100组EPC凋亡率。结论体外培养的EPC可分泌SDF-1a,采用AMD3100阻断其作用可诱导EPC凋亡;SDF-1a可对抗紫杉醇和无血清培养诱导的EPC凋亡,但对AMD3100诱导的凋亡无效。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常规加压法和桡动脉止血器法在经桡动脉径路介入术后止血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Allen试验阳性并经桡动脉径路介入的413例患者,按止血方法分为3组:常规组(87例),TRBand止血器组(122例).Adapty止血器组(204例),观察其止血效果、止血耗时、压迫侧大拇指血氧饱和度、手部肿胀情况、局部组织坏死等。结果常规组止血效果为100%,TR-Band组为90.1%,Adapty组为97.5%,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组初始成功压迫止血的时间为14.5±5.7min、完全止血时间为9.7±4.3h,均长于TRBand组的7.5±3.8min和6.9±4.2h及Adapty组的5.9±3.1min和6.3±3.7h(P〈0.05),常规组手部肿胀率明显高于TRBand组和Adapty组(P〈0.05),但无局部皮肤坏死发生,而TRBand组和Adapty组均有发生,与术后活动少和观察不及时有关,3种止血方法对末梢动脉循环均未见不良影响(P〉0.05)。结论采用TRBand和Adapty桡动脉止血器对桡动脉止血安全、有效,能很好提高介入效率。  相似文献   
35.
目的分析桡动脉径路介入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方法收集1 580例经桡动脉径路进行血管介入诊疗的病例,对其并发症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并发症发生率为5.6%,其中动脉痉挛2.4%;假性动脉瘤1.4%;出血或上肢肿胀0.9%;术侧手掌肿胀0.6%;桡动脉闭塞0.3%,无严重出血、动静脉瘘及皮肤破溃感染等发生。结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操作的并发症少,且均为非致命性;掌握局部血管解剖,熟悉操作技巧,严格操作规程,加强术后观察,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6.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5岁,因劳力性心悸、气促17年,加重伴频繁咯血3天收住入院.既往曾有间歇性四肢大关节游走性疼痛史.院外多次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查体:T37℃,P 130次/分,R 28次/分,血压83/50 mmHg(1 mmHg=0.133 kPa),一般情况差,重危病容,半卧位,间断咯血痰.颈静脉无充盈,双肺可闻及中量中细湿哕音,心尖区未触及细震颤,叩诊心界增大,心率130次/分,律齐,心尖区闻及舒张中、晚年隆隆样递增型杂音.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经桡动脉径路5F多功能造影管全脑血管造影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45例患者,局麻下经桡动脉径路用5F多功能造影管行全脑血管造影。结果45例患者中43例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95.6%。1例桡动脉穿刺失败,1例患者左颈总动脉开口位置变异,未能进行相应血管造影。无手部缺血、桡动脉闭塞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径路5F多功能造影管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安全可行,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对适应病例可作为首选途径,在基层医院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8.
不同年龄段大鼠血清对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大鼠血清对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 活力的影响。方法:PBS冲洗出1-2月龄、19-26月龄SD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MNCs), 应用含10%FBS的DMEM/F12培养基(含内皮细胞生长添加剂100 mg/L、肝素100 mg/L、青霉素1×105 U/L、链霉素1×105 U/L)差速贴壁法进行体外培养,以Dil-ac-LDL与FITC-UEA-1荧光双染,直接或间接荧光标记CD31 及vWF分别通过流式和免疫组化进行鉴定。制备1-2月龄、19-26月龄大鼠血清,将培养的EPCs分A (老年大鼠EPCs+老年大鼠血清)、B(老年大鼠EPCs+年轻大鼠血清)、C (年轻大鼠EPCs +老年大鼠血清)、D (年轻大鼠EPCs+年轻大鼠血清)4组, EPCs经含10%不同年龄段大鼠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不含胎牛血清)培养后,激光共聚焦检测EPCs吞噬Dil-ac-LDL后平均荧光强度,改良Boyden 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分别观察EPCs迁移和黏附能力,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年轻大鼠血清显著促进老年大鼠EPCs吞噬Dil-ac-LDL能力(P<0.01)及增强其迁移(P<0.01)、黏附(P<0.05)和增殖能力(P<0.01),而老年大鼠血清显著抑制年轻大鼠EPCs迁移(P<0.05)和黏附能力(P<0.05)。结论:年轻大鼠血清显著增强老年大鼠EPCs的细胞活力,而老年大鼠血清可部分抑制年轻大鼠EPCs功能活性。  相似文献   
39.
希腊学者Rosmarakis等对5个随机研究进行meta分析后发现,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使用匹格列酮或罗格列酮治疗可显著降低再狭窄率,狭窄直径的百分比显著下降,靶病变的最小腔径明显增大,因再狭窄而行再次血运重建术的患者显著减少,但这些结果有待随机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40.
目的 研究内皮脂肪酶(endothelial lipase,E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黏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及量效关系.方法 以TNF-a(10ng/m1)刺激HUVEC,用RT-PCR检测黏附分子ICAM-1 mRNA表达的变化;以50 ng/ml EL抗体进行预处理,再检测黏附分子mRNA表达的变化;再用0~50 ng/ml不同浓度EL抗体对HUVEC进行预处理,检测不同浓度EL抗体作用后ICAM-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HUVEC受TNF-a作用后,ICAM.1表达显著增加(P<0.01),该作用可为EL抗体所拮抗,这种拮抗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增强(P<0.01,P<0.05).结论 EL可呈剂量依赖性的促进内皮细胞表达ICAM-1,提示TNF-a作用于HUVEC产生的EL可促进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