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3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1.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对新西兰兔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响。方法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基础组(普通饲料),高脂组(高脂饲料含胆固醇1%,猪油5%),药物组(雷公藤多甙),每组8只。药物组在高脂饮食8周后开始用药,方式为混入饲料中口服给予,剂量为1.25mg/(kg·d),时间为8周。实验16周后处死动物,采集血液,测量各组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每组取部分主动脉进行苏丹IV染色,剩余主动脉进行石蜡包埋,观察动脉粥样硬?...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氧化修饰高密度脂蛋白(oxidized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ox-HDL)对C57B/6J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成熟活化的影响。方法制备C57BL/6J小鼠骨髓细胞悬液,利用动物树突状细胞专用分离液和细胞粘附性差异去除杂细胞,用rmGMCSF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eprotein,oxLDL)对C57BL/6J小鼠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s)迁移、成熟活化及部分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制备C57BL/6J小鼠骨髓细胞悬液,利用树突状细胞专用分离液和细胞黏附性差异去除杂细胞,rmGM-CSF和rmIL-4使其分化为BMDCs.实验分为PBS阴性对照组、LDL组、oxLDL组和LPS阳性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MDCsCD86和MHCⅡ的表达率;液体闪烁计数检测各实验组BMDCs刺激同源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ELISA法检测分泌到培养基中的IL-12和IL-10,并借助Transwell迁移系统.观察oxLDL对BMDCs迁移的影响.结果:与PBS组相比,oxLDL处理的BMDCs,其CD86和MHCⅡ表达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细胞因子分泌都明显升高;但仍低于LPS组.同样与PBS组相比,oxLDL组迁移到Transwell下室面的细胞数目明显增加,大约是LDL组的3倍,但仍低于LPS组(P<0.05).结论:oxLDL可促进BMDCs成熟,并趋化BMDCs发生迁移.  相似文献   
14.
炎症学说认为动脉粥样硬化(As)是由修饰的脂质颗粒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共同参与的免疫炎症反应。补体系统作为先天性免疫的一部分,是As发生发展的重要参与者。部分补体成分在A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有新的进展,例如,补体蛋白C1q在As中具有双重作用,即致As作用和抗As作用;补体成分C3通过与其受体结合或形成非蛋白水解中间体,参与As及晚期血栓形成;补体成分C3a与C3a受体、C5a与C5a受体1或C5a受体2结合后,通过不同途径促进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亚家族成员3炎症小体活化、白细胞介素1β分泌,促进As发生;C5b-9补体复合物通过致动脉内皮功能障碍,从而发挥致As作用,且补体应答基因32是其关键效应因子。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目前,肥大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主要是病理学观察和细胞学实验。基于此种现状,本课题拟用化合物48/80探讨肥大细胞脱颗粒与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40只10周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给予高脂高胆固醇饲养至16周龄,随机分为2组(n=20),实验组给予腹腔注射化合物48/80(0.5mg/kg),隔日一次,共4次;对照组腹腔注射Dhank’s。第4次注射后半小时,安乐死处死动物,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采用酶法测定血清脂质含量,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清类胰蛋白酶活性浓度。原位灌流固定,取主动脉置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中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以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Mac3、VEcadher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HMIAs2000高清晰度彩色医学图文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实验组血清类胰蛋白酶活性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0.57±0.13u/L比0.36±0.10u/L),但两组血清脂质含量无明显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主动脉外膜脱颗粒肥大细胞百分率升高(80.6%±17.8%比13.5%±4.1%,P<0.05),主动脉斑块最大横截面积增大[(1.25±0.36)×104μm2比(0.79±0.24)×104μm2,P<0.05],斑块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细胞百分率下降(36.2%±14.9%比69.7%±31.3%,P<0.05)斑块内Mac3阳性细胞百分率升高(58.6%±17.3%比28.5%±16.4%,P<0.05),而斑块内膜VEcadherin平均光密度减小(48±8比65±10,P<0.05)。结论化合物48/80促使肥大细胞脱颗粒,并使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斑块最大横截面积增大、斑块内Mac3阳性细胞百分率升高、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细胞百分率下降、斑块内膜VEcadherin平均光密度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