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6 毫秒
221.
目的 了解第2至第7颈椎(C2~7)椎板成形术对脊髓前间隙(ACS)的影响,并与传统的第3至第7颈椎(C3~7)椎板成形术比较,为合理的向头侧扩大减压范围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年2月至201 1年10月行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57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减压节段的不同分为C3~7组(32例)和C2~7组(25例).比较各组手术前后神经功能、颈肩痛以及颈椎曲度;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MRI上C2~3至C7 ~T1各节段ACS数值.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后神经功能均有显著改善,颈肩痛程度及颈椎曲度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3~7组在C2~3及C3~4水平上ACS分别为6.13 mm(95% CI:5.71 ~6.55)和6.60 mm(95% CI:6.10 ~7.11),与之相比,C2~7组在C2~3及C3~4水平上ACS分别增加2.5 mm和2.1 m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C4~5及以下水平ACS无明显差异.结论 与传统的C3~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相比,向头侧扩大减压至C2,可以在C2~3及相邻的C3~4水平获得更大的ACS;当C3~4水平脊髓前方致压物在中矢径>6.10 mm时,行C3~7减压可能造成该水平脊髓减压不充分,应考虑向头侧扩大减压范围.  相似文献   
222.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一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自身免疫病 ,狼疮肾炎 (lupusnephri tis,LN)是SLE最常见的最严重的脏器损害之一 ,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了 ,但与免疫系统关系密切 ,一般认为是机体出现自身免疫反应 ,形成免疫复合物 (CIC) ,固定和活化补体释放的趋化因子吸引中性粒细胞 ,后者脱颗粒时释放炎症介质导致肾小球肾炎。CD32b是IgG的低亲和力Fc受体 ,可以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郎汉斯巨细胞、粒细胞、B细胞和血小板上表达[1 ] 。Timothy等[2 ] 证实在胎盘绒毛内皮上也有表达 ,在皮肤真皮血管内…  相似文献   
223.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肾损害为主要临床特点的急性传染病。基本的病理特点为全身小血管、毛细血管的广泛损伤,可引起机体各器官的损害。为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现将我院1998年6月至2006年3月收治的163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其中伴有肝功能损害的15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24.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DCD-1的表达及其在SLE发病中的意义。方法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及流式细胞仪术测定36例SLE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PDCD-1的表达,并将其与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SLEDAI积分做相关性分析。结果SLE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PDCD-1的表达异常,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PDCD-1的表达较正常人降低(P<0.02),淋巴细胞PDCD-1表达与抗ds-DNA抗体、SLEDAI积分呈低度相关(r=0.343,r=0.335,P<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PDCD-1的表达异常,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耐受平衡,在SLE的免疫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5.
目的:探讨单纯前路与前后联合入路矫形手术治疗重度颈椎后凸畸形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我院2005年7月~2008年12月收治重度颈椎后凸畸形(Cobb角>40°)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3~69岁,平均28.75岁。引起颈椎后凸的病因为:先天性发育畸形4例,神经纤维瘤病3例,退变性后凸2例,创伤性畸形2例,因颈脊膜瘤行后路C2~C5椎板切除术后颈椎后凸1例。术前JOA评分7~16分,平均11.6分;后凸Cobb角41°~113°,平均69.7°。均行颈椎矫形手术,其中8例(Cobb角41°~86°,平均58.9°,后凸节段无明显后方骨性融合,JOA评分平均11.9分)行前路手术;4例(3例Cobb角>90°,1例前后方均有明显的骨性融合,Cobb角48°~113°,平均91.3°,JOA评分平均11.0分)行前后路联合手术,一期完成1例,二期完成3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术后Cobb角及随访时的JOA评分、Cobb角变化。结果:8例单纯前路手术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96min,平均术中失血量为520ml;术后2例患者出现肢体肌力下降,其中1例因术后5d内固定松动行手术重置内固定,再手术后肌力恢复到术前,另1例患者经甲强龙冲击治疗后肌力恢复到术前;术后Cobb角平均24.1°,畸形矫正率为59.1%;随访8~60个月,平均27.3个月,末次随访时Cobb角平均为36.9°,矫形丢失率为36.8%;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1~17分,平均15.1分,改善率为62.7%。4例前后联合入路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420min,平均术中失血量为1088ml;1例患者术后出现肢体肌力下降,经甲强龙冲击治疗后肱二头肌、三角肌肌力仍较术前减弱,其余肌力恢复至术前;术后Cobb角平均32°,畸形矫正率为65.0%;随访6~45个月,平均24.8个月,末次随访时Cobb角平均为45.5°,矫形丢失率为22.8%;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9~16分,平均13.5分,改善率为41.7%。结论:重度颈椎后凸畸形患者Cobb角40°~90°且无明显后方骨性融合时采用单纯前路矫形手术治疗,Cobb角>90°或前后方结构均有明显的骨性融合时行前后路联合矫形手术治疗,近期疗效均较好。  相似文献   
226.
降钙素对正常成年雄性大鼠骨重建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在体研究降钙素对成年雄性大鼠松骨重建过程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机制。方法 12只大鼠平均分成对照组和降钙素组,后皮内注射鳗鱼降钙素1U/100g/日,连续2日。7日后取第4、5腰椎,行不脱钙骨组织切片,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方差分析比较两组结果。结果 骨吸收陷窝表面、活性吸收表面、破骨细胞平均细胞核数,降钙素组明显小于对照组。类骨质表面、类骨质相对体积、类骨质厚度,降钙素组明显小于对照组,成  相似文献   
227.
【摘要】 目的:观察颈后路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合并退变性颈椎后凸患者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9年9月,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18例多节段脊髓受压的慢性颈脊髓病合并退变性颈椎后凸患者,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52.3±8.1岁;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合并慢性颈脊髓病5例,脊髓型颈椎病13例。减压节段:17例为C3~C7,1例为C3~T1,术中固定融合3.8±1.0个椎体。12例患者出院时(术后2周左右)复查颈椎MRI,1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13.5年(10.5±2.8年)。在术前、出院时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后凸节段Cobb角,在颈椎MRI上测量脊髓前缘角及改良K线,末次随访时在X线片上评估手术固定节段骨性融合及后凸矫形角度丢失情况。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进行JOA评分及颈痛VAS评分。结果:18例患者术前后凸节段的局部Cobb角为6.6°±6.5°后凸,术后2周为3.8°±8.0°前凸,有显著性差异(P<0.01); 术前C2~C7颈椎Cobb角为1.3°±9.4°前凸,术后2周为5.8°±7.0°前凸,无显著性差异(P>0.05)。12例患者颈椎MRI上测量脊髓前缘角术前为11.1°±4.2°后凸,术后2周为1.3°±5.2°后凸,有显著性差异(P<0.01);C2~C7节段脊髓前缘角术前为6.5°±4.4°后凸,术后2周为1.1°±6.3°前凸,有显著性差异(P<0.01)。7例(39%)患者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均在术后1~4个月内完全恢复。术后末次随访11例患者颈椎侧位X线片显示手术固定节段均获骨性融合,后凸矫形角度无丢失;颈椎MRI显示脊髓无受压,正中矢状位片显示脊髓前缘角无丢失。11例患者JOA评分术前8.0±2.8分,末次随访时15.6±0.9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JOA评分改善率(83±14)%;颈痛VAS评分术前为2.2±3.0分,末次随访时为1.1±1.2分,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合并有退变性颈椎后凸的多节段受压的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采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结合椎弓根螺钉矫形内固定融合术可以获得长期稳定、良好的脊髓功能改善的效果。  相似文献   
228.
目的:探讨应用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疾患的效果.方法:对45例颈椎间盘疾病患者(脊髓型颈椎病3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5例、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5例)实施前路减压、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其中单节段置换35例,双节段9例,3节段1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12个月,平均8个月.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JOA评分平均8.5分,术后平均15.5分,平均改善率为88%.神经根型颈椎病和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消失.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4.8d(2~6d),38例术后4周内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7例在术后2个月内恢复工作.所有病例未见假体移位及神经系统症状加重.有2例分别在术后3个月和11个月时出现假体周围骨桥形成无活动,其余43例在最终随访时各置换节段均保留了活动度.结论:应用Bryan人工椎间盘系统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疾患早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29.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在诊断视神经管骨折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64排螺旋CT,应用软组织算法及骨算法薄层扫描对19例视神经管骨折患者进行检查,获取层厚为0.625mm 轴位图像,利用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并结合轴位图像综合分析视神经管骨折患者的CT 表现。结果 本组19例患者中,单纯视神经管骨折3例,其余16例均合并眼眶或颌面部多发骨折;单纯视神经管管壁骨折5例,内侧壁骨折3例,上壁骨折2例;多发视神经管管壁骨折14例,内侧壁受累者12例,上壁受累者9例,2例为视神经管全段骨折;本组中未见单纯下壁或外侧壁骨折的病例。CT表现:①直接征象:骨质连续性中断为最直接的骨折征象,本组19例均可见此征象。其又细分为线性骨折5例,仅见骨质连续性中断,骨折端没有任何移位,对位对线良好;错位骨折5例,其中3例骨折断端朝向内侧,骨折断端向内可能刺伤视神经;撕脱骨折4例,视神经管内可见游离碎骨片影;粉碎性骨折5例,多处骨质连续性中断。②间接征象:视神经管内积气3例,蝶窦积血9例,视神经增粗、扭曲4例。结论 采用MDCT多种算法薄层扫描,通过VR、MP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可清晰显示视神经管骨折的类型、范围,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参考信息,对该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