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4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目的探讨胸骨下段切口与右腋下斜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特点。方法随机选取8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胸骨下段切口34例,右腋下斜切口46例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对术后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腋下切口组体外循环时间(CPB时间)与胸骨下段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其肺部并发症相对较多,但切口隐蔽、美观性优于胸骨下段切口。结论腋下斜切口更具有美观性和隐蔽性,而胸骨下段切口有利于意外情况的处理,安全性高、适应证广。  相似文献   
82.
83.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的微创治疗经验。方法 自 1999年 10月~ 2 0 0 2年 12月 ,采用微创右腋下小切口 ,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3 5例 ,其中房间隔缺损 2 1例 ,室间隔缺损 12例 ,法洛三联征 2例。结果 全组无一例死亡 ,均治愈。结论 微创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安全 ,暴露好 ,手术失血少 ,时间短 ,损伤轻 ,术后病人痛苦小 ,恢复快 ,切口隐蔽 ,美观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的微创治疗经验。方法 自1999年10月至2002年12月,我们采用微创右腋下小切口,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35例,其中房间隔缺损21例,室间隔缺损12例,法乐氏三联症2例。结果全组无1例死亡,均治愈。结论微创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安全,暴露好,手术失血少,时间短,损伤轻。术后病人痛苦小,恢复快,切口隐蔽,美观。  相似文献   
85.
患者,男,54岁。九年前发现右上腹有一鸡蛋样大包块,疑肠梗阻,因患者不同意手术,给抗菌素治疗后,症状消失出院。九年来每劳累后右上腹包块增大,有时感块隐盗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围术期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规律、量值、防治措施以指导临床。方法根据研究内容对513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分3个时间段、多因素、三项课题进行系统研究:课题1.对风湿性心脏瓣膜替换术病人于术后48小时内分另q记录术后4小时、术后12小时、术后24小时、术后32小时、术后40小时、术后48小时、血清钾与室性心律失常例次、补钾量和尿量进行对比观察。课题2.对266例体外循环手术患者采用2种不同补钾方法及用量,术中进行补钾,观察血清钾浓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互关系。课题3.将147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按术式、血清钾浓度、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胸比例、心功能、体外循环时间、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心肌正性药物的应用等术后60小时内5个时间段,观察记录室性心律失常例次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课题1血钾〈3.5mmol/L组,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为77.9%;血钾3.5~3.9mmol/L组为41.8%;血钾4.0~4.5mmo/L组为22.6%;血钾〉4.5mmol/L组为10.6%;血钾〈3.5mmo/L组与〉4.5mmol/L组相比,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课题2补钾方法1组,主动脉开放时血钾〉4.1mmol/L者为37.7%;补钾方法2组,主动脉开放时血钾〉4.1mmol/L者为94.9%。课题3结果显示,血钾〈3.5mmol/L与〉4.1mmol/L组间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主动脉阻断时间〉90分钟与〈60分钟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心胸比〉0.8与〈0.8组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功能Ⅳ级与心功能Ⅱ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心脏瓣膜替换术后引起室性心律失常增多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血清钾〈3.5mmol/L;心胸比〉0.8;主动脉阻断时间〉90分钟;心功能Ⅳ级;及体外循环时间〉150分钟;心率〈60次/分钟;AMP〈50mmHg;CVP〉20cmH2O2及异丙肾上腺素应用〉48小时。  相似文献   
87.
患者女,54岁,因咳嗽、胸闷、憋气5年余,加重6个月入院。查体:气管左移,右肺叩击为浊音,右肺呼吸音消失,左肺呼吸音正常,X线胸片见右胸腔大片状阴影,纵隔左移。CT示:右侧胸腔内巨大占位性病变,最大截面约25cm×20cm,其内密度欠均匀,侧面及背侧...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 探讨二氢杨梅素(DHM)对实验性结肠炎小鼠的作用及其对调节性B细胞(Breg)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DSS(葡聚糖硫酸钠)组、DSS+DHM组、DSS+mesalazine组(造模采用4%DSS连续饮用7 d).7 d后,每天分别给予灌胃水(0.2 mL/d)、DHM(40 mg/kg·d)和美沙拉...  相似文献   
90.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个主要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更为普遍。研究表明,幽门杆菌感染后可能存在一个从急慢性炎症、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到胃癌的典型过程。幽门螺杆菌毒力基因在该病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不同的幽门螺杆菌菌株携带的基因不同,iceA基因自1998年被首次提出,之后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在幽门螺杆菌iceA基因的致病机制、iceA基因的分布及与临床结果的相关性方面均取得一定的成果。本文就幽门螺杆菌iceA基因相关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