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5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2 毫秒
81.
目的探讨高分辨CT扫描(HRCT)对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0例POP患者腰椎CT平扫及HRCT扫描表现,总结归纳骨质改变特点。结果 HRCT扫描表现:局部松质骨小梁变细93.4%(654/700),单位面积骨小梁交叉点数目减少70.1%(496/700),低密度骨陷窝(空洞)增多20.0%(140/700),微细骨折43.1%(302/700),局部骨皮质断裂65.4%(458/700)。结论 HRCT扫描简便、直观,患者易接受,在对POP的评价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索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心功能分析进行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风险预测的作用和价值。方法对289例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心功能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以及斑块的种类将受检者分为4组:Ⅰ,管壁光整或呈环形增厚,管腔狭窄<30%;Ⅱ,管壁偏心性增厚或单发钙化斑块,管腔狭窄<50%;Ⅲ,单或多发软斑块,管腔狭窄<50%;Ⅳ,多发软斑块或多发混合性斑块,管腔狭窄>50%。按组别分别计算左心室功能指标的平均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临床资料对照。结果LVMM,LVEDV与临床证实的心肌缺血发生率间呈正相关(r≈0.82,0.76)。LVEF与临床证实的心肌缺血发生率间呈负相关(r≈-0.74)。结论仅依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无法准确预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风险。运用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心功能分析能够同时显示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斑块类型以及心脏功能改变,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风险预测中具有更大意义。  相似文献   
8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imaging quality of pitch on coronary CT angiography (CTA) with 64-detector row CT. Methods 566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according to heart rate (≤ 50,51-70,71 ~ 80 and ≥ 80 bpm). Three 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s were used such as volume rendering (VR)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 and 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CPR). Each group was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cxperimential group randomly, using normal pitch and revised pitch respectively, and the imaging quality and influencing factons were analyzed among the four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maging quality among the four groups (P < 0.05). Each group had difference in imaging quality with normal pitch and revised pitch. Conclusions The revised pitch helps to improve the imaging quality and meet the demand of diagnosis.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伴有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2型糖尿病患者肝脏脂肪含量与脂质代谢、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3.0T 质子磁共振波谱(1 H -MRS)检测31例伴 NAFLD 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肝脏脂肪含量,同时测量人体学参数和血清生化指标,口服75 g OGTT 和胰岛素、C 肽释放试验,用 HOMA2评估胰岛素抵抗、β细胞功能,与健康体检证实血糖处于正常范围人员(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肝脏脂肪含量与脂质代谢、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结果观察组 BMI、WHR、ALT、TC、HDL -C、FPG、2hPG、空腹 C 肽、HbA1C、HOMA2-IR、HOMA2-%B、HOMA2-%S 及 LFC 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 <0.05),TG、FINS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 增加和 HOMA2-IR 升高是肝脏脂肪含量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脏脂肪含量与肥胖、肝功能、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相关,其中肥胖与胰岛素抵抗对肝脏脂肪含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5.
【摘要】目的:探讨薄层高分辨率肺部CT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2020年2月10日本院发热门诊收治的120例患者的CT图像、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数,C反应蛋白及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计算CT诊断新冠肺炎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120例中男49例,女71例,年龄(50.7±17.1)岁;白细胞计数正常及减低者110例(91.7%);淋巴细胞百分数正常及减低者 118例(98.3%);淋巴细胞计数正常及减低者120例(100%);C反应蛋白升高者67例(55.8%)。本组中最终确诊COVID-19患者91例,首次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81例,检出率为89.0%。120例患者中首次CT筛查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04例,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7%、44.8%、84.6%和81.3%。结论:高分辨率薄层肺部CT检查能及时、敏感地检出病毒性肺炎,弥补部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首次核酸检测阴性的不足,使临床医师能及早对临床疑似病例采取隔离等处置措施,阻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86.
64层螺旋CT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研究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腰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并进行64层螺旋CT检查患者840例,将其中轻、中度骨质疏松各300例分别编为A组和B组,重度骨质疏松240例偏为C组,判断骨质疏松程度引起的病理性骨折风险。结果 A组和B组引起压缩性骨折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引起压缩性骨折概率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引起压缩性骨折的危险度明显高于A组和B组。结论 64层螺旋CT能够判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疏松程度,并能预测出引起病理性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87.
88.
64层MSCTA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临床拟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6例,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并将结果与DSA结果、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本组76例患者中CTA诊断动脉瘤28例,DSA发现29例,手术证实29例;诊断为动静脉畸形3倒,DSA发现3例,手术证实3例。有45例CTA检查未见异常发现,其中1例动脉瘤CTA漏诊。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作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调整螺距对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566例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成像,以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 和曲面重组(CPR)等技术行冠状动脉三维成像,以心率≤50、51~70、71~80 及≥80次/min分为4组,每组随机分为常规组及修改组,采用常规螺距及修订螺距扫描,评价图像质量,分析其影响。结果 4组组间冠状动脉成像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不同螺距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心率较快(71~80 次/min)或(≥80 次/min)但心率整齐,更改螺距能有效提高图像质量,达到诊断目的。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通过调整螺距能有效提高心率较快时图像质量,达到优化诊断的效果。  相似文献   
90.
胃肠道钝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胃肠道钝伤的CT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8例胃肠道钝伤者的CT表现。结果:①损伤特异性征象:腹腔积气4例;②提示性征象:肠壁 增厚4例,肠系膜增厚,浸润2例,肠管间系膜积液4例,肠管扩大1例;③腹腔积液8例。结论:胃肠道损伤的CT表现对定性、定位诊断,并发症显示具有重要的价值,适宜的扫描技术可为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