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超重和肥胖人群血清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超重、肥胖及与血糖(PG)的关系。方法对深圳地区21~60岁人群共29799人进行BMI,腰围(WC),腰臀围比(WHR)及血糖检测,按BMI高低分成三大组:正常非肥胖(NC)组(BMI≤24)男10267人、女14268人;超重(OW)组(24〈BMI〈28)男2952人、女1800人;和肥胖(Ob)组(BMI≥28)男245人、女267人。Ob组按血糖水平又分为单纯肥胖(S-Ob)组(男190人,女216人)和2型糖尿病肥胖(T2DM-Ob)组(男55人,女51人)。调查三大组人群T2DM的患病率,分析BMI、WC、WHR与T2DM的关系,并测定各组人群的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T2DM的患病率在NC组男性和女性分别为32‰和35‰;在OW组的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26‰和106‰;在肥胖组的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25‰和191‰。T2DM的患病率在男性WC〉85cm者显著高于WC≤85cm者,在女性,WC〉80cm者显示高于WC≤80cm者(P均〈0.01)。血清脂联素浓度在Ow组、Ob组及T2DM—Ob组均显著低于NC组(P=0.000)。在T2DM—Ob患者中,脂联素浓度与BMI、WC、WHR、PG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脂联素浓度变化可能与肥胖及糖尿病密切相关。保持BMI和WC在正常范围,是预防糖尿病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2.
颅骨原发富于T细胞性B细胞淋巴瘤1例文锦患者男性,55岁。主诉头顶肿块3月多。患者于3月前无意发现头顶部偏左肿胀,继而出现扁圆形包块,生长较快,有轻微胀痛。查体:左颅顶部有一椭形肿块,面积6cm×5cm,高出头皮2cm。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胸腹腔无...  相似文献   
53.
成人附睾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 33岁。因右侧阴囊包块 1年入院。 1年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右侧阴囊拇指大小包块,表面无红肿,无疼痛。 1年来包块进行性长大,伴右侧阴囊沉重感,无血尿、血精及发热。查体:阴囊右侧扪及 8cm× 6cm× 4cm大小包块,包块质硬,表面光滑,有实质感,无触痛,透光实验 (- )。左侧阴囊正常。行“右睾丸肿瘤根治术”。   病理检查:一侧睾丸附睾标本。睾丸 4.5cm× 4.5cm× 3cm,附睾 7cm× 4cm× 4cm,精索断端长 8cm,直径 0.8cm。睾丸切面无肿块及出血坏死。睾丸鞘膜光滑。附睾切面正常结构消失,呈淡黄色,实体,…  相似文献   
54.
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MLP)是胃肠道极罕见的恶性淋巴瘤,仅占我院胃肠道恶性肿瘤的0.08%。本报道2例均为50余岁男性,内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未段回肠、结肠及直肠有多数0.4~4cm直径息肉。病检发现为套细胞淋巴瘤。1例手术切除后14个月死亡,1例正在行CHOP方案化疗4个月。本病应与淋巴性息肉,粘膜相关淋巴瘤、淋巴增生疾病及家族性息肉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55.
本文对16例大肠腺瘤(12例管状腺癌和4例绒毛状腺瘤)进行了超微结的观察研究,同时对5例大肠腺癌及3例大肠癌切缘“正常”粘膜进行对照观察。发现轻度非典型增生的管状腺瘤与正常大肠粘膜在超微结构水平上无明显差别;而中度至重度非典型增生的管状腺瘤以及绒毛状腺癌与腺癌的超微结构相近。我们认为,大肠管状腺瘤(特别是中度以上非典型增生者)及绒毛状腺瘤应视为癌前病变,必须及时行手术或内窥镜摘除。  相似文献   
56.
消化道恶性淋巴瘤一般好发于小肠,其次为胃、较少发生于大肠。专述大肠淋巴瘤国内未见有报导。 (1)一般资料:22例大肠恶性淋巴瘤占同期我院大肠恶性肿瘤的2.3%。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龄8—58岁,平均年龄35岁,较大肠癌提前10岁。主要临床症状腹部包块17例(77%),腹痛15例(68%),粘液血便及腹泻12例(54%)。和大肠癌比较腹部包块较为突出,大便改变不突出。  相似文献   
57.
葡萄状肉瘤(sarcoma botryoide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横纹肌肉瘤。膀胱葡萄状肉瘤较为少见,国内报告仅18例,外报告120余例。现报告本院3例,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例1,男,4岁。小便困难2年,伴滴尿及全身浮肿入院。检查:血压:140/90。心肺阴性。膀胱底位于脐下2横指。腹部X线平片未见结石影。血红蛋白99,红细胞273万,白细胞总数8640。尿蛋白(朴),红细胞(朴),白细胞( )。血浆非蛋白氮93mg肠,尿素氮42mg肠,肌配4 mg%。临床诊断:膀胧肿瘤,尿沸留,尿毒症。 手  相似文献   
58.
348例胃平滑肌肿瘤临床病理与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素134(hPTH134)对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以及与血钙、磷、维生素D代谢和生长因子的关系。方法用摘除大鼠双侧卵巢的方式制备骨质疏松模型(OVX),实验动物分为4个组:模型对照组(OVX组,摘除大鼠双侧卵巢不作任何处理);hPTH134治疗组(PTH组,摘除大鼠双侧卵巢12w后用hPTH134治疗8w);盐酸雷洛昔芬治疗组(摘除大鼠双侧卵巢12w后用雷洛昔芬治疗8w);假手术组(Sham组,仅切除卵巢周围的脂肪组织约3g,术后12w纳入实验)。应用HOLOGIC第4代双能X线4500W骨密度仪测大鼠腰椎、股骨上段骨密度值(BMD);以骨形态计量学测股骨骨小梁面积、矿化沉积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GF1水平和血清25OHVitD浓度以及血淋巴细胞VitD受体(VDR)含量。结果hPTH134治疗组、盐酸雷洛昔芬治疗组均较OVX组腰椎、股骨上段骨密度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hPTH134治疗组较盐酸雷洛昔芬治疗组股骨上段骨密度增高,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hPTH134治疗组骨小梁面积明显增加、矿化沉积率增高。hPTH134治疗组、盐酸雷洛昔芬治疗组血清IGF1浓度值、血清25OHVitD浓度值升高,与OVX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组血淋巴细胞VDR含量无明显变化,与OVX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PTH134能够预防腰椎、股骨上段骨密度丢失,使骨小梁面积明显增加、矿化沉积率增高并且血清IGF1及血清25OHVitD浓度值升高,但对VDR含量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60.
自1894年Devic正式提出视神经脊髓炎(又称Devic’s disease,DD)病名以来,该病与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我科收治1例DD患者的临床特点、神经病理学改变并结合文献就两者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